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刚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都要协调发挥,才能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条件。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积极探究导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解题教学 教师主导 方法
从教师教学的层面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维度,也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在每一节课、每一种学习方式都需要教师的“导”。自主学习需要“导”,合作学习需要“导”,探究学习更需要“导”。在数学解题教学中也是一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导”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解题的艰难与乐趣,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节奏及学生的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兴趣诱导
实践证明,有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解题教学要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并且注意解题所涉及的知识、信息量及方法的繁简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例题的导入方法,增加趣味性和应用性,诱发解题动机,增强解题悬念,创设比赛氛围,利用“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题组教学等手段,诱导学生的解题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积极性。
二、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法指导。在激发兴趣、交待学习任务后,就要教给学习的路径和方法,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而教师作为一个学生发现问题、解決问题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困难疏导
数学教学既要讲究“个性化”,更要面向全体。这个“全体”中的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角度、方法、层次不尽相同,因此在一个解题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困难,困难大的学生总是因为不能很好解决困难而前功尽弃。这时,教师应善于抓住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机会,疏导解题困难,帮助学生分析受阻的原因,为他们正确引路导航。
【教学片断】甲、乙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与,求甲、乙各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
从两个学生的解答来看,学生甲是把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两个概念混淆了;学生乙是不注意P(AB)的意义。此时教师应该针对两个学生的错误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复习,最终使学生真正弄清这些基础知识,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公式的用法,排除造成疑难的各种障碍,疏通思路,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四、分析引导
学生在阅读并理解题意之后,思维开始进入分析阶段。这时,教师不能急于直接、详细地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而是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充分挖掘题设提供的信息和内涵,寻求题设与结论中的内在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完成分析过程,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想法,整理出较合理的解题思路,并引导他们最终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观点,赞扬其思维的闪光点。
五、技能传导
数学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快速地完成解题。因此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问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技能、变形技能、转化技能等给予特殊说明和总结,指出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中常见的数学技能。
另外,数学解题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课前要充分估计到“导”前学生的思维走向,预设到学生的种种想法和做法,力争做到心中有数;课后要有“导”的反思,每节课后都要有成功与失败的反思。“导”的方法、时机是否掌握得准确、合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配合是否密切,课堂的成与败的关键发生在哪些环节,“导”的闪光之处及不足之处,都要及时总结,写出教后记,吸取教训,不断积累“导”的经验,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出质量、上出实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淑杰.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教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4):86—87.
[3]马新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好家长,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