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摘 要】在提高人的综合全面素质下,促进学生在培育的道路上,是离不开有重要指导的教师的。而在教育语言视域方面,教师不仅在教育学方面是引导学生完善人格的导师,并且也是教育语言学中被研究的對象。文章将对其高校教师的角色实现进行探索。
【关键词】教育语言学;高校教师;角色;实现路径
教育学是促使人发展的一种教育,人在发展时是从个体出生开始,伴随年龄的增长,所需涉及的知识也会随之递增,在身体和身心素质全提升的一个过程。在教育学方面来看,高校教师是传授其视域一个主要传递者,但又是其接受者。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占据两个角色,不仅是主体,另一方面也是客体。教师在教育学领域虽涉及也是广泛,但也并不能表明已全部都掌握,所以教师在教育语言下关于主客体角色的实现还是需要互相转换来汲取更多的学识。
一、教育语言学的理念内涵
教育语言是人发展的核心点,教师的发展也是教育语言的重要环节,两个之间的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如:身为美国人的荣恩.米勒他是在教育中以历史和制度文化提出了教育类应该是整全的、灵性的自然发展脉络,是找回生命与灵魂的一种方式。而教育语言学是作为教育的基础,需要系统性的来探究,近年来在应用语言学中最受关注的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教师为主体,来专注于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语言学教师的定位
教师在教育语言学视域中不单纯是主体、又是作为客体来双重定位角色发展的途径。在教育学中,教师是作为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身份存在的,因为各大高校教师是联系教育学认为的研究、理论、以及实践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并且是涉及在教育学中社会地位以及期望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教育语言学话题有提到教师不仅是语言学中的探索者,又是有机组成的一定研究对象。如:《教育大词典》中有提到,教师的角色被定义为“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联系的相互呗期望行为”,更是表明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性,在主客体中时双重性的。
三、目前教师教育中的模式
目前的教育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模式。关于给学生传授的学识,基本都是以课本宣教模式为主,在语言传授中还是占据大部分比例,而在实践中的课时就相对比例较少。在高校的教育中,关于专业课程的技能课和实践课存在比例不适合的现象,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来做出合理的课时调配。
四、关于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育学中教师是做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关于教师能力的评价肯定也是作为是否适应以及合适的一个层面,教师的教授能力不仅是语言和对于学识的了解多少,以及去在具体教授的一个综合表现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评价体系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层面,教师只有作为一个不仅有学识还应有专业素养的体系,才能在个人事业发展中去提升到自身所去追求的一个航标。那么关于教师的角色肯定不止是传授,也有被传授。不单纯只是一个主体,教师在提升方面,也是一个客体,需要去掌握他所需要的角色职业道德,因此就有了教师的综合评价。而教师的综合评价也是必须存在的,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个人发展体系上有明确的目标。在传授与学习中角色转换也是不同的。
五、教师角色发展的融合
在教育语言视域中,教师的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自身是否能够正确的发现现实教育机制的角色互相转换,语言教育学中明确主客体的角色是在于教师能否融合关系于其内容,教师在层层体验中,应当通过语言和教育的融合、以及课程与自身的融合,还有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对教育语言学进行机制和角色的相转换,以此来扩展到个人的发展中去。
六、教师主客体角色的实现途径
(一)语言与教育的相结合
教师在单纯的语言传授上是做不到教师专业的发展的,语言在发展是占最基础地位的,在教育上,所需要去认识的不仅是语言单纯方面,还有教育在语言学中的意义,那么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传播者。教师的评定有课堂的授课能力、还有教学的技能,以及在教学推理方面的掌握,因此在教师发展中是需要将语言和教育融合起来运用,这样才能在教育语言学中做到相呼应。
(二)课程与自身的融合
教师发展道路中,在教育上以实践为特征这是必要的途径。教育语言视域中,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问题,更是宏观意义上的教育问题,所以在教师课程发展中,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一系列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且以此来促使人文
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现在教育的不断专业化改革,在学校课程中,不再是将单纯的教育语言用来当教师的教书工具,教师另一个角色扮演就是创造者,教师需将课程和自身完好的融合到一起来让课程更是不断的发展完善。
(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教师在教育方面相比其他人是专家,而接触教育方面的人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可以在教师带领下找到自身的特点,并且向着想要为之的方向去努力,教师是在不断传授别人课程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的更需要去汲取的一些方向。在不断研究以及实践的过程中,肯定是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精神层次的世界,发现自身问题以及闪亮点,在学生成长的阶段中,实现自身的成长。而教师也是需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是主体传授的人,也是接受学识客体的存在,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更能做好全面发展以及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学识的传授中,不仅仅是将语言化的东西进行转移,当然还有运用于实践中。比如:不论是学习中文还是其他英语,或者学科的不同,不再是单纯的书本转换,这样不仅不会给学生有足够的去开阔思想,也会局限到自己。需要想到不同的模式来给学生上课,可以多采用提前告知学生第二天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二天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不需采用一味灌输思想。在听取学生不同见解中,也可以知道自己可能授课没有想到的方面。互相学习,互相汲取学识。那么双方也都是可以成长的较快。
(四)教师的多方面融合
教育语言学本就是及哦啊是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语言学的中心是将多种学科融汇于一起和教育文化相结合,它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语言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多方面把握来权衡,让理论为基础,实践为辅助。教育语言学的基本是不能脱离的,不然也会是欠缺的状态。所以在教育语言学中教师如果不是主客体双向角色参与,那么教育也只能算作空谈,教师在发展中以语言为基础,多方面相融合,走学科结合人才相适宜的道路,从而有一定的进展。
七、结束语
在教育语言视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是有双重性,不仅为主体,也是客体。那么即作为教育的主人,又作为研究对象,所发展的途径已经不是单一的,而同时从语言内容到文化的实现,使教师都了解到不单独是钻研书本,同时还应关注人在其中的主客体角色的存在。关于教师的主客体角色发展既离不开与教育机制的转换,并且通过文化机制来分析教师在教育语言学中的特征,从最初的单向方法到对人的心理差异不同来选取不同的方式。着重点从教育的语言本身转换为机制中人所扮演的主客体角色作用。作为教师,应当首先充分认识到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认识到正确的、适合的教育模式方法,顺应教育文化机制,将教师与教育相融合,不是单一的体系,而是做到全方位、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艳. 教育语言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主客体角色实现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21):130-133.
[2]韦新建.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的动态转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6):73-74.
[3]严明. 角色与机制的融合:教育语言学视域中的教师发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