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数学大师赛金牌别归罪治理“疯狂奥数”

2019-06-04 17:19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奥赛奥数特长

我国奥赛成绩随着政策变化而起伏,本质上是过于功利地对待兴趣和特长发展。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闭幕的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摘得桂冠的是以色列选手,而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六。

从拿奖大户到无缘冠军,我国的奥数怎么了?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为我国取消奥赛加分,治理“疯狂奥数”,并呼吁反思治理奥数的相关政策。但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治理“疯狂奥数”,而在于在治理的同时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导众多学校和家庭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

无论是过去为了额外加分还是如今当作自主招生的“敲门砖”,不可否认,此前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对于奥赛都是出于功利目的,而非兴趣和特长。

在美国,奥数的历史远比我国长,但从没有形成“全民奥数”,一直是有兴趣的学生才去学,没兴趣的则去学习其他的。这种格局,使美国学生数学平均分不高,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表现远远落后于我国上海地区学生,但是差異很大,拔尖的学生特别优秀。这种基于兴趣发展的奥数才会走得长远,其奥数获奖者中有很多后来都成了数学大师。

这和美国教育体系有关,美国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科学、工程专业会对学生提出数学成绩的要求,而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则不提要求或者要求很低。因此,一般学数学者都是真的爱数学,而数学成绩不太好的人,也不会花时间去恶补数学学奥数,他们把更多时间用到自己喜欢的其他学科上,如艺术、体育等。

因此,我国参赛者奥赛成绩随着政策变化而起伏,本质上是过于功利地对待兴趣和特长发展。

近年来,为治理“疯狂奥数”等给学生带来的学业负担,我国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将竞赛成绩和入学挂钩。到2020年之前,全部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特长生招生。同时,中高考均取消奖励性质加分,只有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中仍关注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这种治理的思路是,降低竞赛的择校功能、升学功能,让奥数回归本身的价值。该思路本身没有问题,但还需要相应的配套——那就是,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中小学在办学中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推进个性化教育。与此对应,不同大学、专业也宜有不同的招生标准,引导学生发展不同的学科特长。

我国出现“全民奥数”“疯狂奥数”现象,这并不是奥数自身的问题,而是评价体系的问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和家长对于发展学科兴趣的积极性被压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竞赛加分后,大家又回归到核心科目的考试分数上。结果是,减负效果不明显,奥赛表现不如意。

怎么办?当然不是恢复以前的政策,而是继续向前推进改革。我国学生学业负担沉重、个性得不到有效发展的共同问题,都指向单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学校办学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特色。

鉴于此,必须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中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推进所有中小学进行多元教育、个性化教育。这要解决的,不只是数学学科学习和数学人才培养的问题,而是所有学科学习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问题。

(来源:《新京报》 熊丙奇/文)

猜你喜欢
奥赛奥数特长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老板的特长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钱就是特长
奥数是不是数学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