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洁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 合肥 230036)
广义的文献传递是指以任何形式、从任何信息源中为用户提供信息副本的活动。文献传递服务不仅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延伸馆藏资源信息链,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办馆效益的重要途径[1]。电子文献传递通常是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各种原始文献的服务,包括需求申请信息的传递及全文文献的传递等[2]。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馆藏中外文资源不足、经费困难与用户的实际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间接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起到支撑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的文献互助功能主要有CALIS馆际互借系统、CALIS馆际互借调度与结算中心系统、CALIS文献传递FTP服务系统、服务整合接口系统,服务团队建设由高校服务团队、合作机构服务团队、高校馆际互借协调组承载[3]。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着手研究建立NSTL图书情报领域信息门户[4]。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5]。
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JALIS)循序渐进促进江苏省高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并服务于全省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6],共知、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已成为目前全省高校图书馆普遍遵循的办馆理念[7]。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BALIS)秉承免费服务的原则,对提供文献服务的成员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和奖励,为规范原文传递服务管理,还起草和修订了《BALIS原文传递服务评估办法》《BALIS原文传递服务规范》《BALIS原文传递经费补贴方案》等各类管理性文件,以期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工作[8]。
行业高校图书馆联盟[9],由具有深厚行业背景、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等院校图书馆组建的联盟,形成良好的行业性知识交流体系,对于提升行业性馆藏资源的整合力度有重要意义[10]。
我国图书馆联盟解决各馆在某一领域文献短缺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的矛盾,大多采用“管理中心-学科/地区中心-基层高校图书馆”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服务资源多是以其成员单位的馆藏资源与联合订购的一些网络电子资源共同构成;传递服务模式为分布式和集中式;服务承诺都会产生费用,但会不定期地针对不同地区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降低用户的文献传递费用;各系统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和不同程度的融合,对于高校成员馆来说,有时会出现几个系统并存[11]。
随着各种平台成员馆的不断增加,各种平台的文献传递业务迅速增长,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高校师生对各种平台的文献传递业务的服务内容、方式和使用方法不了解的情况,造成文献传递平台的利用率低下:(1)文献传递宣传不足。有的高校虽然在图书馆主页上有相应的文献传递平台链接地址和使用简介,但其在官网的位置可能存在于某个栏目下的某个子菜单,标注不清晰,链接层次太多,读者不容易发现。大多文献检索课程很少涉及文献传递内容的介绍,从而导致学生对其利用率不高。(2)平台产生费用。目前的文献传递服务大多根据协作关系、服务等级和服务方式的情况,遵循“信息平等、用户至上、服务为本、效率优先、收支平衡、区别对待、面向世界、参与竞争”的定价原则[12]提供有偿服务,这与习惯免费获取各种资源的读者来说是一对矛盾。经过文献中心调度的申请,CALIS国家中心和各省中心对读者均有一定的补贴,加上个别学校对本校读者提供的补贴,读者实际支付的费用很少[3],但即便如此,部分读者还会因为要承担部分费用而放弃该项服务。(3)服务时效性差。从读者发出文献需求申请到最后收到文献的整个文献传递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体现了文献传递效率的高低。读者的文献需求是迫切的,即使各种平台承诺的时间由最快的加急12小时到最长的5天(节假日顺延),仍不能满足所有读者迫切的愿望,因此读者会因为时间因素放弃使用平台而转向其他网络渠道获取。
各类型的数据库都在不断地升级中,使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除了一些全文型数据库有全文下载外,一些文摘型的数据库虽然只显示摘要,但也加入了全文链接或者文献传递功能,如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等。
学术资源开发系统可以在一个一站式的检索平台检索所有数据库,检索文献时会直接显示此文献的出处,无需逐个检索数据库,这使得获取全文更容易,如读秀学术搜索。还有一些是图书馆自行开发的学术资源系统,将本图书馆的所有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未名搜索”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水木搜索”[13]。
相互合作扩大了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也分流了一定量的文献传递的需求。BALIS和CALIS原文传递的跨联盟融合,自从提供原文传递服务以来采取的是对最终用户全免费的服务方式,这样的策略既能提高各馆馆藏利用率,实现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共建,又能节省文献经费[14]。
免费资源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是开放获取,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文献,以免费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读者或机构取用,其核心是学术文献的免费及无限制合理使用,它代表着未来学术信息交流的发展方向;第二是学术论坛,由科学家以自愿和公开的方式不定期在学术论坛发布文献全文;第三是学术搜索引擎,全面融合互联网最优质的数据与应用内容,可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并通过一些细化指标提高检索的精准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学术搜索体验。
互助方式的文献传递服务思维来源于电子商务C2C模式,是用户之间相互帮助的平台,通过悬赏赚取虚拟货币来实现,因界面简洁、传递效率高、限制规定严格等特点,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
小木虫文献互助目前在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中属于热门板块,对文献求助的范围和数量有着特别的区分和严格的规定,在设立“绿色求助”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文献补全信息求助完结子板”,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文献应助实时榜单按秒计算,特别规定了马甲行为的定义和处罚办法。
百度学术提供两大类服务,分别为学术搜索和学术服务(如图1所示)[15]。从文献互助平台的“互助大厅”就可以看到,每日“待应助”文献总体保持在7 000—8 000条,待应助和攻关栏的文献比例总体保持在1:1,可见用户的参与度很高。
图1 百度学术服务类型
5.1.1 文献互助平台不完善
