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嘉,吕旺盛,金乐红,王 靖,刘婷婕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健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健康教育的核心力量是专职队伍,成效主要取决于专业人才素质,故而培养专业人才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培训和培养工作[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杭州师范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提高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本项目拟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尝试开展以技能强化训练为主的系列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掌握健康信息传播与健康行为干预技能,并能将基本理论运用到各类场所、目标人群,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根据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开设于预防医学专业大四上学期,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理论27学时,实践24学时。教材选用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第3版《健康教育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健康教育项目设计、调查工具使用、传播材料制作、快速评价等实践能力,本项目组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和访谈法等,初步设计该课程技能强化训练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综合性实验,并以项目为基础、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互动型实践教学。选取预防医学专业2015级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项目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甲医院、浙江省健康教育所三级机构联手开展主题为“培育健康人群,建设健康中国”的实践教学。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讲教师为技术指导、三级机构为现场提供者,采用参与式、同伴式、问题导向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传播材料制作、说与听的技巧训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设计与实施等系列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容:(1)医院、社区、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参观,要求学生听取主题讲座和现场参观后撰写体会;(2)健康信息传播活动,要求学生学习健康传播材料与视频,进行说的技巧训练(同伴参与式)与听的技巧自我测试,同时开展艾滋病预防、地震应对等方面的宣讲活动,制作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相关微视频;(3)社区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案例包括患肺癌两年、有多年吸烟史的退休老人,已有一名5岁男孩、二胎怀孕26周的女士,患结肠癌半年的某事业单位行政领导,患乳腺癌5年、完成第3次化疗后在家休养的某工厂技术员;(4)“大手牵小手,情暖老人家”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完成社区老年居民“冬日健康养生与防护”“冬日暖身活动”“冬日之养肾”“老年痴呆预防”“脑卒中的防治”“颈腰椎的保护”“老年人关节的养护”等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包括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按摩操和健身技能传授、不良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纠正等。
参与本次教改的学生共49人,其中26名学生(占53.1%)学习成绩为优秀,23人(占46.9%)学习成绩为良好。就这49名学生对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49名学生中,有44人(占89.8%)表示喜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22人(占44.9%)对自己的课程成绩满意,46人(占93.9%)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学业有帮助,45人(占91.8%)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15人(占30.6%)表示该课程在自己的学习安排中占据主要地位,结果见表1。
关于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调查中,33人(占67.3%)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6人(占53.1%)选择以讨论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23人(占46.9%)选择以例题讲解为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20人(占40.8%)选择以练习为主的训练式教学模式,15人(占30.6%)选择以提问为主的问题式教学模式,13人(占26.5%)选择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模式,12人(占24.5%)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4人(占8.2%)选择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点拨式教学模式。
表1 学生学习态度
49名学生中,认为技能强化训练对学习有帮助的占比较大,其中,认为参与式技能训练对学习有帮助的人数最多(占95.9%),其次为健康传播技能训练和社区重点人群健康干预(均占93.9%),认为同伴式技能训练对学习有帮助的占91.8%,认为健康传播材料制作学习和医院健康教育实践对学习有帮助的人数最少(均占83.7%),结果见表2。
表2 技能强化训练对学习的帮助[n(%)]
57.1 %的学生认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课堂资源(包括教师教学PPT、模拟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帮助,36.8%的认为较有帮助,6.1%的认为帮助较小,0人认为没有帮助;49.0%的学生表示网络作业的完成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帮助,40.8%的认为较有帮助,4.1%的选择不清楚,6.1%的认为帮助较小。
24.5 %的学生认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非常容易学,63.3%的认为较容易学,12.2%的认为一般。10.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理论课的负担非常轻,16.3%的认为较轻,71.4%的认为一般,2.1%的认为较重。6.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实习课的负担非常轻,26.5%的认为较轻,59.2%的认为一般,8.2%的认为较重。42.9%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时较大的困难是“概念太多,分不清”,34.7%的认为是“概念太抽象,不理解”,26.5%的认为是“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不理解”,24.5%的认为是“内容太多,记不住”,20.4%的认为是“理论内容太抽象,不理解”,8.2%的认为是“实践课时间太少,不会做”,4.1%的认为是“ 理论课时间太少,听不懂”。
28.6 %的学生选择理论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认为其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绩;20.4%的选择理论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方式;18.4%的选择理论开卷考试+实践小论文;16.3%的选择理论闭卷考试+实践小讲课;8.2%的选择理论开卷考试+实践小讲课;6.1%的选择理论闭卷考试+实践小论文。
2.7.1 对教学的建议 教师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应更具体一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怎样制作宣传材料、视频等,多开展户外游戏类和社会实践活动;网络课堂作业应倾向于展现学生个人特色,而不是流于形式,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更好地理解健康教育理念。
2.7.2 对学习的建议 课程内容比较多,记忆有点痛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些概念很抽象,希望增加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环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加深记忆与理解;参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社区给大爷大妈们开展健康宣教,学习跟老年人交流的技巧;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应用,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学习这门课程主要还得靠平时的积累,突击只能应付考试,不能很好地将健康教育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7.3 对考核的建议 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注重实践,增加实践考核;最好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多设置一些主观类题目,或者改成开卷考加小论文,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能力。
2017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要求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到2020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普及,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提高20%[2]。医学生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和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观念,自觉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掌握健康促进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效果评价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技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健康教育工作任务[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研究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维护个体身心健康,提高个体生活质量[4]。健康促进框架包含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战略中最活跃、最具推动作用的具体工作部门。然而,当前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5-6]。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组发现,开展实证性技能强化训练,构建创新型、实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以适应我国新时代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技能强化训练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参与式技能训练、健康传播技能训练、社区重点人群健康干预和同伴式技能训练,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也有所提高,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为认可。
我校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制作的微视频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2019年1月3日杭州市拱墅区政府以题为《“大手牵小手,情暖老人家”康桥中心开展医校共建暨健康宣教进社区活动》之文对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公开报道。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的技能强化训练为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技能奠定了基础。通过听说训练、健康宣讲、视频制作训练,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