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举措及其启示

2019-06-03 05:26杨小梅侯春梅黄新宇马瀚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刊物精品科技期刊

■杨小梅 高 峰 侯春梅 黄新宇 马瀚青

1)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7300002)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地球科学进展》编辑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8号 730000

在中国科技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环境下,中文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创新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高福院士[2]认为,在中国大量创新性科研成果发表于国外英文期刊的时代,必须以“办好中文科技期刊,讲好中国科学故事”为己任,推动国内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强国利民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对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规模化以及融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重视,品牌期刊不断涌现,出版法制建设、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3]。针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和突破,学者们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趋势、扩散途径及保障机制等[4-5]。在方法层面,主要是从质效指标和量效指标选取多项内容指标,建立理性、科学和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与期刊评价体系,并修正和完善综合评价模型,以推广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普适性[6]。在实践层面,化学、医学、地学、石油天然气工程以及光学类期刊积极提高刊物自身办刊能力,通过质量建设、技术支撑、宣传以及服务等措施挖掘刊物潜在的发展力并拓展发展方向[7-11]。在大数据及增强出版的创新发展背景下,更是提出了在期刊发展和学术评价中注重科研资源共享、企业助推、知识潜在价值的多元化传播、刊物与科技智库协同创新等发展理念[12-13]。上述研究所关注的是期刊宏观层面的发展,而鲜有关于学科领域内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的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研究。本研究从学术质量建设、刊物知识服务、国际影响推广与学术传播3个相辅相成的层面,探讨测绘遥感类精品科技期刊所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发展策略,为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根据《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选取测绘遥感类综合评分排名前7的期刊(表1)[14],其中《测绘学报》《遥感学报》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EI核心期刊,《测绘学报》和《遥感学报》多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遥感技术与应用》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支持以及学科领域优秀期刊等奖项。上述刊物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成为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品牌期刊。

表1 7种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的相关信息

基于中国知网以及期刊官方网站的数据,近10年来上述刊物结合国际国内学科领域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办刊策略,期刊各项量效指标和质效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文总量稳定,每期约为20~30篇,被引频次≥30次的论文数量均超过了100篇,研究机构以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和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为主,基金项目构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为主。高被引作者以测绘遥感领域的李德仁、杨元喜、吴炳方、郭华东、李小文等学界泰斗为主,也涌现出了李新、徐涵秋、马明国、李爱农等杰出中青年学者。例如,2017年《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每期高级职称作者的发文数量约占45%,初级职称约占5%,硕博士研究生约占50%,作者职称和科研经历非常均衡。此外,上述刊物积极探索语义出版、知识服务以及国际宣传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刊物的精品化发展进程。

2 刊物学术影响力提升举措分析

2.1 刊物学术能力建设与质量提升方面

2.1.1 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办刊思路

随着学科体系日益完善成熟和学术交流的开放化、全球化,上述7种刊物的主旨定位、发文趋势及办刊策略均发生了很大转变,从创刊时理论性研究为主的科研成果报道逐步向“探索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热点报道演进。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新卫星载荷的不断发射,促使刊物的关注点转向卫星技术、灾害应急和国家安全等应用领域,尤其注重前沿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遥感技术的创新驱动发展[15]。

《测绘学报》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创刊已60余年,其余5种刊物也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在这个历程中编辑人员积极发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办刊策略,促使刊物在同领域期刊的发展中脱颖而出。例如,《遥感学报》策划了多期国内高端学术论坛专栏以及系列性国产卫星专栏,担负起传播遥感科学与技术先进成果的重任;其2016年出版的创刊20周年纪念专刊迄今已被引680余次,该专刊不仅是对学科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思考,更是呈现出刊物承前启后、提升迈进的发展决心。

2.1.2 融入科研一线,推动学术创新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与学科领域科研机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人员深度融合,全方位宣传学科最新进展和重大成果,主动帮助科学家进行策划,积极推进学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例如,《遥感学报》以“挖掘—创新—延伸”的发展理念,多次在大型学术论坛中组约专辑,并为中外专家做引导性报告,努力将刊物发展成学术领域的权威交流平台。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凝聚学科领域领军科学家的学术效应和人格效应,为刊物办刊思想的传承和办刊能力的提升发挥引领和强化作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通过对学科领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持续追踪,凝练了大批系列性研究成果,李德仁院士及其团队在该刊的发文总量、被引频次和下载率均属最高。2018年在李院士80华诞来临之际,《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不仅持续报道了他归国30年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服务价值,更是将“以优秀的学科成果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为学科献礼”作为主题来策划大型学术会议并出版高品质专辑。

