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生长课堂

2019-05-28 02:08奚晓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政治参与政治认同

奚晓滟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把培养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结合“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从关注生活热点、利用多样形式、创设合理情境、开阔视野格局四个方面,分析在素养生长课堂上所做的尝试。

[关键词]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政治参与

教书十年,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名能带给学生更多成长和启发的老师,希望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成为素养随处生长的课堂,横向上带给学生全面发展尽可能多的帮助,纵向上带给学生终身发展尽可能多深远有益的影响。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谈谈我在素养生长课堂上所做的尝试。

一、关注生活热点,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上这节课的前两天我正好看到一幅特别触动人心的漫画,它形象地描述了影视剧中很难呈现、我们常人也无法想象的侵华日军酷刑。面对那些听起来就很崩溃的酷刑,烈士们彻底否定了医学上的生理痛苦极限。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亲历苦难、容易原谅和遗忘,所以我选择了这组漫画展开本课第一个环节“铭记历史”的教学,引出探究——“你知道是什么让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得出主题“民族精神”。学生都深受震撼,自发地沉浸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政治老师最基本的一个素养就是对生活热点的关注。为此,我会坚持每天收集最新时政信息、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会利用好各种碎片时间收听手机软件上的时政评说、拓展知识深度。

二、利用多样形式,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本课主题——民族精神得出后,是对其内涵的解读,我采用的是“连连看”形式,展示了蕴含“辛勤劳作、发明创造”的新四大发明图片、蕴含“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图片、蕴含“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少数民族精准扶贫图片、蕴含“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图片,让学生先讨论说出图片蕴含的内涵,再与民族精神的四个内涵进行正确连线,最后联想发散到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内涵解读结束后进入第二环节“珍惜现在”,和学生玩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依次展示四个和“港珠澳大桥”有关的条件,看学生能在第几个条件时猜出答案。设计探究二“革命烈士和大桥人表现出来的精神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为形式新颖有趣、可操作性强,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

教书时间越久,有些老师越容易被已有的经验和模式所桎梏。而要成长就要勇于打破自己的教学舒适区,勤于思考、开拓创新。

三、创设合理情境,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得出爱国主义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后,本课探究三是“爱国主义不尚空谈,你会以什么行为来爱国?”当时《焦点访谈》正好放了两期“危情谍影”,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些探讨的声音,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升国旗、奏国歌时,你会……生活中遇到有人发表侮辱国家言论时,你会……当巨大诱惑摆在你面前,但需要你出卖国家情报时,你会……”同时科普了《国歌法》和《反间谍法》,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的教育是我们政治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却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环。我的建议是课内、课外要双向结合:课堂上要利用好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果教室是个小课堂,社会就是个大课堂,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才会更加入脑入心。

四、开阔视野格局,启发学生政治参与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是“展望未来”,这也是本课的升华点和落脚点。我选择了近期微信上看到的一组日本小学生上课的动图,来探讨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我们的未来。不可否认,日本有关独立、责任、磨砺、尊重的品格教育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个共鸣点,也是一个三观教育的关键点。今年,教育部的开学第一课就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娘炮”二字的大討论,所以我在本课最后选择了不同人对于“娘炮”的观点,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综合论述。这条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观点碰撞、思维激荡。

一个教师的见识往往也决定他课堂的格局、学生的视野。开阔自身见识,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郑志东.浅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7):80.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5.

[3]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0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政治参与政治认同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