基于BICOMB的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2019-06-09 10:36姚苗苗王川芳
软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

姚苗苗 王川芳

摘 要:为了解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进一步研讨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运用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对收集到的有效文献进行相关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文献数量、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期刊等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将持续升温,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构建、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研究可为该领域其他研究者了解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发掘创新点、寻找专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BICOMB;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网络教学

DOI:10. 11907/rjdk. 182337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4-0214-04

0 引言

目前,大力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是完成“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主要任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1]。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该文件是为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而制定[2]。广义的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特指运行在专门教育服务平台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3]。本文研究的是后者,即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认定,融资源服务于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2]。梳理2012年以来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文献发现:祝智庭等[4,5,7]、吴永和等[6]致力于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框架、信息模型及技术标准等研究;张再富[8-13]的研究集中在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及延伸解读;王伟等[14]、唐烨伟等[15]聚焦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下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具体案例分析;张进良、郭绍青、贺相春等[16-21]作为团队对网络学习空间内涵、构成、功能演变及学校教育发展进行了系列研究;李玉斌等[22,24]、姚巧红等[23]倾向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及应用能力研究;杨玉宝等[25,26]从泛在学习及具身认知的新视角重新审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新模式。然而,上述研究更侧重于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定性研究,很少在统计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对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国内学者寻找网络学习空间领域的合作者和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社会科学Ⅱ辑中,以主题为“网络学习空间”、篇名为“学习空间”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7日期间的356篇文献,剔除2篇报纸、23篇来自于《英语教师》的文献(值得说明的是,该23篇文献虽然题目略有差异但其内容均为某课题的课题说明,没有研究意义,遂将其剔除),最终获得331条有效文献。笔者于2018年8月17日将331篇有效文献导出,导出格式为能被BICOMB识别的NoteFirst,并将其保存为文本格式,以便进行后续数据处理。

1.2 研究方法

本文将BICOMB作为数据处理的主要工具。BICOMB由中国医科大學医学信息学系开发,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协作开发,用于处理下载于书目数据库的文献记录。本文对从CNKI中下载的33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抽取作者、第一作者、期刊、关键词等字段,并统计相应字段出现的频次,按照一定阈值截取高频条目之后生成Excel表格,对其进行分析。

2 数据统计

2.1 文献数量

笔者从2012年开始收集文献,是因为在2012年5月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三通工程”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自此“网络学习空间”等概念广为人知。对2012-2018年331篇“网络学习空间”相关主题的有效文献进行统计得到图1。2012年“网络学习空间”相关文献仅有3篇,之后逐年呈直线增长趋势,2017年文献数量达到106篇,2018年上半年文献数量达到50篇,按此增长趋势及教育部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的高度重视,预估2018年度文献数量将达到120篇左右。

2.2 作者分析

2.2.1 高频第一作者分析

共提取到249名第一作者,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及以上“网络学习空间”研究论文的有11人,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张再富(6篇)、祝智庭(4篇)、赵呈领(3篇)、唐烨伟(3篇)、杨滨(3篇)、刘喆(3篇)、朱珂(3篇)、李玉斌(3篇)、许亚锋(3篇)、郭美(3篇)、张思(3篇)。该11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现频次累计占到总频次的12.5%。

2.2.2 高频作者分析

共提取到437名作者,其中作者出现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从高到低依次是祝智庭(7篇)、张进良(7篇)、李玉斌(7篇)、钟绍春(7篇)、贺相春(6篇)、张再富(6篇)、郭绍青(6篇)、李爽(4篇)、赵呈领(4篇)、刘丽丽(4篇)、唐烨伟(4篇)、刘志龙(4篇)、梁云真(4篇)、管珏琪(4篇)、张淋江(4篇)、郭炯(3篇)、汪基德(3篇)、张玉(3篇)、许亚锋(3篇)、肖敏(3篇)、杨滨(3篇)、秦丹(3篇)、郭美(3篇)、庞敬文(3篇)、刘清堂(3篇)、张思(3篇)、刘喆(3篇)、黄沁(3篇)、郁晓华(3篇)、朱珂(3篇)。该30名作者出现的频次累计占总频次的21.39%。

2.2.3 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331篇有效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共获得621个关键词,出现频次总计1 152次,将频次阈值设为4,获得32个高频关键词,其中未出现表达不同而意思相同的词,故将它们作为最终高频关键词。其中,最高频关键词为“网络学习空间”,出现频次为167次,占总频次的14.50%,而排序前32个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累计为441次,占总频次的38.28%(见表1)。