2.1.3 聚焦前沿热点,策划专栏专刊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秉承为理论研究、学术传播和国家创新建设服务的原则,以高新成果专刊征稿和专栏策划的形式积极倡导和宣传学科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16]。《遥感学报》相继出版了“天绘一号”“天宫一号”卫星专刊以及多期国产卫星应用专栏,推动高分卫星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成果的宣传;并与中国地震学会共同策划专刊,宣传近40年来遥感科学技术在地震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重要决策作用。

近年来,《遥感学报》组约了30余期专栏,《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组约了近20期专栏,《遥感技术与应用》策划了10余期专栏。这些专栏的内容涉及学科领域的前沿主题、社会民生关注问题以及重大科研成果等,例如“大数据SDGs专栏”“灰霾专栏”“青藏高原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影响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专栏”等,专栏论文的受关注度和被引率均较高,推动了刊物学术质量的提升和品牌效应的建设。

2.1.4 均衡发文作者,注重阶梯式增长

由科技期刊各项评价和发展指数可以看出,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最显著的特点是优质稿源发文比例高于同领域其他刊物,发文机构以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和国内重点高校为主,而且发文作者职称体系分布均衡,学术成果呈现阶梯式的传播趋势,表明期刊既注重推广高级职称作者的创新性、宏观性研究成果,也注重吸纳硕博士研究生的探索性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刊物的稳步提升和长远发展。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能够凝聚具有传承性和发挥深远学术效应的团队,他们既是刊物的核心专家,也是忠实作者,为刊物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非常注重老一辈科学家对优秀青年学者的带动作用,以师生相传的学术精神推动了学科和刊物的发展,李德仁和龚健雅院士及其学生团队在该刊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居首位,所发表的关于数字地球的创新研究更是引起了国外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有力地推动了刊物的国际化进程。

2.2 刊物语义出版探索与知识服务方面

2.2.1 深层次挖掘内容资源,提升增强出版能力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对内容资源的结构化和知识关联方式愈加重视,《遥感学报》等利用HTML对期刊论文进行深度开发利用[17],在数据专区直观地呈现文章信息、遥感图像、评论、参考文献和多媒体等知识内容,为作者和科研人员查找、引用以及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时,上述7种刊物较早地开展了优先出版工作,论文时效性较强,为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和出版业务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对数据出版关注较早,《遥感学报》探讨了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数据开放、共享、出版和引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和政策。《遥感技术与应用》联合中科院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积极开展论文数据出版研究,出版了一期数据专栏,并联合举办了“地球大数据支撑SDGs与美丽中国评价专题论坛”等,为国内科技期刊论文的数据关联出版奠定了基础(表2)。

在媒介融合出版的背景下,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不断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和传播能力,一方面,以资源社区的形式提供广告、书讯、招聘信息以及网店服务等,另一方面,深度开发期刊自身的资源,提升刊物服务学术成果转化、会议协办、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以及期刊集群建设方面的功能(表2),为期刊的增强出版奠定基础。

2.2.2 全面提升网站信息的丰裕度和融合性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不断完善网站建设,提升网站学术传播、信息交流及开放互动能力。刊物不仅提供论文开放获取服务、学术活动宣传和科研进展报道等,而且通过企业联盟链接开展广告合作、产品推介等服务。《测绘科学》等展示企业和公司的科技创新产品以及成功案例,便于读者、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分享和交流新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网站在学术传播和社会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测绘学报》等在官方网站、中国知网开通了优先数字出版,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在线QQ交谈,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对高被引论文、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及入选“领跑者5000”的论文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推进国内最新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传播,全面提升刊物的知识创新服务能力。

2.2.3 激活微信公众平台的聚集与辐射效应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块主要包括作者服务、精选内容和资源社区,以分众化服务形式实现了刊物、评审专家、作者、读者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无缝对接,突显出平台高黏度、强凝聚和群带动的特点。《遥感学报》的精选内容模块同时推送该研究团队的信息简介,而且融入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学术研究过程,实现了论文的知识价值延伸,也强化了微信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微信公众平台是集线上线下多媒体活动与刊物融合互动发展的高效平台,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动态,发布高质量的资讯信息,通过图像、数据与论文相结合进行导读,清晰地展示内容脉络与拓扑关系,语言生动活泼、推送频率适宜,青年科研粉丝稳定,深受科研院所和高校师生的关注。

