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6-09 10:35马少君
世界家苑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教育

马少君

摘要:学校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使命。本文主要探讨我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实践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立德树人”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该关注的发展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1 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思想道德的发展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使命。然而,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适合学生,才能为学生最好地接受呢?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的德育工作在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发展水平,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

2 在“五讲”规则中培育和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在对学生德育上,提出了“五讲”规则,即“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这“五讲”规则高度概括了一个中国公民在道德情操上的多方面要求,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新中国人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而在青少年中进行“五讲”的熏陶和教育,更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立德树人”的直接体现。

2.1 对己讲仪表,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了文明的价值目标,讲究仪表、礼仪则是对文明最好的诠释。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国家、社会形象的维护;反之,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文明社会。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对已讲仪表”的行为要求,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讲究仪表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的规范。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仪表三字歌:要做到,有技巧,眼平视,面含笑。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记牢。重仪表,讲身份,穿和戴,有学问。首整洁,次美观,要大方,要自然。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仪容美,贵洁净,勤洗手,衣冠整。另外也通过一些班级评比等来对讲究仪表,注重行为文明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仪表规范,也是良好校风形成的有利途径。

2.2 对人讲礼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友善价值准则的核心。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要想继续传承,就应该在我们的青少年中进行传承。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不懂”礼”,不学”礼”,一个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礼”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规范和礼节,如果你不遵守它,你就必然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惩罚和抛弃。 对人讲礼貌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基本准则。你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学会尊重别人。然而,在我们近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的公民却不断地在践踏“礼貌”二字,不断地在践踏我们”礼仪之邦”的称誉,这归根结底是教育的失败与失职。

我们要在教育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对人彬彬有礼等。我校在平时“每月之星”的评比中设置了“礼仪星”这一评比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仪表规范,并进行榜样宣传, 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做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促进者。

2.3 学习讲勤奋,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知识,是不断地学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才能为建设富强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要想获得知识,要想学会本领,努力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世间上的东西要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付出,一切的成功,都是在几许默默耕耘的前提下获得来的,我们的祖先早已通过千千万万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总以为可以找到成功的捷径,认为成功无需努力,从而忽视了勤奋。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学生中进行“努力导致成功”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信心,用汗水来浇灌成功的鲜花。为了让学生对“勤奋学习”有更深的体会,我校在平时“每月之星”的評比中也设置了“进取星”这一评比项目,另外还经常组织一些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经验交流,让“学习讲勤奋”这一观点更深入人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 在家讲孝顺,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孝”,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孝”,绝不单是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道德情操。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一个不宣扬“孝”道的国家,就算再发达,再繁荣,也只是一副穿着华丽衣裳的空皮囊,这与我们建设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显然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爱他人,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的基本品质。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德育过程中及时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孝”的宣传教育,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进行无声、细腻的渗透,在一些弘扬孝道的节日,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重阳节等,在学生中全面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播下“孝”的种子。

2.5 社会讲公德,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公德,即公共道德,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公德心的青少年,是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在我们这个物质全面发展的新中国,有多少人忘了本应牢记于心的社会公德,随地吐痰、横穿马路、随意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车上不愿给老弱妇孺让座等等没有社会公德心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些行为的存在一方面损坏了国家的文明形象,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下一代,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他们出现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淡化的现象。这样的话,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谈何文明,谈何和谐?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社会公德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公德观念和公德意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制定一些德育目标,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公德,实践社会公德,升华自身的公德观和爱国情感。

3 在“美人美事”的活动中强化“五讲”规则,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更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讲准、讲清、讲实、讲透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值得肯定、什么必须反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和调动学习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为了在青少年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少年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感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在校园内发起来了“小眼睛发现美”“寻找我身边的美人美事”等活动,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寻美,发现美,歌颂美,学习美,让美好的品德、品行得以弘扬、传播。在整个校园中创造一种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校风,进而再把这种美德美行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整个社区,甚至整个社会中。

另外,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在学生中不断地进行班会教育,活动教育等,真正落实德育。在对学生不断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号召、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的人,勤奋的人,孝顺的人,有社会公德心的人,成为现代的人,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中国发展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我校注重认定和养成,做到坚守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在我们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也会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发扬“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的“五讲”规则,大力倡导、弘扬、挖掘身边的美人美事,通过教育的力量来改变青少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用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N].陕西日报,2014.

[2]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教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