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可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目前国内外对阅读行为的研究划分较为分散,观点多数来源于信息行为和心理学两个研究领域。从信息行为视角划分的有:学者宁璐嘉[1]结合阅读的定义,将阅读行为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阅读行为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进行解码,进而认知并产生意义的过程;广义的阅读行为指读者在获取、选择、阅读、评价阅读对象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活动以及相关的心理反应,包括阅读选择、阅读理解、阅读获取和阅读反馈等阅读行为。类似的还有学者尚珊[2]认为阅读行为包括阅读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效率和行为交互5种。
从心理学角度划分的有:国外学者Schiefele[3]将阅读行为看作表现阅读能力的中介,包括阅读数量、阅读策略和阅读偏好3种;Guthrie[4]等设计的“阅读行为评量表”(RAI),将阅读行为简单地囊括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国内学者张怡婷[5]则在RAI基础上又提出阅读频率、阅读时长、阅读主动性和阅读分享4个行为维度。
本研究在广泛意义的“行为”定义的基础上,即“行为”包括内在的、外在的、意识的与潜意识的一切活动[6],认为相应的阅读行为也可以划分为内在阅读行为和外显阅读行为[7],前者包括读者内心活动,如阅读偏好,阅读动机等,后者指的是读者从事阅读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可观测行为。外显阅读行为受内在阅读行为的引导,了解读者的内在阅读行为,能有预见性地察觉其外显阅读行为,从而图书馆能够据此提供真正契合读者需求的阅读服务。
阅读是对符号的解码与解意,实质上是读者对文献载体上信息的解读,被解码的信息经过大脑的组织和加工,形成新的知识后被读者所利用,因此阅读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信息行为,是信息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8]。
为了了解青少年阅读行为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体现其与图书馆之间的联动关系,这里借鉴了Sonnenwald[9]的综合信息行为研究模型,该模型在阮冈纳赞的PMEST模型的基础上,从信息行为的角度重新解构了该模型,指出人的信息行为不是独立产生的,是在多维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含了以下5个维度:
①个性:包括偏好、态度和人际网络等能够影响个体信息选择倾向和查找策略的因素。
②物质:包括信息和信息资源、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方式。
③能量:能量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刺激因素,可以是待解决问题,目标和任务等。
④空间:空间指的是信息行为产生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环境。
⑤时间:在特定时间切片内的信息行为。
基于上述模型,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阅读行为的解释和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内在阅读行为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包括“内在阅读行为”和“阅读推广”两个部分:“内在阅读行为”由阅读偏好、阅读态度、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构成;“阅读推广”由家庭参与、学校参与、图书资源、资源渠道组成。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在于:图书馆以青少年的内在阅读行为为基础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阅读推广的实施又可以反过来引导其内在阅读行为。
图1 基于内在阅读行为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型
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界定为年龄10~19岁的人,本文所指的青少年即是处在该年龄阶段的人。阅读偏好包括读者对读物和阅读媒介的喜好和选取。相关文献总结了当代青少年对读物的选取具有娱乐性、从众性和功利性等特征[10-11]。主要原因在于娱乐性读物浅显易懂,无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众性是指青少年对读物的选取源于同辈压力和社会潮流,期望通过阅读时下流行读物融入人际关系网络,获取交流谈资等;功利性阅读指青少年的阅读目的在于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常见于课内学习和考试相关书目的阅读。
具体到阅读作品类型的选取上,学者Coles[12]专门针对10~14岁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查,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十分偏爱冒险类小说,其次是犯罪侦探类小说,有少数学生偏好恐怖小说和科幻类小说,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偏好浪漫爱情类的读物。英国发布的《2015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对6~17岁儿童的阅读行为进行了调查[13],同样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偏爱搞笑的和想象力丰富的读物,年龄偏大的儿童更侧重能够使自己逃避现实的读物。由此可见,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会随之反映在他们对读物的选取上,其阅读过程则是个体对自身的期望映射和情感置换。
在阅读媒介的选取上,Merga[14]在其综述中指出,许多研究青少年对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偏好的定量、定性调查中,都不能明确地断定青少年更偏爱哪一种阅读媒介。同样地,Tsai[15]通过对初中生的访谈发现,其实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方式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电子平台多用于闲暇消遣类的阅读,纸质多用于深层次的课内学习阅读,这可能由于纸质阅读相比电子阅读,读者的信息内化效率更高,记忆存留更久,更适合学习类阅读[16]。
阅读态度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所表现出来,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即使是无阅读障碍的人,也有可能因为态度的选择而降低阅读效率[17]。陈盈[18]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国青少年的阅读态度进行了探究,指出大多数青少年对阅读持肯定态度,但由于阅读时间和阅读环境的缺失,其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下降。