在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中的“文献互助”板块中,只有通过“最后发表”和“发帖时间”两个途径进行检索,检索方法只能按照两个途径的升序和降序进行排列;而百度学术文献互助在网页中没有专门设立浏览位置,只能按照时间倒叙排列浏览。这两种文献互助平台的浏览方式都比较单一,没有专门设置检索途径和高级检索,如果要检索一篇已经完成求助的文献变得相当困难。
5.1.2 文献来源不受约束
由于文献互助C2C模式的自主性更大,使得获取文献的门槛降低,加上各种平台上赚取货币的激励政策,各种文献来源也就无法控制。百度学术文献互助中,文献有来自数据库和各种网页的;小木虫文献互助虽然严格区分了文献来源,严禁求助中文书籍(中文书籍全论坛禁止求助)及与中文书籍相关(如其中章节等)、外文书籍(含外文书籍的中文译本)、科技成果、标准、专利、期刊封面和目录、课件、试题资料等与期刊文献无关的内容,但求助者自己“制作”的文献,假文献、伪文献甚至尚未发表还在创作中的文献偶有出现。
5.1.3 用户交流互动不通畅
目前我国文献互助平台用户之间的交互性较差,沟通方式单一。如小木虫论坛文献求助平台,用户之间仅能凭借BBS形式进行沟通,即时性差;百度学术文献互助平台,求助者与应助者之间无法联系,用户之间没有沟通渠道,严重阻碍了用户双方的交流。
在文献传递的过程中, 容易触及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可能会造成知识产权纠纷与争议。关于文献产权问题的规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公约和条约,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需求用户,在个人学习和研究中使用了图书馆资料互借和文献的传递服务,只要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并且没有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法利益,就是法律的合理使用范围[16],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规定和原则。
5.2.1 我国文献传递相关版权法规
2006年7月,我国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条例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完善和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信息网络传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保护方式,为图书馆从事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对文献传递主体——图书馆的除外责任或豁免规则的规定还相当狭窄和不确定,图书馆文献传递合理使用的空间还相当有限[16]。
5.2.2 我国文献传递的版权现状
达成各种文献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盟,各个参与合作协议的成员馆会根据合作协议规定,通过网络的方式相互进行文献传递,根据版权法的规定,这是属于法律允许的“合理使用”的范围;而用户之间的文献传递,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用户不可能与数量众多的每一个版权所有者一一联系,商谈签订版权使用协议,一般只会规定仅限个人研究和学习而不允许用于任何营利行为,因此只能依靠用户本身的信息素养来规范[17]。
用户之间的文献传递相关法律问题有望得以解决。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都是用于规范图书馆或图书馆联盟的,而针对于用户的法规几乎没有,但用户可以注册使用图书馆联盟账号,在文献传递平台上合理使用,这样的文献传递可以规避或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吸取网络文献互助平台的经验来弥补图书馆联盟自身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缺乏C2C的文献互助功能,而随着互动性、社群化、个性化、分享化的发展,应建立文献传递的快速响应机制和互助功能,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实现文献互助C2C方式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和活力。只要在图书馆联盟现有的文献传递平台中增加“文献互助”栏目,就能发挥文献互助C2C的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馆联盟平台“文献互助”基本架构
“互助大厅”中设置“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我的互助”中设置“个人信用”“我的求助”“应助中”和“我已帮助”,“帮助中心”中设置“常见问题回答”“求助详细说明”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文献传递服务可以借鉴商业领域C2C的模式,对文献传递服务的模式进行创新。虽然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但是在现实的网络中已经存在了文献互助平台的实际运行,且需求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基于文献互助C2C模式的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服务运营具有可行性。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引入“信用币”机制,与法律法规层面的用于支付的财富币区分开来,用户每应助一篇文献即可获信用币,每篇文献悬赏的信用币不等,设置最低值,可以累加。信用币不仅可用于向他人求助文献,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信用等级。在文献互助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合理使用自己的信用币,规定了每日互助数量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币获得增加互助的机会,或者在获取全文文献的时效内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币延长全文的时效性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例如“文献传递竞赛”等来提高文献互助的趣味性,增加用户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各种文献平台的使用率,这也是文献平台宣传的新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增加检索项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灵活、方便的检索方式。例如,检索项可以设置文献类型、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社、DOI、作者、用户名和ISSN/ISBN等,并且能够提供求助时间、悬赏信用币、求助次数、求助用户等多种浏览方式。另外,还可以在界面右边设置每种互助状态,如按照应文献数量、应助速度或信用币的多少来设置用户互助榜单。在个人信用中显示个人信用币的总数和等级、个人的专业领域等,用户互助历史的公开有利于用户信誉机制的建立与提升。在“我的互助”中提交文献需求,应采用详细的表单进行填写,并且在表单中进行必填项的标注。限定规范应包括用户信用币的使用规定、每一个用户每日互助数量、互助的期限和实效等。还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有恶意破坏和作弊行为的用户给予惩处,维护互助平台的秩序。且在使用指南中就告知用户,减少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以完善的制度规避风险。另外要利用技术进行控制,避免违规操作。
除了图书馆联盟自行开发的社交软件之外,也可以考虑采用范围较广的即时通讯类软件进行合作,如在文献互助平台增加二维码的功能,用户可以关注其公众号,并且可以通过微信及时收到互助状态,以此来保证文献传递的时效性。在收到微信通知后,用户就可以在自己的邮箱中获得全文文献。
通过开发“文献互助”平台的途径,联合“文献传递”的功能,结合用户更加灵活自由的使用方式,有利于各种图书馆联盟的使用效率,在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协议下可以更好地“合理使用”文献。在文献检索课讲解获取全文时应该加强图书馆联盟平台的使用宣讲,在图书馆网页、新闻中乃至图书馆宣传展台上都应该有相关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