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王玉斌,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83)
驴是我国畜牧业中一枝独秀、独具产业竞争力的唯一大型畜种。我国养驴历史悠久,驴品种资源丰富,存栏数量曾一度长期居于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驴的役用功能不断萎缩,商用功能快速发展,近些年来,驴存栏量严重锐减,供需矛盾突出[1]。驴皮、驴肉等产品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为驴业发展带来巨大潜力,同时驴产品市场供给的严重不足也暴露了驴业在发展初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实地调研走访驴业发展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统计信息,分析近年来我国驴业发展现状,对当前驴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驴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1 存栏量下降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驴存栏量从1998 年的955.8 万头连年下降至2016 年的259.3 万头,2017 年略有回升至267.8 万头。1998—2016 年,驴存栏量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在减少(图1)。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驴役用价值不复存在,驴饲养数量显著降低;近些年,驴商用化价值持续保持高位,尤其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材料的阿胶商用价值不菲,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驴屠宰量大幅度增加,存栏量直线下降,驴供给严重短缺。
图1 1998—2017 年我国驴存栏量变化
1.2 养殖区域化特点突出 我国驴养殖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辽宁省西部、甘肃省及新疆自治区部分区域。根据2018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 年我国驴存栏总量为267.8 万头,其中内蒙古、辽宁、甘肃、新疆4 个省区驴存栏量分别为75.5 万、49.9 万、36.6 万、20.8 万头,4 个省区驴存栏量占全国驴存栏总量的68.3%。蒙东辽西、甘肃省、新疆自治区畜牧养殖历史悠久,畜牧产业特色明显、土地及生态环境优势突出、饲料资源丰富,是驴养殖的重点发展区域。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四地政府纷纷将驴养殖作为区域内部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抓手”,使其在各区域扶贫攻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3 驴皮价格波动极大 在备受我国消费者青睐的阿胶保健产品带动下,驴皮从十几年前的5 元/kg 上涨至2017 年初最贵约180 元/kg。驴皮价格的攀岩式上涨导致驴屠宰量居高不下,阶段性危及基础母驴甚至孕驴的存栏,2017 年中制胶企业紧急将驴皮价格下调至100 元/kg以下,2018 年驴皮价格持续大幅下行,最低时各地驴皮收购价格低于60 元/kg。驴皮价格波动影响着活驴出栏价格,使价格波动当期出栏驴的利润大打折扣。分析来看,“一张驴皮”(阿胶)明显带热了驴业,吸引了大量非农资金进入发展驴产业,但是单单依靠一张驴皮难以带动驴业平衡协调持续发展。
1.4 肉奶消费刚性增长 中国人食用驴肉的消费习惯始于明朝[2],《本草纲目》记载:“驴肉补血、治远年老损,煮之饮、固本培元”。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驴肉消费需求显著上升,在需求拉动下,生驴肉价格从2009 年的24 元/kg 上涨至2018 年的78.6 元/kg,近10 年内驴肉价格年均增长率达14.1%。驴奶是我国特色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稀缺性和功能性优势逐渐受到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偏爱[3]。新疆岳普湖县深加工的冻干驴奶粉在2017 年市场价格超过4 000 元/kg,年销售额超2 000 万元。驴肉和驴奶的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拉动驴业发展的极大动力。
1.5 渐成产业扶贫主推模式 随着经济不发达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驴业作为畜牧业中具有较大潜力和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推模式之一在全国大力推广。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高校、村党支部及合作社等多方机构组织的合作参与下,驴养殖不仅成为各地区贫困户的“真金白银”,而且“驴”扶贫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推广更为驴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蒙东地区的内蒙古赤峰市因地制宜探索出“政府+ 金融+ 龙头企业+ 养殖户”的区域扶贫养殖模式,促进当地驴存栏量增长了一倍,带动当地养殖户共增收约20 亿元[4]。
2.1 产业链不完善,供求错位 驴肉消费需求愈加旺盛[5],假驴肉充斥消费市场,这种现象表面上是由于驴养殖存栏量有限、供不应求导致的市场扭曲,实际上生产端的驴仍存在大批量滞销,部分地区的散养农户难以找到销路,面临赔本境遇。引起供求双方矛盾的重要原因是驴产业链上屠宰检疫环节不健全。很多小型的驴肉加工企业及餐饮业客户一般都要求获得屠宰好的生鲜驴肉,同时要求提供合法的动检手续,而这部分需求在很多地区无法实现,这些地区没有专门的屠宰点,也没有配套的检疫手续。如果没有合作社、企业等组织统一销售或者收购活驴,散养育肥驴的养殖户很难靠自己为驴找到“出路”。屠宰检疫方面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屠宰环节的暴利。产业链不完善不仅对供求关系产生了错位制约,对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平衡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价格严重倒挂,养殖户进退两难 驴皮价格连年大涨,肉驴价格也不断飙升,进一步传导形成较高的驴驹价格。2017 年初,驴驹价格为50~54 元/kg,成年(怀孕)母驴价格为44~46 元/kg,肉驴价格为36~38 元/kg,价格均处于较高水平。居高不下的屠宰量对基础母驴甚至孕驴的存栏极其不利,进入2017 年秋季,制胶企业大幅度降低了驴皮收购价格,导致本周期肉驴养殖处于高价进驹、低价售驴区间,育肥陷入保本甚至赔钱状态,相关企业(农户)叫苦不迭。驴皮价格在驴产业链中传导影响极强,但光靠一张驴皮带动不了整个驴产业链的健康平衡发展。
