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娟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大脑还没有形成正确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很难理解教材中的一些知识,长期下来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探析出有效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是很多化学课堂存在的普遍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难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也不高,使得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想要的教学结果,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教师深受传统教育影响,学生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与教师进行互动与沟通,这样的环境是阻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与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化学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很多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很难在关键时刻将学到的知识表述出来。这样的教学环境也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知识欠缺的越来越多,难以构建高效课堂。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实施策略
1.以教材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育阶段,思想还没有真正成熟,化学又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基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具有难度的知识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带入话题“空气是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失的物质,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气到底是什么吗?”,学生们通过提前对空氣概念的预习可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的、无味的气体,而且空气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一种物质。”紧接着教师又可以提问“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气是由哪几种气体组成的吗?我们呼吸的是空气中的哪种物质呢?”同学们又回答“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和其它杂质组成,我们呼吸的是氧气”,那么我们所呼吸的氧气有什么性质呢?氧气是可以供给呼吸的。通过讲解教材中氧气的性质以后,教师应当加入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更有印象,同时加入具有操作性的实验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更感兴趣,有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课堂中已经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等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老师在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我们由教材可以学习到:酸性溶液不能够使酚酞溶液变色,而碱性溶液则是可以让酚酞溶液变红,在酸碱进行中和反应时,先放入碱性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会显示为红色,在这时,滴入稀盐酸等酸性溶液,并且不断地对溶液进行搅拌,酚酞溶液的颜色就会逐渐变浅,直至变为无色。用信息技术来还原这一场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投影清晰地观察这一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课堂,对化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素养,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才能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得不到锻炼,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现阶段的教育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为课堂的指引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加入小组自主讨论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查阅教材与其他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探索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现CaCl2、NaCl易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等主要知识。在分组过程中,老师在公平公正,均匀分配,让同学们在小组之中各尽其力。在同学们搜集好资料以后,老师让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纠正与补充,形成一个连贯的自主学习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促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瞿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6):106-107.
[2]敖特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18):249.
[3]邱健平.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 (22):49-50.
[4]于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8 (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