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华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追求和信仰,有值得尊敬的价值观的企业才能够与市场和谐相处,才有机会成为伟大的企业,这也是杜绝和缓解各类企业合规风险的关键所在。合规管理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国际条约,商业惯例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甚至道德准则,等等。建设合规文化,然而遵守企业的价值观往往没有被着重强调。要知道,遵守企业价值观是合规管理的首要原则。仅仅遵守合规要求的各种各样的具体规定,而忽视这一首要原则,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风险事件。
企业的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合规管理来贯彻执行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企业价值观只能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合规管理的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企业合规管理的目标体系是建立在企业合规管理的价值观之上的。因此,没有具体、清晰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的合规管理就不可能到位,企业管理层及员工遵循合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只能是“知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企业合规管理的动力有来自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等的外部压力,同时有来自企业内部规范管理、树立企业整体品牌形象等内部动力。没有对企业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形成企业自己的合规文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也很难做到自觉自愿遵守合规规定各项规定。
目前,推动国企合规管理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国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合规管理失控,导致了中兴通讯被美国政府制裁,中航油、中信泰富、中石化衍生品业务违规交易遭受巨额损失等一系列重大合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国企的合规管理更需要对企业价值观与合规管理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否则这场轰轰烈烈的合规管理的热潮只能是为合规而合规,只能去应对合规风险,而无法认识到合规管理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重塑企业整体品牌形象等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防范外源性的合规风险是当务之急,撇开企业价值观因素,尚可进行有效地识别、防范和管理;然而对于内源性的合规管理要求,如果缺乏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很多的不当行为就很难纳入合规管理的范畴,纳入合规管理范围的合规风险也很难识别和评估,自然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管理,长此以往,将极大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的品牌形象。就国企而言,国企应该是企业中的君子、典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業价值观中一定要有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理念,一定要有体现社会责任的内容。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国企恰恰忽略了这些弥足珍贵的理念,没有提炼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没有形成自己的合规文化,自然也无从遵守;或者是提炼出来了,但没有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无法一以贯之,落实到实处,所谓价值观成了企业装点门面的摆设。缺乏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再加上国企“所有者缺位”现象的存在,使得一些国企只顾眼前的业绩或是本企业的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声誉以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肆意违规,唯利是图。例如电信消费中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陷阱、层出不穷、视而不见的电信欺诈;航空公司在儿童票和打折票的退改签政策方面的做法;再如国际油价上涨时,成品油价涨得快且及时,反之油价则跌得慢且反应迟钝。这些行为似乎并不违法违规,但却明显不公平合理,不诚实守信,有悖商业道德,更是与国企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坚持的企业价值观背道而驰。这些不当行为,对企业品牌形象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不在企业合规管理中纳入价值观的审查,只着眼于审查是否违法违规,这些行为就永远得不到纠正的机会。
在提炼国企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确定国企合规管理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在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是否符合企业价值观是否合规的过程中,国企党委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国企价值观基础上确定的国企合规管理目标体系中,应当体现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群众利益,维护职工利益,依法治企,反腐倡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等内容。在这些方面,党委显然有明显的优势。合规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合规审查,特别是确保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国企价值观的合规审查,可以为国企党委深度介入国企所有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抓手,帮助国企树立商界君子形象,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避免重大合规风险。
另一方面,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这两个指引的相关规定来看,合规管理的职责往往交给了总法律顾问或是法务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的层级显然不够。合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管理业务,涉及所有的部门和所有业务环节,无论是法务部负责人还是总法律顾问要想协调好这些部门和业务环节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涉及董事会决策的合规风险更是如此。如果让党委主抓合规管理,审查包括董事会决策在内的合规性,并赋予一票否决权,则既可以与国企董事会形成有效的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可以提升合规管理的层级,将合规管理做到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重大合规风险,重塑国企整体品牌形象,确保国企能够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符合国企价值观的方向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