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2019-05-29 10:45陈子健李建瑞王守巨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髓质肾癌实性

陈 随,陈子健,李建瑞,王守巨,卢光明

0 引 言

WHO 2004年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XPll.2/TFE肾癌被列为独立的肾癌亚型,此亚型较为罕见[1]。其名称主要源于该肿瘤内均含有XP11.2易位TFE形成的融合基因。与其他病理类型肾癌相比,该类型肾癌发病率较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女性多见[2]。为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本研究对比分析XPll.2/TFE肾癌的CT图像特点,旨在为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XPll.2/TFE肾癌组患者30例,年龄7~75岁,平均(36.4±17.7)岁,其中男9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为1∶2.3。临床首发症状为腰腹痛11例、肉眼血尿6例、双眼浮肿1例,12例患者由体检发现。所有患者中18例行患侧肾切除术,11例行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块穿刺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XPll.2/TFE肾癌。对照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 30例,年龄38~68岁,平均(53±8.6)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男女比例1∶1。临床表现腰腹痛5例、血尿2例,23例由体检发现。

1.2检查方法扫描机器采用德国Siemens128排双源螺旋CT机、64排螺旋CT机及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薄层1~2mm,厚层5~8mm。XPll.2/TFE肾癌患者30例均行CT平扫、皮髓质期、肾实质期扫描,其中25例行延时期扫描。对照组ccRCC患者30例均行CT平扫、皮髓质期、肾实质期扫描,其中26例行延时期扫描。皮髓质期延迟时间3~60 s,肾实质期延迟时间90~120 s,延时期延迟3~5 min。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3 mL/s经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剂量1~1.5 mL/kg,对比剂选用碘帕醇300 mgI/mL、碘普胺300 mgI/mL、碘佛醇320 mgI/mL或碘海醇300 mgI/mL。为避免运动伪影及图像错层,扫描前训练患者呼吸幅度一致,检查时嘱患者吸气后屏气。

1.3图像分析及术后病理观察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密度、边缘、强化及转移等特点。肿瘤直径选取横断位病灶最大层面的长径。用圆形画感兴趣区(直径8 mm),测量时避开病变的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区域,肾皮质、髓质测量则选取对侧正常肾的皮质和髓质,不同期相均选取同一层面。肿瘤强化程度参考标准为:皮髓质期强化较平扫增加10~20 HU为轻度强化、增加21~40 HU为中度强化、>40 HU为明显强化。肿瘤CT值增强量=(皮髓质期CT值-平扫CT值)HU。术后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

1.4统计学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one-way ANOVA比较正常肾皮质、肾髓质及XPll.2/TFE肾癌不同扫描期相的CT值,正常肾皮质、正常肾髓质与XPll.2/TFE肾癌的组间差异采用Turkey-HSD检验;XPll.2/TFE肾癌与对照组ccRCC比较,发病年龄、平扫CT值、CT增强量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钙化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表现本组30例XPll.2/TFE肾癌患者肿瘤最大横截面直径2~10 cm,平均(6.5±1.8)cm;病变位于右肾19例、左肾11例,实性病灶20例、囊实性10例。CT平扫结果示,肿瘤囊性成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25例呈稍高密度、5例呈等或稍低密度。4例病变边界不清;26例边界清晰,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20例病灶位于肾髓质,4例局限于肾皮质,6例累及肾皮质和肾髓质;14例病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钙化(其中5例出现“蛋壳样”钙化),21例病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坏死,3例病灶内可见出血;术前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或下腔静脉癌栓4例。增强扫描,病变多呈现渐进性强化。CT下典型及特殊病变表现见图1。

图1 XPll.2/TFE肾癌患者CT影像图Figure 1 CT Findings of Xp11.2 RCC

对照组ccRCC患者30例,肿瘤最大横截面直径1.9~9.5 cm,平均(5.2±2.2)cm;病变位于左肾19例、右肾11例;CT平扫结果示,肿瘤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25例呈等或低密度,5例呈稍高密度;6例边界不清,24例边界清晰;21例病灶位于肾皮质,2例位于肾髓质,7例累及肾皮质及髓质;病灶呈囊实性21例,实性9例;24例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4例病灶内可见出血;术前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组织侵犯4例。增强扫描多呈“快进快出”表现。

XPll.2/TFE肾癌组患者正常肾皮质、肾髓质与XPll.2/TFE肾癌癌灶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XPll.2/TFE肾癌组与对照组ccRCC发病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4±17.7)岁vs(53.0±8.6)岁,P<0.05]。2组间平扫CT值、CT值增强量及钙化出现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XPll.2/TFE肾癌不同CT扫描期相CT值结果比较(x±s,HU)Table 1 Comparisons of CT Values of XPll.2/TFE RCC at Different CT Scanning Phases

表2 XPll.2/TFE肾癌与ccRCC患者CT值、CT值增强量以及钙化出现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XPll.2 RCC and ccRCC

2.2病理表现XPll.2/TFE肾癌病灶切面可呈多彩状、灰黄或灰白色。肿块多数质软或质中、质脆,部分病灶局部可见钙化灶、出血及坏死。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巢状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透明胞质或嗜酸性胞质,常见砂砾体,肿瘤细胞核大异型,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结果示,本组XPll.2/TFE肾癌30例,TFE3均为阳性,Ki67表达不等。见图2。

