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试用期是新教师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实施新教师试用期规范化培训,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重要环节,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的重要阶梯。紧密围绕素质能力提升这一关键要素,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模式,使新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今后专业发展奠定堅实基础。
关键词:新教师;岗前培训;理论依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1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67-0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2018年8月,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试用期是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要规范化实施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长期以来,福州市在新教师培训项目上,紧密围绕素质能力提升这一关键要素,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模式,使新教师能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调研分析
今年新录用中学教师共349人,采取问卷星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以下特点:
(一)学历较高。博士研究生0.86%(3人,较往年比例增加,其中一人是博士后),硕士研究生46.70%,本科生52.44%。
(二)非师范生比例增大。近几年来,非师范类毕业生也逐渐加入教师队伍行列。今年的新教师中有30.66%是非师范生。
(三)绝大多数新教师入职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占81.38%,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会(28.65%)、福建省统一招考(44.41%)、免费师范生(1.72%)等方式录用。私立学校占18.62%,基本上是通过自主招聘的方式。
(四)关于培训内容需求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班主任管理工作(87.39%)、学生心理与学习特点(78.8%)、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73.35%)、现代化教学手段(67.34%)、教材培训(64.18%)、校园安全(48.71%)、学习评价(42.98%)、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理念(34.96%)、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29.23%)。
(五)对于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主要考核4个方面,热爱教育(57.02%)、教师待遇福利好(13.18%)、从小理想(19.77%)、社会地位比较高(10.03%),很欣慰的是超过一半的教师是热爱教育而选择当教师的。
(六)在入职前,新教师们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教学经历,比如实习期短暂代课(59.6%)、在社会机构代课(35.82%)、在家庭辅导班代课(20.63%)、在私立学校代课(17.48%)、在公办学校代课(38.11%),而毫无教学经验的仅有5.44%。
(七)关于专业水平方面,67.91%的新教师感到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但对于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经常思考(37.82%)、考虑过但不知怎么着手(57.3 1%)、听从管理部门的安排(2.87%)、没有考虑过(2.01%),表明大多数教师比较迷茫。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新教师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渴望成为教育人才。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在实际教学和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还是比较困惑,希望从培训中获得一些对未来教育教学有用的知识或经验,以便尽快熟悉教学常规,尽快适应角色。所以在培训时以新教师为本,关注新教师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角色转化、能力转化、知识体系转化等维度人手,科学设计课程,让培训真正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
二、理论依据
新教师专业成长依据的理论主要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理论决定论、实践决定论与经验学习理论等。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新教师处在初级阶段,在教学中容易表现出困惑。理论决定论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很有必要,对实践起重要指导作用。实践决定论认为,教育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要依赖于实践,从实践中来的知识理论才能反过来指导实践。所以历史上新教师的成长路径经历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关注实践经验、提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三种倾向。经验学习理论提出了学习的循环模式,从已有的具体经验出发,先通过反思观察,再进行行动实践,最后得到新的具体经验。即新教师利用自身原有的经验,通过职场环境积极实践获得新的知识,并对自身原有的经验体系不断重组、不断改造的过程。
三、现实路径
(一)培训时间与学时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试用期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岗前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安排在暑期进行,这样新教师在入职前能够有较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为见习期培训(不少于90学时),安排在新教师人职的第一年进行,主要基于职场实践的培训。本文主要探讨岗前集中培训。
(二)培训依据与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新教师的教学经验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岗前培训内容进行系统性、合理性的规划,以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关注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关注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与教学问题的解决,制定以下培训示意图。通过岗前培训,旨在促进新教师形成教育理念,形成初步教育情感,具备基本知识框架、基本教学技能和基本管理技能。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主要围绕职业规划与师德素养、政策和法规教育、课程理念与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5个方面,采取理论讲座、团队建设、互动研讨、经验启迪、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四)培训授课人员
培训授课人员由三种类型组成,有部分是一线名优教师,有部分是熟悉一线教学的专家型领导、教研员,还有部分是对中学教学有较深入研究的高校专家(如下表所示),这种混合型专家团队的做法深受新教师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五)培训管理
一是管理精细化。培训前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培训授课人员聘请、培训会场布置等精益求精。在培训中注重过程监控,比如培训考勤、培训纪律、作业、课程评价等都严格要求。在培训后的考核环节、项目评估总结等方面也下足功夫。二是管理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培训管理。比如采取二维码考勤,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分析,作业直接通过网站提交、批阅,大大节约了管理时间,也更加精准、便利。
四、培训评价与结果应用
(一)培训评价
从培训课程总体安排、培训形式科学性、培训内容实效性、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培训效果等5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发现学员对培训形式的科学性、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培训效果等3个方面满意度达100%,培训课程安排及培训内容实效性等2个方面满意度达95%以上。
(二)满意度测评
对于培训内容是否有价值,问卷显示,学员高度认可所开设的专题,认可度基本在98%以上。
(三)培训效果
通过一周时间的岗前培训,让新教师与名优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促使新教师消除不安全感,为新教师上岗提供了助力,也为新教师描绘了教师职业生涯概况,为教师长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1.关注培训目标,从“课堂生存”上升到“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系统工程,需要对新教师实施持续性项目培训,所以在岗前培训时,立足新教师需求和教育形势,对培训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从单纯地关注“课堂生存”提升到“专业发展”的理性认识上设计培训方案,从而为新教师入职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2.关注内在情怀,保持职业认同感。在培训中加强师德修养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帮助新教师树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新教师构筑美好职业愿景。
3.关注教师成长理论,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培訓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取决于新教师的经验特点和学习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注重知识与情境的联系,注重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和教学问题的解决。通过培训,促进新教师对原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沟通能力。
4.关注任务驱动,多元互动,自主反思,提升合作交流能力。本次培训开设团队建设与主题研讨的专题、布置新教师撰写培训感悟和小组汇报,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促进新教师与同伴、新教师与授课专家之间的多元互动,也促进新教师自主反思,帮助新教师将他人经验有效地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
五、问题与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是缓慢的过程,影响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一是内部因素,即教师职业态度/个性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二是外部因素,即专业发展策略与路径,对新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对新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与支持。
(一)从新教师层面,积极实践,增强自身内驱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形成恒久教育情怀
近几年跟踪发现,少部分教师有辞职和离岗现象。研究表明,教师是否能长期留在教学岗位,关键取决于最开始几年在教育岗位上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所以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应该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增加自身内驱力,不断学习,以获得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坚守教学岗位,形成恒久教育情怀。
(二)从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完善新教师入职支持制度,促进新教师培训规范化
从调研结果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其待遇不高、社会地位偏低,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不断完善新教师的人职支持制度,推动新教师的入职支持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而且近几年来,非师范生从事教师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如何促进这类人员的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从教师培训机构层面,提供规范化见习期培训,引领新教师成长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在见习期阶段,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岗前培训和见习期培训的衔接,继续引领新教师成长。开展导师带教、同伴互助、课例打磨、读书、反思、专题讲座等混合式培训,让新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经验体系再次架构。同时也要逐渐关注非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其专业成长的培养培训模式。
(四)从学校层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打造良好环境,助力新教师发展
学校是新教师实践和检验的重要场所,应该为新教师成长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为新教师成长打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学习的环境,及时了解、跟踪新教师的实践情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新的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只是教学生学会读书(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事(能力),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养)。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能够主动根据瞬息万变的现实环境,了解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所以需要集多方之力,提供多元资源,不断创新新教师入职培训模式,促使培训目标从掌握课堂生存技巧向全面提升专业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