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摘 要】学生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能够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思考中会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图,实现学生在分析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主要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为例,探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历史认知体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可以在总结中联系知识,细化认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知识体系;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精选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改变死记硬背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追求知识完整性、系统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形成历史认知体系的构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将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科学认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伯赞最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有效学习方式。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以某一个词汇为中心点,作为关键词,之后围绕着这个关键词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确定关键词后,要以关键词为中心,进行放射状思考,将与之相关的关键词都整理出来,并且可以通过直线、箭头或者是其他标志将知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网络图,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认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和梳理,学生的认识会更系统,更完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有利于彰显教学特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总结中形成完整性认识。学生通过建构知识体系,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有利于学生创造一个整体性的学习模块,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建构知识体系,优化了学习内容,注重了对历史知识点的分析和探究,通过自己的提炼和思考形成清楚认识。学生通过系统化整理,会主动地建构思维导图,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理性认识。
三、用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
1.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知识点的梳理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能够在大脑中建构出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引导,积极点拨,通过宏观掌控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认识,形成对知识的完整认识。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找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把握,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准确定位“关键词”,作为建构思维导图的关键点,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去建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分别以“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进行知识结构的划分和整理。有了这些关键词,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目标,学生会围绕着这些知识点进行要点的分析和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定位。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就要本课的题目写在中间,之后把这些关键词分布在题目周围,作为次关键词,也是制作思维导图的下一级要点词汇,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绘图思路。
2.教学中引导学生串联相关知识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有了教师的指导后,学生会明确思维导图的绘图“关键词”,进而带着这些关键词进行知识的串联和整理,在不断地整理中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实现对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学生通过串联知识,会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相关事件的时间、经过、结果等。串联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丰富和拓展思维导图的一个过程,会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和关系将文章中的要点补充到思维导图中,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
例如,在本课的探究中,通过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分析,学生会认识到节度使制度是引起安史之乱的背景;由于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了马嵬坡兵变,引起了郭子仪借助回纥兵平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最后节度使制度发展成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这就是安史之乱的结果。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在“安史之乱”的后面写上:背景、起因、过程、结果等,并且标明“节度使制度”“马嵬坡兵变”“郭子仪借助回纥兵平叛”“藩镇割据”等提示性信息,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会促进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而形成系统性认识。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促进学生在将知识的联系中细化认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提高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相互沟通交流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单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开阔视野,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将事件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的方式搭建起知识网。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会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范围和领域,帮助学生在沟通中了解更加具体和细节性的信息。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会展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思考角度,促进学生在沟通中完善认识,细化理解,实现对知识系统的构建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交流中会将知识理顺,明确事件的发展情況,进而形成系统化认识。沟通促进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在总结中内化知识,在分析中明确知识,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来完善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理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展示展现学生个性化特点
当学生绘制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后,教师要在课堂最后留出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是不同的,他们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会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展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仅从历史知识上学习,同时还可以从思维导图的构建模式和框架上学习,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课堂展示让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展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重难点的掌握,形成清晰的系统性认识。课堂展示中,学生会看到可以用标题作为中心词,之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下一级关键词,之后以在“安史之乱”后面再设计上背景分析、基本过程、结果等下一级关键词;在“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后面写上黄巢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唐朝灭亡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词;在“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关键词下面写上五代十国的概念以及时代特点等关键词,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就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通过学生的展示,学生会看到不同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梳理,学生会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知识系统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出现的来龙去脉,进而感受到政权分立阶段的到来,以及其重大教育意义。
总之,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教材内容,会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清楚的了解和系统的认识,实现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框架和知识网络。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通过层层深入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完善认识,将知识串联起来,进而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艳.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中思维导图的作用[J].新课程,2016(12)
[2]白俊萍.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3]杨丽丽.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4]田娜.王林;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