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作技术报告
叶金
1 9 8 8年8月出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 0 1 8年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叶金,201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技术骨干,主要从事粮食真菌毒素检测监测方法研究,致力于解决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控制难题。叶金曾先后主持中央科研院所课题1项,行业标准制订计划4项。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行业公益专项、北京科委课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在国际顶尖和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完成ISO国际标准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
在校读研期间,叶金就已展现出较强的科研水平,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化学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当面对读博出国深造这一机会时,叶金决定放弃,选择从象牙塔走出来,因为他更希望将“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接地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工作后不久,叶金开始关注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这一难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全球每年有25%的粮食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利用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受真菌毒素污染的粮食都能被消费者辨识,如果种植、储藏和加工等环节控制不当,粮食及其制品就有可能出现真菌毒素超标,长期食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监测与控制真菌毒素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叶金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与同事深入探索,结合当前最为先进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设备,利用高精准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了粮食中多种真菌毒素高通量高准确性分析方法,克服了操作复杂、检测种类少和检测准确度差等问题,得到了行业内外广泛应用和好评,有效提升了真菌毒素检测监测能力。
叶金在粮科院大兴基地实验室做真菌毒素分析检测实验
叶金认为,他作为一名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景、无高级职称的“三无”青年科研工作者,因为幸运地加入到了一个“只论能力水平,不论年龄职称”的集体,使自己的潜力与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叶金深入行业一线,走访基层粮食收储现场,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寻找粮食流通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需求。由于我国粮食收储现场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能力较弱,无法有效保障粮食收储安全,加上市场上真菌毒素快检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叶金与同事共同评估了国内外10余种品牌、30余种真菌毒素快检产品,包含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真菌毒素快检产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快检产品评价方法,规范并指导基层用户使用,为我国粮食收储现场的真菌毒素把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国家对粮食真菌毒素污染问题的重视,样品检测任务不断增加,但是现有真菌毒素样品处理复杂、难度大,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使得一线检测人员常常无法很好地承担相关工作。针对这一突出矛盾,叶金结合材料学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研制了真菌毒素高通量自动净化处理系统,使得真菌毒素快速、高通量、自动化处理成为可能。小型低成本自动化设备与配套试剂盒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一线检测实验室粮食真菌毒素检测效率,提升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分析保障能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真菌毒素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部分研究领域与国外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及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叶金作为项目技术骨干与欧盟顶尖真菌毒素研究团队密切交流与合作,引进学习先进的真菌毒素预警模型、实时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控平台,为后续国内应用及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形成能够满足和服务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同时,针对国际上ISO标准中原有的粮食中赭曲霉毒素测定方法技术落后、灵敏度低、适用范围窄等问题,叶金与同事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免疫亲和净化技术,完成了来自法国、匈牙利等14家国际实验室的协同验证实验,获得满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形成了第一个由我国主导的真菌毒素检测ISO国际标准,为完善粮食国际标准体系作出了中国贡献,也标志着我国在粮食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各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