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植根校园涵养师生家国情怀

2019-05-29 11:35王霄业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普东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训师生文化

王霄业/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普东中学校长

普东中学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既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困扰我们的是,优秀学生和骨干老师“流失”现象比较突出,生源质量相对较弱;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不够精准,系统性不强。通过在徐玉红名校长工作室中的学习研修,我逐渐认识到“症结”所在,建构了“一二三四”育人体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濡养师生思想和灵魂,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文明高地,培育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人才。

抓住一个根本——立德树人。爱国,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操守。我们的教育,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发力,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等这些“根”上的东西抓实抓好,树立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正”,才称得上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围绕两个核心——引入经典,解读校训。建校之初老一代普东人根据校情、生情和时代需求,确立的校训为“崇德明理,博学笃行”,把“崇德明理”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博学笃行则是教育理念落地的路径跟策略。具体到学生,应该崇什么德、明什么理?怎样才能做到博学、笃行?对此,我们多次召开干部会、教师会进行研讨,从传统经典中寻找思维灵光,提炼形成了校训“八义”解读,即:礼、义、廉、耻,文、行、忠、信。

设立三层德育目标——孝悌、忠恕、通达。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教育时有所针对和侧重,将“孝悌”“忠恕”“通达”分别确立为七、八、九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施教策略,将“隐性”的校训要义贯穿到“显性”的传道授业中。

七年级学生,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身心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各方面可塑性强。我们主要进行孝老敬亲、团结友爱等教育,培养他们知恩感恩、尊师重友等基本品格,为以后的发展打好道德基础。

八年级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面临青春期的叛逆期,如何让他们学会与周围的人相处显得尤为重要。“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谓恕”,我们把“忠恕”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通过“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无私、宽容、豁达的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年级学生学习紧,压力大。我们通过“通达”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正确定位自己,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在头脑中建立不忘根脉、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家国意识。

营造四个维度的校园文化。围绕“中国情怀、世界眼光”这一育人目标,我们以教学楼为主要载体,打造以“走进即墨”为主题的文化空间,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前世今生、人物故事、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等,热爱家园,记住乡愁;打造以“魅力齐鲁”为主题的文化空间,弘扬崇文尚学的儒家传统,传承名士贤达的高风亮节,培养学生作为山东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修身养德、勤学上进的热情;打造“立足中国”主题文化空间,从四大发明到二十四节气,从传统节日到名山大川,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孔子到屠呦呦……通过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打造以前沿科技、世界著名大学等为主题的文化空间,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远大抱负,激发学生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动力,帮助学生建立全局思维和“世界眼光”,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校训师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谁远谁近?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