2.3 养殖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驴自身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使得驴养殖相较于其他常见畜禽养殖成本较低[6],然而驴养殖繁殖周期较长的特质导致养殖前期无净利润回报,资金投入负担大。根据笔者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分析可知,若养殖户在第1 年初购进能繁母驴5头并开始饲养,年均成本投入包括饲料费用、水电燃料费用、医疗防疫费用、技术服务费用及母驴购进费用折价共计约11 200 元,通过人工授精,第1 年下半年将会有3 头左右的母驴成功配种,并在第2 年产下小驴驹,假设驴驹价格为5 500 元/头,养殖第3 年驴驹销售收入为16 500 元,即养殖户第1 年净利润为负,到第4年养殖累计利润为正(图2)。漫长的繁育养殖周期会不断增加养殖户负担,在养殖累计利润为正之前,一旦投入资金出现中断,养殖项目将随时面临着亏本境遇。由养殖周期长而引起的养殖投入风险是导致农户对驴养殖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 驴养殖净利润与累计利润情况分析
2.4 地方优势品种资源退化,产业优势受到威胁 我国驴品种约30 多个,其中关中驴、德州驴、泌阳驴、庆阳驴、广灵驴、佳米驴6 种属于优良品种[7]。随着国内驴养殖浪潮的逐渐升温,我国驴存栏量连年持续下滑,优良品种成为扩群繁殖的必要基础,但优良种驴一度稀缺,不同优质性状驴锐减。我国山东无棣县是德州驴的主要产区,2017 年无棣县德州驴存栏量仅为0.38 万头,而该县历史上德州驴存栏量曾一度高达1.7 万头[8]。驴良种资源的退化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驴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相关科研人员匮乏,产业经济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驴业发展由于缺乏专业的科技研究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科技推广队伍,导致人们对地方良种驴缺乏认识,长期忽略驴的品种改良和效益开发,使得良种驴资源严重流失,驴存栏量逐年下降,驴产业链无法拓展,只局限于驴皮和驴肉产品加工,驴奶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驴血、驴尿等产品开发几近空白,驴产业的经济开发利用受到了严重制约。
3.1 高度重视发展驴产业,做好驴产业供给侧改革顶层设计 我国驴品种资源相对丰富。驴以其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养殖特点逐渐成为各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有利载体。驴产业发展与壮大的重点,一方面是总体数量扩张,不仅是驴数量的增长,更多的是要求良种数量增长;另一方面是提质增效,保证个体产量的增加、规模化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效益的上涨。各地区在发展驴特色养殖进程中,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顶层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政府牵头,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引导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的保护、开发模式,加快驴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2 打通驴产业链条中屠宰流通环节,大力发展驴产品精深加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贯通和拓展驴产业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具备驴屠宰、分割功能的驴企业是打通驴产业链条中屠宰流通环节的主要手段;加强驴屠宰检疫管理、严格把控屠宰检疫流程、强调驴检疫的重要性是规范驴肉市场的重要途径。驴资源丰富地区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驴龙头企业,深入开发驴产品市场,以驴奶、孕驴血、孕驴尿、驴胎盘等畜产品加工为开发重点,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建立驴产品加工自主品牌,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将地区特色畜牧产品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可以提高当地养殖户养殖收益的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9]。
3.3 开展驴种质资源基因库建立工作,加快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对驴品种资源开展收集、遴选、繁育、提纯、复壮等大量保种工作。将驴产业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建立驴种质资源库;基于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筛选研究,探索肉用、奶用等专门优势性状品系繁育推广;对原有区域性或特殊用途品种加以提纯复壮;支持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借鉴改进肉牛、奶牛等成熟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驴生产性能;实现良种驴养殖管理技术规范化,保证驴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4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完善驴业配套政策 在驴养殖扶贫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各地区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政府主管和行业主管不切实际的政绩观对行业造成破坏式、跃进式的助推;立足行业发展规律,不盲目求大求全,对大中小型规模养殖进行合理布局,倡导绿色养殖,鼓励适当放养,提供良好信息服务;净化市场环境,加强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培训与监管,使其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并拿到合理水平的佣金,避免其对不了解行情的新进入企业和缺乏谈判地位的养殖散户进行利益屠宰。
财政投入政策方面,不仅要加大补贴数量,同时补贴要具有针对性,保证驴产业发展后劲。例如:驴人工授精技术员稀少,需对优良驴种人工授精环节给予一定补贴;母驴数量锐减严重,应按年发放能繁母驴补贴;驴养殖前期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投入压力大,应借鉴辽宁、内蒙古等地做法对养殖场(户)圈舍建设、购驴给予补助扶持;驴养殖场(户)保费负担重,导致投保率低,使得病死驴损失风险较大,针对该情况应给予适当的保费补贴。同时,加强扶持资金使用全程监管并向后端延伸,将项目资金一次性投放调整为3 年及以上,避免恶意套取政策资金和政策驴快速流失。
3.5 结合驴业特点,探索丰富产业扶贫有效模式 针对驴养殖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负担大的困境,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驴养殖户的实际情况,以“政府+驴养殖户”模式为基础,大力培育当地驴养殖合作社、驴养殖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驴产业合作,积极探索“养殖规模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政府扶持村+养殖企业+ 贫困户”、“养殖企业+ 银行+ 保险+ 贫困户”、“村党支部+高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政府助力+公司运行+贫困户代养”等多种创新发展模式,让驴产业真正成为各地区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