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娜
摘 要:文章基于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实践,梳理实施重点,分析公共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的意义,并从构建完善的口述历史资源专业平台和数据库、借助社会力量开发口述历史资源、解决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加强口述历史资源的推广传播,以及注重培养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人才等方面提出深化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口述历史;公共图书馆;口述史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5-0024-03
1 背景
口述历史是对一个人生平阅历、历史经验和感情世界的记录,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受访者的历史记忆和其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以此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语义上讲,“口述历史”具有“口述”和“历史”两层含义,“口述”是相对于“文字”而言的,即通过一个人或一群人口头叙述其生命历程、生活故事和生活经验积累资料文本,为口述研究、重建历史提供资料基础;“历史”的概念则涉及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牵涉何人、如何发生,以及对这些历史事实所做的诠释及持有的观点[1]。口述历史具有开放性、生动性和原生性特征,不仅成为历史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而且受到人类学、社会学等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图书馆界对口述历史的关注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率先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成为口述资料开发、收藏、整理、传播的先行者[2]。我国图情界的口述历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受关注度高,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口述历史的本质是记忆,而图书馆作为存储人类记忆的重要机构之一,主要将口述史料应用于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史的研究中,其价值不仅在于挖掘和创造史料,更在于它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的关注图书馆人的新理念和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新视角[3]。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之“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于2015年12月启动,2016年正式开始建设。通过该专题的建设,可将曾经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生活经历、事业成就、学术贡献乃至思想情感抢救性地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形成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文化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发展中不平凡的历程。天津图书馆参加了该项目的建设,笔者基于建设实践,总结建设实施重点,分析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的意义,并提出深化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2 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实施重点
2.1 资源采访
2.1.1 前期准备。首先,组建团队并配备设备。工作团队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顾问、采访人、摄像、摄影、录音、视频剪辑、文稿速记、文字编辑等。所有人员需签署保密协议,尊重受访者权益,保证所建资源的信息安全。同时,工作团队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并在项目建设期间保证所使用设备规格的一致性。其次,开展预访谈。项目负责人、采访人应首先拜访口述史受访人,向其详细说明资源建设目的、内容、用途、工作程序、著作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了解受访人的基本信息、主要经历及相关文献的种类、数量、保存地等情况;在预访谈过程中听取受访人的建议、个人意愿等反馈信息,了解受访人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并向受访人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及法律文书。再次,制定访谈提纲。工作团队要根据受访人与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业绩、学术成就设计重点问题。采访人需就提纲内容与受访人进行充分沟通,并在访谈进行过程中根据开展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访谈内容。最后,确定访谈计划,包括访谈时间、地点及访谈频次等。整个访谈应分多次进行,每次访谈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并根据受访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访谈频次。访谈地点应选择受访人熟悉的环境,保证其能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讲述。
2.1.2 访谈过程。访谈开始前,采访人或项目负责人应请受访人签署相关协议,采访人和受访人应分别宣读伦理声明,并予以录像、录音;访谈时,采访人应与受访人坐高相仿、视线相对;访谈开始后,采访人应先报出本次访谈时间、地点、受访人姓名、访谈次数;访谈过程中,采访人应本着“聆听与追问”的原则,掌握访谈节奏、话题走向和整体访谈时间;每次访谈结束后,采访人应及时填写《访谈记录表》,客观、真实记录访谈现场工作情况;访谈全部结束后,采访人应邀请受访人签署授权书。在访谈过程中,采访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守口述历史访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娴熟运用访谈技巧,与受访者开展良好的沟通,不断优化访谈内容。在技术方面,工作团队要使用专业设备,手动操作,并采用设备所支持的最高质量的录制格式。同时,工作团队应积极收集与口述史受访人相关的其他文献,及时登记收集文献清单,并请文献原收藏人签署授权书,对于权利存在争议或无法取得授权的文献应在清单中做出标记,并在该文献的使用范围内做出免责声明。
2.2 资源整理与加工
2.2.1 史料的存储与整理。每次访谈结束后,工作团队均应将相关录音、录像原始素材拷贝至专门存储设备,并进行数据备份。在资源存储和整理过程中,工作团队需在文件夹及文件命名时用到记录标识号,将其作为资源的第一级保存目录,在参照《资源分类、保存目录命名方法及示例》整理视频、音频和照片的同时,还应将音视频口述史料所记录的内容转录为文稿,并进行校对和编辑。口述历史因其素材的原生性不可避免地存在是否真实的问题,而其真实性取决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在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由于政治或其他原因,社会集体记忆可能被篡改,或仅部分、片面呈现;另一方面,受访者因记忆衰退或心境、情绪、意识形态等因素,其口述内容可能存在记忆误差、逻辑混乱等情况[4]。因此,采訪者应结合正史和现存资料或已知事实以及其他亲历者的叙述,对素材进行印证、鉴别、加工和整理,即基于历史事实与文献资料的考证与核实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这也是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者进行素材整理应秉持的原则[5]。
2.2.2 制作口述史成片。工作团队根据口述史访谈的时间顺序,以次为单位,按口述史文稿剪辑成片,应最大限度地保存访谈内容,受访人不愿公布的内容加黑色字幕题板,隐去声音,添加说明。此外,口述史访谈内容应采用挂接方式添加字幕,字幕应对受访人记忆偏差、口误等进行修订。片头和片尾需添加项目相关文字信息。受访者的叙述清晰可辨、内容连贯完整是对口述史成片的基本要求。
2.2.3 形成工作卷宗。工作卷宗即将从工作开始、进行中到结束的工作内容形成全套记录文本,一般包括法律类文件、工作过程类文件和工作成果类文件。法律类文件主要包括伦理声明、保密协议,与采访者签定的文献采集、收藏与使用协议及著作权授权书等,应完整有效;工作过程文件主要包括受访者及工作团队成果的基本信息表、拍摄日志等,应实事求是地完整记录工作全过程;工作成果类文件主要包括收集文献目录、提交资料清单及口述史文稿等,应条理清晰,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3 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意义
3.1 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路径
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路径和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包括纸质书刊、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建设路径主要以购买、接受捐赠为主。口述历史资源是图书馆自主建设的其他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其他史料的补充和佐证,让历史得到更加客观、生动、多元的展现。
3.2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推动地方文化传承
