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2019-06-05 02:32岳丽琴
好家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线幼儿艺术

文 岳丽琴

一、题目的诠释和理解

《教育法大全》中的暗示教育法是指:精心设计一种学习环境,利用教师的声望、语气、节奏和其他暗示因素,充分调动大脑右半球和人体的功能,协调和支持大脑左半球的研究,让幼儿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掌握知识。

与那种十分明确的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具有激发感情与说理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更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用隐含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快乐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暗示相互作用原则。

二、暗示法运用的可行性依据

(一)幼儿接受暗示的能力比较强

人的可暗示性是暗示学得以建立的前提。事实上,人人都有可暗示性。法国心理治疗师伯恩海姆曾说过:“不可能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思想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想法发生并使这一代人行动起来。”洛扎诺夫也认为:“这是人类个体之中的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幼儿不仅具有这种品质,而且由于年龄小,其暗示性更强。洛扎诺夫认为人类的建议受到三个反隐含的防线(逻辑防御、情感防御和道德防御)的阻碍。他指出:“儿童没有成年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没有成年人的道德结论。”正是由于幼儿还没有“逻辑防线”和“伦理防线”,只有“感情防线”,因而幼儿的可暗示性就比成人强。比如,成年人凭自己的经验认为四十分钟成人可以记住二十个英语单词,多了就记不住。事实上,这种认识定势就是逻辑防线,它阻碍了成人可以记住更多英语单词的潜能的发挥。幼儿的认识经验相对贫乏,尚未形成诸如此类的记忆标准,当然就没有“逻辑防线”;同样,幼儿也没有形成违反道德的伦理的东西都要抵抗排斥的观念,也没有“伦理防线”,因此,如果你给幼儿提供隐含的教育,那么幼儿会比小学生有更明显的优势。

(二)幼儿的认识主要是无意识认知

暗示教育重视推理意识的作用,特别是对无意识的使用,这也是暗示教育成功的心理基础。它强调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手段调动人们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促进自身素质的和谐发展。

儿童认知的发展仍处于无意识认知的阶段。在他们的认知过程中,无意识感知、无意识记忆、无意识注意和非言语思维总是起着重要作用。在组织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时,可以运用很多有效的暗示手段,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玩具,让幼儿自由拼拆、组装、摆设,通过他们的做做玩玩、动手动脑,既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又训练了幼儿的思维;教师在活动室开辟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表演区等,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丝毫不会觉得紧张和压抑,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单调和枯燥。但这些活动无一不是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无一不是利用了暗示手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无意识来有效地组织教学的。

三、暗示教育法的类型

(一)直接暗示

直接暗示即教师将自己的意识直接提供给幼儿。例如,在吃饭前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如厕后忘了洗手就准备吃饭,便和蔼地说:“我们班上的幼儿非常卫生。他们在吃饭前洗手。”这时,那些没洗手的幼儿不等老师点名,就自己站起来到卫生间把小手洗干净了,回来后还会特意把洗干净的小手举在老师的眼前。

间接暗示

(二)间接暗示

间接暗示即将自己的意识借助其他事物或行为间接地提供给幼儿。例如,幼儿在搭积木时,教师发现个别幼儿把玩具扔在地上,这时候教师先走过去引起他们的注意,然后自己去弯腰将玩具捡起来放在玩具箱里,还故意自言自语:“小玩具睡在地上会感冒,还是在自己的家中睡觉舒服。”这时,幼儿看到了也会自觉地把掉在地上的玩具都捡到玩具箱里。

(三)表情暗示

人类表达是情感的外在表达,孙敬修老人讲起故事来声声入耳、娓娓动听,像磁石般吸引着幼儿,牢牢抓住了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鞠萍讲故事也一样,有动作、有表情、有喜怒哀乐的变化,有跟着故事变化的眼神、语调,真的是心到、话到、眼到、手到。这“四到暗示”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对幼儿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教育效果是惊人的,它表明了表情暗示的重要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面部表情的教师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对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幼儿提问时,可放慢语速,眼含亲切、期待的目光,面带笑容,会极大地鼓舞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情绪不安和焦躁的幼儿,可以轻轻地抚摸他们的头部并轻拍他的肩膀,这样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对于调皮捣乱、破坏秩序的幼儿,瞪一瞪眼、表情严肃,可迅速制止其不良行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新鲜活泼、形象生动,语调富有变化、抑扬顿挫,根据情节需要来变化面部表情,可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我们都知道,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当其身影刚一出现在幼儿的面前,在开始组织活动的前一秒,肃然一站立,默然一环顾,全班幼儿立刻鸦雀无声。这种对活动规则的暗示控制,往往要比高声说“安静”“快坐好”或者“看谁坐得最神气”要有效得多。而当活动中秩序出现混乱时,使用表情暗示教育,既可纠正幼儿错误,又可免伤其自尊心。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有意识地用表达方式表达鼓励、钦佩和反对。这样一来,师生间凭借语言行为便会建立起最佳状态的沟通,从而使幼儿乐于接受,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无穷的益处。

(四)艺术暗示

人体科学研究表明,艺术具有发挥右脑潜能的作用,可以充分配合并发挥大脑两个半球的优势,从而激发大脑的最大创造力。洛扎诺夫认为:“艺术是最有力的提示。”因为艺术的表现形式、色彩、节奏可以通过理性感知来打动人们的整个身体。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很大比例。唱歌、跳舞、绘画、手工等都是艺术教育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最易接受的活动,重视艺术暗示一定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暗示教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并广泛运用,究其源,暗示教育的魅力在于教育者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用暗示诱使幼儿思考和理解,促进自我教育,从而不会损害幼儿的自尊,不会挑起幼儿叛逆的心理并制造抵抗行为。在教育幼儿时,我们应该善于捕捉暗示教育的时机,创建教育方案,灵活运用暗示性教育方法;同时也要明白,暗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掌握了暗示教育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事情的缘由,在重视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重视对幼儿完美人格的培养,充分运用教育经验和教育机制,把暗示教育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教育与教学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防线幼儿艺术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纸的艺术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