图2 XPll.2/TFE肾癌病灶HE染色病理图Figure 2 Histology images of Xp11.2 RCC

3 讨 论

3.1临床和病理特点XPll.2/TFE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女性多见[2]。本组患者女性患者21例,占70%,与文献报道相符[2-3]。本组患者中多数为成年人(>18岁26例),与文献报道存在差异[2],推测与医院类型、专科特点有关。Argani和 Ladanyi报道[4],XPll.2/TFE 肾癌约占成人肾癌的0.5%,约占儿童肾癌的41%(7/17),约占青少年肾癌20%(8/41)。临床患者多以腰腹部疼痛或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就诊。在病理上,XPll.2/TFE肾癌典型表现为细胞质多呈嗜酸性胞质,透明变性的结节内常见砂砾体。XPll.2/TFE肾癌的肿瘤细胞恒定表达TFE3,故可作为该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5]。

3.2 CT特征

3.2.1 CT平扫 ①肿瘤部位及边缘:XPll.2/TFE肾癌多位于肾髓,呈浸润性生长,病灶较大时,肾皮质易受压或侵犯,病灶可累及肾盂,但肾积水少见。本组XPll.2/TFE肾癌,26例病灶边界清楚,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约占86.7%;而对照组ccRCC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外生性生长多见,瘤周包膜亦常见。②肿瘤密度:本组病例XPll.2/TFE肾癌可呈实性或囊实性,实性部分多呈稍高密度(83.3%,25/30),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7]。对照组ccRCC肿瘤可呈低、等或高密度,但以等低密度较常见(83.3%,25/30)。笔者认为,CT平扫多呈稍高密度可作为诊断XPll.2/TFE肾癌的重要依据之一。③肿瘤内坏死、出血、钙化及囊变:Trien等[8]总结了9例Xp11.2/TFE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出血、坏死病变约占66.7%。本组XPll.2/TFE肾癌,21例病变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3例同时可见出血密度),约占70%,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8]。有文献报道XP11.2/TFE肾癌钙化发生率高于其他亚型[9]。本组XP11.2/TFE肾癌钙化出现率为46.7%,多表现为点状、杆状或“蛋壳样”,明显高于对照组ccRCC(10.0%)亦证实上述观点[9]。He等[10]研究发现,XPll.2/TFE肾癌以囊实性多见(17/20)。本组XP11.2/TFE肾癌囊实性病变约占33%(10/30),与文献报道存在差异。

3.2.2 CT增强 ①XPll.2/TFE肾癌强化方式主要分以下2种类型:肿瘤的实性部分在皮髓质期及肾实质期呈“渐进性”强化,此种强化方式25例,约占83.3%;肿瘤实性部分在皮髓质期明显强化(CT值增强量40~80 HU),肾实质期,病灶强化程度稍减低(较皮髓质期下降约10~25 HU),此种强化方式5例,约占16.7%。②XPll.2/TFE肾癌在增强3期扫描中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皮髓质期多数病变强化程度稍高于肾髓质,肾实质期及延时期强化程度低于肾髓质,与文献报道相符[3]。对照组ccRCC肿瘤强化过程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且ccRCC的CT值增强量明显高于XPll.2/TFE肾癌。

3.2.3 肿瘤转移 Perlman[11]报道Xp11.2/TFE肾癌最常见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本组Xp11.2/TFE肾癌中,术前检查发现转移4例(1例出现下腔静脉癌栓),约占13.3%,低于文献报道。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①常规体检受到重视,病变发现相对较早;②该肿瘤在年轻患者中呈现惰性过程,在成人中则进展相对较快。对照组ccRCC病例中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及邻近组织侵犯,占1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鉴别诊断ccRCC作为最常见的肾癌亚型,故本研究选取ccRCC作为对照组予以对照分析。临床工作中,Xp11.2/TFE肾癌还应与其他病理类型肾癌或肾良性肿瘤相鉴别。①乳头状肾癌:肾髓质起源多见,密度常较均匀,囊变、钙化出现率较低,强化程度较轻,低于Xp11.2/TFE肾癌[12-13]。②嫌色细胞癌:多起源于肾髓质,病灶内瘢痕呈“轮辐状”可作为其主要特点,强化程度低于XPll.2/TFE肾癌。③肾髓质癌:多见于肾髓质,无包膜,肾增大的同时,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为其典型CT表现,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④嗜酸细胞腺瘤:多呈等密度,肿瘤中央星状疤痕以及“轮辐状”强化是其特点。⑤乏脂肪错构瘤:瘤内出现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多呈延迟、均匀强化。

总之,XPll.2/TFE肾癌是比较罕见的肾癌亚型,其影像表现国内外虽已有相关报道,但单篇文献报道病例数多少于15例,本组病例30例,为目前国内单篇报道病例数最多。相对于最常见的ccRCC,XPll.2/TFE肾癌具有发病年龄较年轻、女性多见、CT平扫多呈密度稍高、瘤内钙化出现率高、增强扫描多呈“渐进性”强化等特点。临床工作中,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肾肿瘤术前应考虑到XPll.2/TFE肾癌的可能。

猜你喜欢
髓质肾癌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磁共振功能成像DWI评价含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髓质钙质沉着症中的应用分析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