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石。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研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价值所在,把握其实践教学的内涵,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好其实践教学的生活化、常识化,通过理顺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的关系,切实推进其实践教学研究的进程,让其最新成果入学生耳朵、入学生头脑、入学生心灵、入学生行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13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开展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是贯彻习近平總书记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让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重要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价值追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博大精深,自我们党在1938年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以来的80年里完成了一项项重大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形成了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解决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问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形成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思想基础;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需要首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被中国共产党所使用,并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拓展了自身的理论空间,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前行的理论源泉?这是因为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经过坚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完美结合后的结果,是我们党在充分了解、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二,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中国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且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与中国国情相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改造中国社会强有力的武器。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洋为中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属于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完美解决了中国社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三,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指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世界的东方结出丰硕的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画卷。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就是帮助高校大学生理解与领悟为什么我们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建立新中国,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的课堂理应成为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变化。因此,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精准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这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必要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能动改造世界的武器,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前进的基础动力,是人们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基本着力点,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认识基础的,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理解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知识,再通过调研、研讨等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生活化,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其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要把握整体性原则。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由诸多因素组成,既有教学主体与教学对象的互动,又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些教学要素环环相扣、相互关联,处处蕴含着整体性的特征。教师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由内在各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因为思政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部分,而人为地割裂、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3]。
最后,实践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博大精深,通过高校思政的“四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建构起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体系。然而,仅仅帮助学生建立理论逻辑体系并不能完美解答学生进入社会后面临实际问题时产生的种种困惑。因此,开展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实践教学,给青年大学生打开一扇窗口,搭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深入群众,真切体会民生民情,切实面对社会问题,感受社会变化,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的理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途径,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内化为学生思想与行动的指南。
(一)做好实践教学的生活化、常识化、具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活化、常识化教学,需要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放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去感受,让这些理论既能满足青年大学生处理日常事务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与价值判断能力。教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与常识化,才能让青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坚实的根基,成为人存在方式最深厚的根基”[4]。那么,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生活化、常识化、具体化呢?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24个字,只在课堂上讲一讲,在校园的墙上贴一贴,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甚微。假如高校教师能将理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例如,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黄大年,作为首位到东北的“千人计划”专家,他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九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科研前线,带领研究团队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研究课题。2016年被查出患上胆管癌的黄大年,在病床上还坚持修改科研方案,为学生答疑解惑。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正如他所说的:“将自己作为一朵小小的浪花,融入国家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还有被誉为“中国好人”的张贞慧老人,一名普通的辽宁师范大学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生动的案例,是高校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的很好范例。
(二)理顺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的关系
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公共课程,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涉及的学生数量庞大,需要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单位做好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对接,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联合教务处、组织部、学生处、宣传部、团委、二级学院的具体负责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单位共同探讨实践教学的主题、日程和地点,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主题、内容与高校的日常教学、校园活动相协调。高校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各部门间的统筹安排,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高校要统一思想,让各个教学部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看成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群策群力,共同开展好实践教学。
(三)做好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高校贯彻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阵地。做好实践教学研究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唯此才能保证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这首先需要高校明确实践教学既要考虑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还要结合本地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民风民情,同时有效对接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做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学习准备。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注意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社会现象、实践所得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相结合,指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最后,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有一个学校層面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中,学校党委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调控,思政教师与二级学院的书记、辅导员共同商定具体的实践地点、实践内容、实践环节的规划以及学生实践小组的成员组成等内容,确保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前准备充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
(四)做好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高校思政课堂上以理论讲授的形式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内容,学生学到的都是基础层面的知识与理论,如何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一个考验。总的来说,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不足、社会阅历不深的情况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学会去芜存精,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因此,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工作[6]。针对高校思政课程大班授课的现实情况,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入辅导员的力量,尽量做到一位指导教师只管理五到十个实践小组,才能保证教师能及时处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要确保学生带着具体的调研任务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实时接收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学会观察、分析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是帮助青年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式,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高校要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内涵,按照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探索“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从多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课堂结合的途径,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与行动的指南。
[ 参 考 文 献 ]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张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结合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97-99.
[3] 罗成富,黄晓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整体性原则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57-59.
[4] 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46.
[5] 雷家军,孙彪.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122-125.
[6] 王晓丽.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4-8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