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王军军*,沈 婕
(1.天津南开三潭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市河西医院,天津 30020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心房颤动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该病的发生使临床治疗难度增大,导致患者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2]。所以为患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相关学者重点讨论的话题。为此,本次研究将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详情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选择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5±3.3)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0±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双联抗栓治疗,其中包括氢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每次75 mg/片,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051),口服每次100 mg/片,每日1次;给予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123),初始1~3天口服用量为3~4 mg,3天后剂量调整为2.5~5 mg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随访记录治疗六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牙龈出血、颅内出血及肾脏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
有效治疗率有三个标准判断: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后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病例总数×100%为最终判断结果。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存在卒中风险及出血事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不存在卒中风险,出现轻微出血事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差,存在卒中风险及出血事件。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记录显示,与对照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的20.0%相比,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其数据结果仅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详情 [n(%)]
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85.0%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其数据结果达到了9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详情 [n(%)]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的冠状动脉严重性狭窄,从而导致的心肌暂时供氧和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而心房颤动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心脏的输出量,导致心室率变得不规则,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由于长期缺乏心房收缩,至导致血液淤积于右房,极易引发血栓形成,从而增加了中风及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5]。抗凝与双联抗栓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常用的治疗方案,双联抗栓治疗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该治疗方案对于降低血栓及出血风险方面并不理想[6]。而抗凝治疗是近年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型治疗方案,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方面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佳及控制预防性强等优点。采用的华法林钠可对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使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双向功能。患者用药后可有效预防及降低出血事件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
这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已表明,与采用双联抗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采用抗凝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高,可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