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04 09:19:0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优质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延津县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2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预后[2-4]。本文通过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讨论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2017年延津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就诊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47~79岁,平均(64.69±5.64)岁;观察组男49例,女33例,年龄49~79岁,平均(65.37±5.23)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认知功能正常,配合治疗。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排便困难患者给予腹部按摩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听到鸣笛后即刻到急诊门口接诊,将患者送至抢救室,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再次体检。患者入院后做好溶栓准备工作,确诊心肌梗死并排除溶栓禁忌症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安全性及术后效果,消除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保证病房安静,避免声光刺激,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给予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缓解不良情绪,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处理方案。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低盐、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质,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每周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定时随访,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复查前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保证和患者定期复查,对复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

满意度评价标准:从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理质量等方面评价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非常满意,90分~80分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疾病知识测试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 例

2.2 两组护理质量、疾病知识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护理质量、疾病知识评分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急性中断,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其发生同情绪波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因素密切相关[5]。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h内病死率为50%,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因该病治疗周期长、恢复慢,患者易引起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直接影响预后。优质护理可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各角度进行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通过优质护理加强患者同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护理虽可达到一定护理效果,但其对病情变化的干预少,优质护理细化和完善各个护理环节,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做好护理衔接工作。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明确分工,可以降低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开展护理工作,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优质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