表2 7种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出版和知识服务概况

2.2.4 拓展行业服务领域以促进市场化应用

随着测绘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成果转化效率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学术期刊应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开放度、链接度和知识服务能力,注重扩大期刊联盟集群化发展并打造学术品牌,推进数据、图像和技术方面的成果增值和产业化应用,从而提升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17]。《测绘科学》行业广告服务对象多达17家,并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或协办大型技术成果交易展览会等,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的商业机遇,通过宣传企业品牌以拓展市场,加强国内外测绘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并对测绘仪器、测绘软件及相关设备进行介绍,推动测绘遥感技术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3 刊物国际影响推广与学术传播方面

2.3.1 重视收录并创办英文期刊,融入国际出版发展体系

在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进程中,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实现办刊能力的不断突破。《遥感学报》《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已被EI数据库收录,并加入了国际知名开放获取平台DOAJ和Scopus等,受到了国内外读者、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2018年《测绘学报(英文版)》创刊号正式出版,拓展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对外交流渠道,提高了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影响力。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拓展,《遥感学报》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遥感科学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并担任编委,多次参与ISPRS和IEEE合作组织的中国遥感大会,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17],加强与国外知名实验室和大学的联络,积极宣传并参与国际高端论坛,所出版专刊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遥感领域得到认可。此外,《遥感学报》在官方网站转发了SCI收录的遥感期刊最新刊发的论文,并定期更新国际学术会议动态和地学数据库等信息报道。

2.3.2 深层次扩散学术会议的长尾效应

近年来,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的办会模式已从传统单一的编委会逐步转向高端论坛、大型专题研讨会和科研成果应用论证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且注重会议后期专栏策划、专家联络以及学术价值推广等深层次的发展活动。例如《遥感技术与应用》通过联合承办或协办水文遥感等大型学术会议,积极组约优秀稿件,组建优秀作者群,推动遥感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遥感学报》编辑部历经两年时间,按照不同的主题制作出版系列培训课件,深入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只有编辑知道”科技论文写作的系列报告,促进刊物与科研机构、编辑和读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刊物的传播能力和服务价值,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不仅为刊物熟悉专家和作者、组约优秀稿件开拓了路径,而且为我国遥感和图像图形领域的人才培养起到了辅助作用。

2.3.3 精选封面以强化刊物科学传播价值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非常重视刊物的封面策划,面向学科领域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广大学者以及相关企业征集高质量封面图片,每期封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学科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图片,以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提升刊物的品牌形象。《遥感学报》2017年封面主题为“遥感守护你我”,主题涉及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卫星监测、中国首个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应用等,既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热点,又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由封面图片延伸至主题内容隐含的科研团队科学攻关的故事,提升了刊物挖掘自身资源并转换为业务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能力,增强了刊物的科学传播价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价值。

3 启示及建议

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创新办刊思路,优化办刊策略,不断地激活各种出版要素的连动效应和集聚效应,实现了与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为国家遥感应用综合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奠定了学术传播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期刊学术品质和品牌效应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后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刊物发展应注重“特色”与“创新”的融合。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要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实现刊物的突破式发展,例如借鉴《测绘学报》创办英文期刊、《遥感学报》策划高水平专栏专刊、《遥感技术与应用》实践数据论文出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实现刊物与微信平台的互补式发展等模式,提升刊物在出版模式、网站建设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策划能力,提升刊物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2) 依托刊群推进刊物内容增值共享。遥感科技期刊联盟是学科领域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心,加强了科学家和公众的融合互动性和协作共享能力。未来,应聚焦于刊物内部优质资源的联合与共享,以集群形式积极拓展与学术权威机构的合作,为学科领域的学术建设和学术评价起到引领、监督、宣传以及促进的作用,实现单刊与刊群的互补协调发展。

(3) 依托数据出版提升刊物知识服务能力。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较早关注了数据出版,并初步尝试出版了数据论文,后续应深入了解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等平台的出版模式,结合自身内容资源制订相应的规范标准,鼓励作者积极进行数据论文投稿,并为作者提供的数据集进行宣传推广。将论文数据出版与知识服务相融合,全面推进学术出版资源的获取、整合以及增值利用。

(4) 提升刊物在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策支持价值和智力支撑作用。以《遥感学报》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借鉴,通过融媒体发展、融科研发展、融人才发展等举措,注重报道测绘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强刊物在测绘工程、国产卫星、环境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推广,并积极倡导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刊物服务于测绘遥感学科、科研人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猜你喜欢
刊物精品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刊物贺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