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6-08 02:26何晨晨王晓静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现状对策

何晨晨 王晓静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此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非遗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应重视培养具备扎实历史文化的翻译人才;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应积极走出去,组织专家开展讨论,以期整理出能充分满足目的语受众接受度的译文。

【关键词】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对策

一、引言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沉淀和丰富的非遗资源。而西安作为陕西省会和十三朝古都,其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陕西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3个项目已经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尤其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的实施、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以及2019“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筹备,西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国际舞台上更是日益彰显。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目前只停留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对作为语言文化外宣载体的翻译研究却鲜有涉足。众所周知,作为语言文化和信息的主要载体,翻译对文化的宣传有着能动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树立并维护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

西安非遗的保护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保护申报、扶持传承人,到非遗旅游价值的开发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宏伟目标。然而,纵观西安市的非遗外宣翻译工作,即通过外宣翻译将西安非遗文化推向世界并以期探索出一条利用国际资源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的道路,这项工作还需要填补很大的空白。

首先,从网页宣传来看。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由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以及西安文化网均有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详细的介绍,但是网站上并没有英文模块,更没有英文版的数据库或网页。此外,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网站上对西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相当丰富的介绍,但是仍然没有相应的英文简介模块。事实上,国内全网只有中国文化网(英文版)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对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些许英文简介。网页宣传方面的英文翻译空白无疑对于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的开展是及其不利的。

其次,从市面上流通的出版物来看。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市面上已经出版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英文对照出版物仅限于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英文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英文版)》两部书,以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这本中英文对照系列丛书。影像方面仅限由九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集大型电视记录片(20碟装)》精装光碟一套。市面上竟没有西安市本土出版或论著的英文出版物流通。西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出版物的匮乏,极大限制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方面的实践活动。

再者,从非遗翻译实践的研究来看。在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均有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目录索引,但几乎都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翻译实践和外宣研究尚属空白。即便在中国知网上能检索到的有关西安或陕西的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论文也仅有田亚亚发表的三篇相关学术论文。由此可见,西安非遗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安非遗外宣工作的开展和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

最后,从非遗保护单位的外宣工作来看。成立于2012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旨在以展演结合的活态方式展示西安市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是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博物馆内对于所呈现的非遗资源本身的英文介绍非常有限,国外游客仅能通过视频和图片视觉感知所传递的内容。再例如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作为全国首个以非遗美食为主题的街区,同时也是非遗美食聚集区,除了景区必须的标识、提示语等有英文翻译以外,对于各色的非遗美食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的英文翻译简介。以上这些非遗保护单位在外宣翻译工作方面的缺失,一方面会使其难以享受到非遗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制约西安市外宣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开展。

三、 改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

针对西安市非遗外宣翻译的现状,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应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在提升西安市国际城市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非遗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首先,除了加大对西安非遗资源外宣翻译常规渠道的宣传力度以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公众社交平台对外宣传西安非遗资源。此外,应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市域文化产业相关宣传网站上设置英文版面,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外宣翻译内容。除了单纯介绍项目本身的名称和内容,还应阐述项目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再者,应采用VR等高科技技術结合视频、图片等内容,提升非遗外宣翻译的可理解性。最后,还应充分利用海外的网络平台,招募吸引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海外华人华侨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和校审工作中来,从而充分利用这些译者对境外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市场运行机制的了解和本身地域优势,更好更有效更准确地传播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第二,应重视培养具备扎实历史文化的翻译人才。要结合西安市的实际需求和地方特色培养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这就需要各高校注重对翻译人才本土文化的输入。高校有必要开设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国学类系列报告会,组织学生深入非遗文化当地实地考察,进行现场翻译教学。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和文化产业相关各单位联合培养翻译人才。这样一来,一方面,各文化产业单位可以通过各高校增加其文化外宣翻译的产出。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此达到企业、学生和高校的三赢。

第三,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西安市非遗的外宣翻译工作较南方各市起步较晚,因此还未有完善统一的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规范和标准,这无疑增加了翻译实践中的困难。鉴于此,西安非遗外宣工作亟需省各级政府从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有的非遗外宣翻译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审核校对,积极填补官宣等渠道的空白。此外,政府部门还应组织各专家学者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外宣翻译的研讨活动,最终探索出适合西安本土文化特色的一套非遗外宣翻译标准和策略。最后,对于翻译难度较大的非遗项目,政府部门还可以进行专业课题立项研究,研究成果集册出版,用于指导和规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实践,以此来填补西安市在非遗英文出版物这一领域的空白。

第四,应积极走出去。各非遗文化宣传单位,如,非遗景区、博物馆等,应高度重视非遗外宣的翻译工作。除了加强自身讲解员与翻译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外,还需积极对该非遗项目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进行挖掘,并组织专家开展讨论,以期整理出能充分满足目的语受众接受度的译文,从而将西安市非遗特有的魅力准确传递给每一位海外游客。

总而言之,西安市非遗外宣翻译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协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将西安市的非遗文化精髓推向世界,从而向国际社会宣传西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效促进西安与外界的友好往来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芳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科技翻译,2011(2)41-43+30.

[2] 第五批省级非遗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获授牌[EB/OL].陕西省人民政府,2017-06-11.http://www.shaanxi.gov.cn.

[3] 覃海晶. 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3)15-19+39.

[4] 田亚亚,孙雪娥. 生态翻译学对非物質文化遗产翻译的启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0)55-60.

[5] 王宁. 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6] 杨大霑. 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一些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09(6)117-119.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