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国际影响力分析——以“C9联盟”高校SCI、EI收录学报为例

2019-06-03 05:19田爱苹魏丹梅杨祖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载文双一流一流

■田爱苹 魏丹梅 杨祖国

1)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3003502)天津大学情报研究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300350

2018年8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可以看出,国际影响力是中国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准。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建设的任务包括打造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科学成果转化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作为展示学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是高校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1]。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定位与核心竞争力决定了它与高校学科建设的紧密关系[2],特别是在重点学科的成长过程中,高校学报在促进学术研究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要充分发挥其为教学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功能,助力高校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势必要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特别是其国际影响力。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越来越看重SCI论文和ESI学科排名,进而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引导和激励机构内的学者发表SCI论文。而大多数国内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没有被SCI收录。以“C9联盟”高校为例,在中国知网期刊导航中,以高校名称检索,共获得24种C9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被SCI收录的学报仅3种。因此,“双一流”建设不仅是给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生存挑战。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双一流”与高校学报的联系。郑琰燚等[1]探讨了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张文[4]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应对策略;田江[5]研究了“双一流”建设与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协同性与协调机制;高生文[6]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讨论了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发展问题;杨光宗等[7]探讨了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相互发展关系,等等。这些研究多以理论分析和研究探讨为主,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撑分析。本研究以C9高校被SCI、EI数据库收录的自然科学学报为例,从文献计量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以期为高校学报的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C9联盟”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常春藤盟校。C9高校是我国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代表了中国高校的顶尖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本研究以C9联盟高校作为“双一流”高校样本代表。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1)期刊载文作者的国际化水平;(2)期刊的国际学术传播影响力,也就是期刊的国际化数据库收录和国际化的引文计量。

在中国知网期刊导航中,以C9高校名称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获得24种C9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被国际著名索引工具EI、SCI收录的C9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有11种,其中,8种学报仅被EI收录,3种被SCI和EI双收录(为方便叙述,以下将这3种学报简称为“SCI收录学报”)。为了获得国际引文计量数据,更好地分析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本研究选择C9高校被SCI、EI收录的11种高水平自然科学学报作为研究对象,这11种学报分别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以下简称《清华学报(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以下简称《浙大学报A辑(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以下简称《浙大学报B辑(英)》)、《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北大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哈工大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哈工大学学报(英)》)、《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清华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上交大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上交大学报(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西交大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以下简称《浙大学报(工)》)。

由于EI收录文献的引文均来自Scopus数据库,本研究选择Scopus数据库为数据源,使用SciVal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基于学报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进行数据检索,检索年限设定为近5年(2013—2017年),检索日期为2018年12月23日。通过分析高校学报的载文和引文数据,并与C9高校、中国、全球论文(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所有论文)的近5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地展示高校学报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对比数据中,学报所属高校的SCI发文量来自SCI数据库,通过“机构扩展”检索获得,检索日期为2018年12月27日。

2 数据分析

2.1 学报载文与被引概况分析

期刊载文量是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篇均被引是评价期刊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指标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如图1所示,总体上高校英文版学报的载文量低于中文版,年均载文量约为中文版的1/2;在篇均被引方面,EI收录的英文版高校学报与中文版相差不大,而3种SCI收录学报的篇均被引频次较高,约为EI收录学报的6倍。对比最为明显的是《清华学报(英)》,年均载文量为63.8篇,排在第11位;而篇均被引频次为6.23,排名第1。

图1 高校学报的年均载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

2.2 学报CiteScore和CiteScore百分位分析

CiteScore是2016年Scopus数据库新发布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计算方法是期刊连续3年发表的论文在第4年的篇均被引频次。CiteScore值越大说明期刊被认可的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CiteScore百分位是同一学科领域内期刊的CiteScore值排序位置指标,例如:一种期刊的CiteScore百分位是96,则说明该刊的CiteScore值大于或等于其所属学科领域内96%的期刊。有研究表明CiteScore和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8-9],CiteScore百分位也适用于期刊的跨学科评价[10],并且相对于Scopus的SNIP、SJR,CiteScore百分位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数据结果更加易于理解。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core和CiteScore百分位来评价高校学报国际影响力。

11种高校学报在Scopus数据库中归属于两个学科分类:《清华学报(英)》《上交大学报(英)》《北大学报》《上交大学报》属于Multidisciplinary学科,《浙大学报A辑(英)》《浙大学报B辑(英)》《哈工大学学报(英)》《哈工大学报》《清华学报》《西交大学报》《浙大学报(工)》属于General Engineering学科。如图2所示,在同一学科领域内,SCI收录的高校学报CiteScore值大于EI收录学报;同是EI收录的高校学报中,中、英文学报的CiteScore值相差不大,均未超过0.5。在11种高校学报中,《浙大学报B辑(英)》的CiteScore百分位是90,排名最高,《哈工大学学报(英)》CiteScore百分位是20,排名最低。总体来说,SCI收录学报的CiteScore百分位较高,EI收录学报的CiteScore百分位偏低,SCI收录学报的国际引文影响力明显高于EI收录学报。

