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
记得初上讲台时,我曾经遭遇一个孩子的提问:“老师,这张门为什么叫门呢?”
当时的我信心满满,肯定地回答:“门之所以叫门,是因为第一个为门命名的人是这样称呼的啊!”
随着教学的深入,这个不经意的片段早沉于脑海,但识字写字教学上的困惑却接踵而来且日益严重——为什么讲了几十遍的同音字还是会混淆?为什么写错的总是那几个字?为什么有的字里写作“巿”,有的字里写作“市”,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分辨”的“辨”里那两竖到底是什么?怎么讲形近字孩子才会真正明白?
一直以来,我只知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却不知,声旁也是字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核心部分。如果以声符来整理汉字,会发现令人惊叹的规律。以“仑”字串为例,“仑”含有编排完整、有次序条理的意思。于是,加上水的“沦”便是编排完整、有次序条理的水(纹)。加上言的“论”便是编排完整、有次序条理的言语。加上“人”的“伦”便是编排完整、有次序条理的人(的关系)。
2018年下学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单元是《有趣的汉字》。借着教学这个单元的机会,我将整理过的同源字串进一步考证和完善,以此为基础,尝试从同源字串的角度给孩子们上了一次汉字综合性学习课。
汉字的意义是从语音开始的,每一个汉字的发音不是随意产生,而是有其深刻缘由的。我们的汉字课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感受声音的含意。一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个汉字为什么以这个声母开头,以这个韵母结尾,配上这样的声调,都是和它的语义相关的。所以,我們先一个一个去体会声母、韵母、声调的含意,再将这些含意结合起来,推导出它最初的语音含意。一开始,我也对这样的理论心生怀疑:语音含意真的有这么精准吗?孩子们真的可以体会得到吗?在做同源字串的音义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字串竟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美。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够准确感受和表达这种含意。
在感受音义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讨与此音节相匹配的字形义。我们都知道,汉字的音节只有400多个,可相应的字形却以万计量。汉字表意的精准度,是通过相同的音节匹配不同的字形来实现的。同样的音节,配上不同的字形,便是不同的字义,指向不同的事物和现象。
每一个同源字串都有一个字根字,这个字根字成为后面衍生字的声符,同时为后面的字提供了最核心的字义——以“仑”字为字根的字便承袭了它的字音和字义。后面的字再通过不同的形符,精准地表达自己全新的含意。在确定好字根字的语源义后,我们便引导孩子感受形符加入后字义的变化,感受汉字衍生的内在逻辑。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对汉字源流的正确概念。
等到孩子们有了对汉字音义的基本概念,能够认识一定的形旁,且对音义、形义、字义的关系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我便开始引导孩子自己去总结探寻音义与字义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尝试自己探寻字义,自己根据字义创造字形。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让汉字音形义一体的概念深入孩子内心,激发孩子探究汉字的兴趣。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