2.2.4 高频期刊统计

对331篇有效文献来源进行统计,共获得141个期刊信息。按照出现频次高低排序,取排名前21名的期刊,出现频次在3次及以上。其中,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发表的相关文献最多,达到39篇,其次是《中国教育信息化》23篇、《电化教育研究》19篇(见表2)。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持续升温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基于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更好地提供适应学习者个性特征的支持和服务,提供满足每个学习者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体验[5]。基于此,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面临挑战,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学习环境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教学高效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资源共享、教学综合评价等。《教育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27]。”2018年4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南》发布,可见国家教育部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视程度和决心。通过上述相关文献数量统计可见,该方面研究不斷增多并深入。因此,可以预见网络学习空间研究会继续保持热度或持续升温。

3.2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作者情况分析

从高频第一作者和高频作者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网络学习空间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均出现在高频作者名单中,而祝智庭、李玉斌等分别高出第一作者出现频次达3次、4次,侧面反映了祝智庭和李玉斌在网络学习空间领域是有合作者的,并且形成了研究团队,具有较大潜力。赵呈领、唐烨伟等在作者名单中出现的频次均高于第一作者出现频次1次,说明他们与其他学者虽有合作,但合作较少且不稳定。张再富、杨滨、刘喆、朱珂、许亚峰、郭美、张思在作者中出现的频次与第一作者出现频次一致,说明他们更注重于个人研究,鲜与其他学者合作。值得关注的是,张进良、钟绍春、贺相春、郭绍青、李爽、刘丽丽在作者中出现的频次分别达到7次、7次、6次、6次、4次、4次,而他们作为第一作者的频次却未出现在前11位,说明这几位学者已经建立了较强且稳定的研究团队,而且他们在团队中地位较高,同时在该领域造诣较高且有较大影响力,参与该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以上分析,可为其他研究者寻找网络学习空间研究领域专家提供参考。

3.3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排名前32的高频关键词基本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热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在内的前10个关键词有:网络学习空间(167)、学习空间(32)、个人学习空间(25)、翻转课堂(23)、教学模式(17)、人人通(13)、教育信息化(11)、网络学习(11)、知识共享(10)、智慧教育(8)。进一步分析可知,网络学习空间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相结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同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通过设计和构建更加适合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以实现知识共享,加快智慧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方式变革。高频期刊显示,《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研究》、《软件导刊》是收录网络学习空间研究成果的绝对主力军,反映了网络学习空间是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来临,国家教育部对网络学习空间高度重视,网络学习空间已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国内也形成了由郭绍青、祝智庭、李玉斌、张进良、钟绍春、贺相春等领头的具有较强实力的研究团队。当前网络学习空间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与构建、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另外是从具身认知、泛在学习等新视角审视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模式研究新思路。本文有效文献来自CNKI,运用BICOMB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具有代表性及科学性,能够客观地反映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和热点,对该领域中其他研究者了解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发掘创新点、寻找专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 教育部.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3] 杨现民. 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 中国电化教育,2016(4):30-36.

[4] 祝智庭,管钰琪,刘俊,等. 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 中国电化教育,2013(3):3-6.

[5] 祝智庭,管钰琪.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0):2-4.

[6] 吴永和,管钰琪,余云涛,等.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技术标准研究[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6):40-43.

[7] 祝智庭,郁晓华,管钰琪,等. 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8):1-9.

[8] 张再富. 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根本——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53-56.

[9] 张再富. 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根本(下)——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66-69.

[10] 张再富.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上)[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6):61-63.

[11] 张再富.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中)[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64-67.

[12] 张再富.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66-69.

[13] 张再富.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助推新课改实现革命性突破与发展[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57-59.

[14] 王伟,赵桐,钟绍春.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 远程教育雜志,2014 (3):71-77.

[15] 唐烨伟,樊雅琴,钟绍春.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65.

[16] 郭绍青,贺相春,张进良,等. 关键技术驱动的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一[J]. 电化教育研究,2017(5):28-35.

[17] 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等. 网络学习空间的系统构成与功能演变——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二[J]. 电化教育研究,2017(5):36-42+48.

[18] 张进良,贺相春,赵健. 交互与知识生成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3.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四[J]. 电化教育研究,2017(6):59-64.

[19] 张进良,郭绍青,贺相春. 个性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3.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五[J]. 电化教育研究,2017(7):32-37.

[20] 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等. 智能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4.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六[J]. 电化教育研究,2017(7):38-42+50.

[21] 郭绍青,张进良,郭炯,等. 网络学习空间变革学校教育的路径与政策保障——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七[J]. 电化教育研究,2017(8):55-62.

[22] 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等.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6):100-106.

[23] 姚巧红,武亚男,李爽,等.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4-28.

[24] 李玉斌,李爽,武亚男,等.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64-68.

[25] 杨玉宝,吴利红. 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6(7): 29-35+42.

[26] 杨玉宝,谢亮. 具身认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新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2018(2):120-126.

[27] 教育部. 关于印发《教育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http://www. moe. gov. cn / s78 / A16  / s8213 / A16_sjhj  / 201803 / t20180316_330301.htm.

(责任编辑:何 丽)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