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孔令丽
【摘 要】党的十六大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发展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表了讲话,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内涵和现实出发,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大众实践经验,也将其作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理论。本文集中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原则,并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作用
若是从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就要积极落实更加完整的历史辨证观点。也就是说,不能在提及马克思主义时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糟粕。也不能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时将新儒学替代马克思主义。基于此,要从辩证角度对相应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有效建立完整的辩证思维体系,确保能发挥两者的时代价值,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要建立辩证思想体系,从而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
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及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说明党对文化传统的重视程度较高,要想提升新时代管理水平,就要秉持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内涵和思想要求,一定程度上秉持辩证的思维开展相应工作。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本身就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发展体系的根本,有效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且深度融合了中外发展理念,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外传播。最关键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中,要结合当代社会实践建立相应的文化体系,有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进行融合[1]。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从根本上深化了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中不仅渗透了文化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也是对文化现代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整理,并且将其和中国革命以及建设予以经验总结,从而完善并且丰富了科学认知结构,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关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中还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想发展原则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阐释,指出我国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要在坚持民族和国家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发展文化进行联动,就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能提升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综合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予以关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历史和哲学的思想精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理论的哲学指南[2]。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辩证体系的批判和继承体系非常关键,这对于我国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理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待历史文化态度方面,本身就存在历史文化的辩证观点,文化是生产力发展后的基本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联系的关键,因此,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文化的话语体系和时代发展要点。而文化的延续就是在既定文化背景建立的同时,遵循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建立的文化模式,要想实现文化的更新就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并且在变迁中不断吸收新文化体系的因素,有效在原有理念基础上进行经验的结合和实践的升华。在原有基础上提炼出精髓,并且添加新时期的发展要素,就形成了动态化的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研究意义[3]。
第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文化沉淀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有效建立完整且鲜明的批判属性,为文化共生以及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变革的生产关系会催生相应的文化体系,若是文化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就会被时代淘汰没并且受到批评和否定,此时要秉持新的文化精神创设更加贴合时代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理念秉持的根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发展理念和文化思想,建立更加完整的思想管理体系,并且升级意识形态,全面落实系统化的文化发展规划。
第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观也具备独立性,能在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综合水平,并且能从哲学理念出发,有效融合现代化文化思想体系,确保能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维护先进文化体系的时代价值,且能对社会实践创设良好的指导作用[4]。
第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体系的发展也要具备人文价值,更加注重人文文化的时代感。也就是说,其发展要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对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自然关系的辩证分析,确保能实现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能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夯实群众力量的重要价值,充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5]。
三、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予以全面剖析,在讲话中指出,要想提升发展水平,就要秉持科学化的态度,全面辩证的分析传统文化,有效落实本真管理,并且要立足文化根本,有效建立更加创新的管理机制。最关键的是,要对传统文化提出指导性意见,在获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就要落实进一步发展的管理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全面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一)能辩证地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理念
第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精神指导和发展指引。在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中,真正意义上從现代国家发展的角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升级,并且结合前人提出的相应理论成果树立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有效建立总结机制,确保能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精神基础上推动理念的全面优化[6]。
第二,在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放在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要想实现文化传统的全面夯实和进步,就要以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面接收,而是要以辩证的眼光解析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管控机制,从而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理清道德文化思想,并且完成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任务。
第三,要秉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管理机制,结合时代特征落实传统文化内容和时代性特征,结合现实需求夯实管理工作,以保证能对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补充机制[7]。最关键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中指出,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当代精神和话语方式,确保能以创新的眼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要树立世界性眼光,并且将传统作为根本,有效建立面向世界的管理机制,维护全球化管理体系,从传统的角度出发实现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精神的同时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进步。
(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真正意义上开辟了新的治国理念以及政治新战略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将传统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后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全面推进,要对文化体系的创新创设了新的视角和发展平台。最重要的是,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的提出也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确保能实现文化继承和发展,对国家思想的全面丰富具有划时代意义[8]。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理论中,还对继承和发展给予了深度论述,尤其是两创方针的提出和运行,不仅仅要全面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要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的时代价值,从而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全面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并且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监管机制,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指导支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源和思想发展进程,全面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也为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念提供保障。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理论中,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确保传统文化的意义能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另外,在2014年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也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并且提出“民为邦本”的民生观、“和而不同”的和合观等,其中渗透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意识和观念,这就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是指导全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根本。也就是说,在夯实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和建设根本,有效应用在发展建设体系内,并且将其推送到国际舞台上,有效将我国包容、平等的文化内涵传递到全世界[9]。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秉持继承和发展的理念,全面提升思想认知水平,有效形成更加和谐化的思想指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化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郑吉伟,常佩瑶.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理论学刊,2016(1):4-10.
[2] 李国泉.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理论自觉、理论自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6(8):15-21.
[3] 彭菊花.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四维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6(6):189-193.
[4] 李灿.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5] 黄海锋.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及其时代价值[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120-127.
[6] 余卫国.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1-6.
[7] 解璇,杜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8(6):121-122.
[8] 刘玲玲.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传承与创新--基于马克思的跨越性批判方法论视角[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2):9-12,16.
[9] 于文博,袁楠.習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的时空维度[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2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