作为地方文献,口述史料因其特殊性成为不同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借助口述访谈的方式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地方政治、经济、地理、民俗等情况,而且有助于获取解开历史谜团、还原历史真相的线索,因此口述文献也被称为一个地方的“活历史”[6],其在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和推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提升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信息获取愈加方便快捷,图书馆因其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角色被不断弱化而面临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打造独特的口述历史馆藏,提供非传统意义的口述历史资源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读者的黏性,而且能够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4 深化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策略
4.1 构建完善的口述历史资源专业平台和数据库
我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和研究起步较晚,大多采用图书馆已有的传统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口述历史资源管理,因其功能单一,不能充分揭示数据资源的内容特征,无法满足较为复杂的利用和管理需求。因此,我國图书馆应引进适合我国实际的国外先进专业平台或系统,或与实力较强的软件公司合作,实现自主研发。同时,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口述历史资源数据库建设,基于详尽的元数据信息对口述历史资源进行完整著录和正确标引,通过优化检索设计,扩大检索的兼容性,实现检索功能的个性化和检索类型的多元化[7]。
4.2 借助社会力量开发口述历史资源
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借助相关组织机构和志愿者提供线索、参与口述历史资源转录和文稿整理等工作,不仅能够弥补图书馆人员的不足,而且能够为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图书馆可借鉴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在面向志愿者开展采访手册的使用方法、访谈技巧、口述资源采集等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众包方式开发口述历史资源,一方面可以激发志愿者的兴趣,充分发挥其特长,有效推动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志愿者积极参与,进而形成良性循环[8]。
4.3 加强口述历史资源的推广传播
口述历史资源形式多样,包括文稿、照片、音视频等。毋庸置疑,对口述历史资源的全方位、多维度推广和传播有利于促进该类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公共图书馆可通过设立“口述历史主题日”,开展各类口述历史推广活动,与各领域、各机构相关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经验,扩大图书馆在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此外,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可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口述历史资源的同时,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即利用微信、微博、播客、博客等推送口述历史资源,促进口述历史资源的共享,并开辟评论与交流社区,了解用户利用情况,综合考量用户意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9]。
4.4 解决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已将口述文献作为其馆藏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述文献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受访者、采访者和图书馆等权益主体,有效保护这些权益主体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是图书馆口述文献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近年来口述文献著作权纠纷时有发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而且给图书馆带来了负面社会影响。因此,要促进和规范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图书馆必须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口述文献著作权受到侵犯。具体而言,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口述文献采集环节可能出现的侵犯受访人作品完整权、整理制作环节可能出现的著作权属变更及侵犯著作权人复制权,以及利用环节可能出现的侵犯著作权人网络传播权等隐患和风险,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签署口述文献著作权协议,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图书馆口述文献开发利用中的著作权保护,以保障和促进图书馆口述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0]。
4.5 注重培养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人才
从事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馆员在口述历史访谈中往往起着引导甚至主导作用,对其知识储备、访谈技巧、沟通能力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业人才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对口述历史相关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办口述历史相关课程或讲座,讲授口述历史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包括访谈礼仪、采访技巧、软硬件设备的使用等;另一方面可以举办研讨会,围绕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中的焦点或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研究水平[11]。同时,图书馆还要充分激发馆员的积极性,打破原有用人机制,协调配置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不断夯实口述历史建设基础。
5 结语
口述文献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口述历史资源挖掘工作中大有可为,大力推广这一创新性工作更是大势所趋。图书馆人要想做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更要具有人文情怀,全身心投入并专注其中,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挖掘和保存珍贵记忆,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凝聚底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承职能。
参考文献:
[1] 李向平,魏扬波.口述史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
[2] 王子舟,尹培丽.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13-21.
[3] 彭嗣禹.口述历史在网络图林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图林老姜”的访谈实践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2):40-44.
[4] 全根先.口述历史后期成果的评价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5-9,20.
[5] 王兰伟.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探索[J].图书馆,2015(12):27-30.
[6] 胡爱民,朱晓燕,李师龙.高校图书馆开展口述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价值和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7):100-104.
[7] 季双琪.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库建设特色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40-45.
[8] 吴汉华,倪弘.纽约公共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经验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9(6):116-123.
[9] 张一,谢兰玉.网络环境下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66-72,77.
[10] 王月琴.著作权视野下图书馆口述文献开发利用问题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3):38-41.
[11] 蒋周凌.英国东米德兰口述历史档案馆的特色实践及启示[J].中国档案,2018(11):76-77.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