图2 高校学报2017年CiteScore和CiteScore百分位

图3 高校学报论文合作指标

2.3 学报论文合作指标分析

论文的国际合作度反映了期刊作者的国际化水平,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高论文的机构合作度和国际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期刊的国际影响力[11-14]。因此,本研究采用SciVal的论文合作指标分析C9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论文合作指标包括单一作者论文、机构内合作论文、国内合作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根据每篇论文的作者有无合作、作者机构是否为同一机构、作者的国别是否为同一国家来计算。4个指标的总和是100%。单一作者论文也被称为无合作论文。从图3可以看出,调研的11种高校学报中,无合作论文(单一作者论文)占比都较低,最高不超过5%;各高校学报的国内合作论文占比相差不大,约占30%;国际合作方面,《清华学报(英)》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为26%,排名最高,《哈工大学报》和《上交大学报》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最低,仅有2.1%。SCI收录学报的国际合作水平高于EI收录学报;EI收录的英文版学报国际合作水平略高于中文版,但相差不大。

2.4 学报与C9高校、中国、全球论文比较分析

由前文分析可知,高校SCI收录学报和EI收录学报各项指标界限清晰,而同等EI收录的中、英文学报指标相差不大。因此,为了考察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本研究将11种高校学报划分为两个集合:SCI收录学报和EI收录学报,从国际论文合作、FWCI这两个指标出发,与C9高校、中国、全球论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图4。

FWCI是SciVal特有指标,全称为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即归一化的影响因子。它打破了论文的发表年份、学科领域和文献类型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可以将不同发表年份、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文献类型的论文以同一个设定的基准进行比较。采用1代表全球(整个Scopus数据库)论文平均水平;如果FWCI值大于1,表明研究数据集的引文影响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图4可以看出:在国际引文影响力方面,EI收录学报的引文影响力较低,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6,中国的1/5,C9联盟的1/7;SCI收录学报的引文影响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低于C9联盟平均水平,约为EI收录学报的6倍。在论文作者的国际化方面,高校学报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总体偏低,EI收录学报最低,约为SCI收录学报的1/6,C9联盟的1/9;SCI收录学报次之,约为C9联盟的3/5。高校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总体偏低。SCI收录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明显高于EI收录学报,但低于C9高校。

图4 高校学报与C9高校、中国、全球论文对比

表1所示为2013—2017年11种学报所属高校的Scopus和SCI发文量。表2所示为2013—2017年11种高校学报的历年载文情况,包括学报载文量和学报归属高校载文量(指学报归属高校在该学报上发文量)的对比情况。图5所示为SCI、EI收录学报近5年的载文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2013—2017年高校的Scopus发文量和SCI发文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涨幅最为明显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与2013年的数据相比,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Scopus发文量涨幅约52%,SCI发文量涨幅约80%。学报载文方面,SCI收录学报近5年载文量和归属高校载文量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整体处于稳定状态;EI收录学报的载文量和归属高校载文量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归属高校载文量下降更为明显(图5)。EI收录英文版学报的归属高校载文量的下降幅度比中文版大,对比2013年与2017年的数据,降幅超过50%(表2)。

表1 学报所属高校近5年的Scopus和SCI发文量 篇

表2 高校学报近5年载文分布情况 篇

图5 SCI、EI收录学报近5年载文趋势

3 思考与讨论

综上所述,C9高校SCI收录学报的各项指标均优于EI收录学报,且界限清晰,而同等EI收录的中、英文学报各项指标相差不大。SCI收录学报的国际影响力明显高于EI收录学报,但低于C9高校。在学报载文量方面,2013—2017年SCI收录学报的载文量和归属高校载文量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整体处于稳定状态;EI收录学报的载文量和归属高校载文量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归属高校载文量下降更为明显。可以看出,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容乐观。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SCI论文。特别是高水平的SCI论文已经成为“双一流”高校的博、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指标之一,SCI效应呈扩大化趋势,部分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也开始冲击SCI论文,这必然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稿源产生影响。同时,调研结果也契合了这种现象:近5年C9高校发文总量和SCI论文量均大幅上涨,但其所属的SCI收录学报刊载的本校论文数量却小幅下降,EI收录学报刊载的本校论文数量明显下降,特别是EI收录学报英文版下降更为明显,降幅超过50%。高校学报的本校稿源存在流失现象。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要树立危机意识,明确学术定位,加强学报学术质量建设,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 明确自身定位,注重特色和内涵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不仅要大力发展优势学科,也要重点扶持潜力学科。高校学报应当对自身学科属性和学术水平有明确的定位,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瞄准学科发展前景,聚焦学科发展前沿,科学制定学科热点研究专栏,吸引热点研究文章,充分发挥学报引领人才聚集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

(2) 寻求政策支持,增加稿源数量。高校代表着我国高端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是学报的重要稿件来源。高校学报应该积极寻求校内政策支持。比如,提升学报在国内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积极向学校争取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科研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激励措施的制定能够引导校内师生将优秀成果投向学报,提升学报载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学报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 提高学报载文的国际合作度,增加国际知名度。高校拥有国际化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学报应充分依托所属高校人才储备优势,积极引入国际化的人才,比如,邀请“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外特聘专家担任编委、审稿人,甚至作为特邀专家投稿或撰写评述文章。这些人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超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为学报选出高水平的国际论文;并且他们具有国际化的学术交流网络,能够推进学报载文的国际化交流,引进国际化优质稿源,进而提高学报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学报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载文双一流一流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