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颖,何 威,周春丽,李元朝,王儒鹏
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皮损形态复杂,病种繁多,基础理论广泛。在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分配学时数少,且多以教员讲授为主,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往往不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授课教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翻转课堂是学员在课前,通过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对知识点和概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师生在课堂上共同通过讨论、答疑解惑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1-3]。该教学模式的引入,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皮肤性病学》作为教材。将某军医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员共计156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名,一组为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组即对照组,另一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即试验组。两组使用的教学大纲、所用学时数均相同,且由同一位教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
1.2.1 对照组 任课教员提前1周要求本组学员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教员准备讲稿、教案及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时数,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法授课。学员做好随堂笔记。在逐一介绍完相关内容后进行总结、点评和答疑。课后,布置适量思考题让学员自行完成。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课前构建教学微信群,授课教员于开课前1周,将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视频等课前学习资料推送到微信群中。以带状疱疹这一章节为例:授课教员将学习内容分解为5 部分:①带状疱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②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③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如眼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等;④带状疱疹的诊断;⑤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每一部分内容学习时间控制在5~10 min。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对相关知识点和相关学习资料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同时,根据每部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供学员思考。如 ①带状疱疹和水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②带状疱疹典型的皮损特征是什么?其诊断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③带状疱疹会泛发全身吗?④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⑤带状疱疹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⑥什么是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 associated pain,ZAP)?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在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学员通过自学后,可以先以组为单位自行讨论,待上课时,与教员和其他组学员一起交流。在课堂中,教员依据课前学习资料先对重点知识进行串讲,强调重要概念,避免面面俱到。再将课前设计的问题,随机分配给各组学员,各组派代表对本组观点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学员随时可以提出疑问或自己的观点,由该小组学员负责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员要做好调节、引导作用,把控好时间,防止学员思维过度发散而导致讨论偏题。然后,教员在讨论结束时,综合学员讨论较多的问题和学员不明白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答疑。最后以典型病例为导向,通过幻灯片逐步播放的方法进行展示,模拟患者就诊情景。各组学员在教员的引导下,对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方案和一些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讨论。通过对典型患者的诊治经过的梳理,让学员的诊断思路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课后学员对课堂知识和讨论内容自行消化。同时,授课教员还可以根据学员上课时掌握知识的情况推送相关文献及相关书籍供学员自主学习。
课程结束后,教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理论考试成绩,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3.1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
1.3.2 考试成绩 两组学员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一份涵盖教学知识点的测试题,并按照统一标准阅卷。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员分别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学员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学员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 [例(%)]
随堂测试成绩显示:试验组学员(n=78)的平均得分为(84.76±6.45)分,对照组学员(n=78)的平均得分为(82.08±6.65)分,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授课教员转移到了学员[4,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6]。本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皮肤病与性病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教员的角色逐渐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员的角色也逐渐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学习主动获取者,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7]。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了以学员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智慧化校园的建设,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员提前上传的教学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更加有利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理解的程度对教学进度进行把控,自行掌握学习的时间和节奏。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可一带而过,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或者自己理解困难的内容可反复观看直至掌握,而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固定地点、统一进度的学习,这也使学员学习效率及获益最大化。同时,学员还有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和自行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翻转课堂为皮肤病与性病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翻转课堂要想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教员自身建设:如何制作丰富多彩,吸引眼球且简洁精炼的课前学习资料;如何根据所授课班级学员的特点更好的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更好的组织课堂讨论;如何根据学员在学习反应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更好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如何让学员将所学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些均是需要每一个教员思考的问题。对于教员来讲,如何突破自身思维定式,打破传统,做好自身角色转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8]。其次,学员自身素质对翻转课堂效果的影响:如何根据实施班级学员的情况对学员进行分层管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本研究选取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良好,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好,使得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较为顺利。但如果学员层次参差不齐,或处于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如实习、规范化培训阶段等会不会对翻转课堂的实施形成影响。这将是笔者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再次,翻转课堂适应性问题。翻转课堂在激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9,10]。但部分学员由于长期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模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不够,配合度不佳,团队合作意识较为淡漠,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因此,如何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讨论氛围,如何提高学员的参与度,使每个学员都能融入其间是教员们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此外,翻转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实行次数要适当,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能过多占用学员的课余时间增加学员负担。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于皮肤病与性病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