学者McKenna[19]的团队对青少年的阅读态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该研究从阅读媒介(纸质和电子)和阅读目的(休闲和学术)4个维度大范围地对美国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对电子阅读和娱乐阅读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但对纸质的学术阅读始终持肯定态度,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学业压力增大,认为课内阅读比休闲阅读更加重要,因此对休闲阅读积极性减弱[20]。综上所述,尽管当代的青少年大都对阅读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往往因学业压力加重,以及得不到社会环境的支持,导致阅读积极性(尤其是课外休闲阅读)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
阅读态度提供对阅读的感觉表达,阅读动机提供阅读的目的和理由,阅读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1]。外在动机由外界价值观和要求所引导,由青少年期望利用阅读证明自身价值,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而产生,内在动机源于兴趣和求知欲;内在动机所引导的阅读过程是愉悦且不求回报的[22]。总之,外在动机引导的阅读更注重结果,内在动机更注重阅读的过程。内在动机包括自我效能感、好奇心和入迷(迷失在故事中或幻想自己是主人公),外在动机包括认可、成绩、竞争、服从、社交、逃避现实等[3]。
在Wigfield和Guthrie[23]早期的阅读调查中发现,内在和外在动机对4-5年级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广度都有影响,但是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影响更大。近些年的阅读动机研究同样指向了这一结论, Becker和McElvany[24]通过对4-6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内在动机与学生阅读能力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内在动机强的学生,阅读连续性强,且阅读状态稳定,其阅读能力也会变强。还发现早期就被较高强度的外在动机所引导阅读的学生,其外在动机随着年龄增长也会逐渐变强,但阅读能力却始终较难提高。
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阅读环境主要由家庭和学校构成,如果青少年早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动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失败的阅读经历得不到反馈,其后期的阅读能力则很难得到提高[17]。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5],例如,对阅读持肯定态度的家庭,会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支持,如参加阅读活动、买书、拜访图书馆等[26]。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讲座和课程培训等方式转变父母的阅读观念,鼓励父母将积极的阅读态度传递给孩子,从家庭内部激发孩子的内在阅读动机,使其因喜欢阅读而阅读。在营造家庭阅读环境方面,图书馆可举办亲子阅读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有声朗读、游戏等多种形式鼓励父母和孩子分享阅读体验,由阅读产生情感联结,从而引导父母和孩子共同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学校阅读环境的营造同样重要。与儿童相比,青少年在学校度过的时间会更多,但是青少年往往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其外在阅读动机会不断加强,以至于忽略了阅读的内心体验,一旦获得了由阅读带来的功利性结果后,则较难产生重新阅读的欲望[24]。因此,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使命的图书馆,应当密切关注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发展,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培养青少年阅读素养的相应政策;同时通过转变老师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淡化青少年功利性阅读意识,倡导终生阅读的价值观。
丰富图书资源和拓宽资源渠道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能促进优化青少年的阅读环境。因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有不同的阅读偏好,图书馆应细化馆藏图书类别,并丰富不同类别下的图书资源,让青少年有丰富的读物可选择。尽管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偏好存在从众性和功利性等特点,但图书馆也不能因此持消极态度,可通过名著导读、阅读沙龙等服务,给予青年人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其不断挖掘自身阅读兴趣;还可营造特别的阅读空间,提升青少年的阅读欲望。此外,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融入3D打印、VR眼镜、沙盒游戏等迎合当代青少年喜好的娱乐形式,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另外,图书馆虽不能限制青少年的阅读选择,但也应做好图书“守门人”的工作,对图书质量进行把关。且不仅是对在馆图书的质量把控,对市面上流动发布的图书也应进行关注。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思想和同辈压力的干扰,对某些图书传递的不良价值观缺乏辨别能力,又往往容易对书中渲染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产生猎奇心理。因此,图书馆应与出版界和文学界保持密切交流,限制青少年对不良书籍的获取渠道,同时可仿照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做法,每年发布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图书的书目清单,引起父母和学校的关注,提前规避某些不适合的图书。
图书资源的可获取程度同样对青少年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27],但由于部分青少年所处家庭或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导致其图书资源获取途径有限,阻碍了青少年阅读素养的提升。因此,着力解决地区图书资源获取不平衡也是图书馆的职责之一,可通过扩大图书馆阅读服务区域范围,在偏远地区开设专门的阅览室,为不具备阅读条件的青少年提供阅读指导等,缩小地区阅读资源差距。此外,丰富图书资源获取渠道,如利用电子图书借阅网站,移动APP和公众号等平台,实时提供阅读信息和图书馆活动信息,也可较大程度地增加青少年与阅读资源接触的机会。
图书馆需承担起培养青少年阅读素养的社会责任,从青少年成长早期就需深入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不断了解他们的阅读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激发其内在阅读动机,让青少年真正享受阅读过程中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