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媛 黄 彬 苏燕清 罗玉星 肖云珍*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走动式管理是以往在企业中提升管理效率的较好方法,而在近些年来的研究中显示,在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走动式管理的方法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中,即分析了走动式管理应用于小儿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后的实际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研究对象上,为我院急诊科就诊患儿,数量为200例,男女分别为120例和80例,年龄在1~10岁,平均为(4.57±1.28)岁。将所有患儿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60例和40例,年龄在1~9岁,平均为(4.23±1.14)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60例和40例,年龄在2~10岁,平均为(4.91±1.65)岁。两组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另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其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本次研究中需要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方法的护理管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按照常规小儿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护理中可使用走动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方法如下:
1.2.1 制定出有效的管理计划和人员:首先需要对本次研究中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完成后选择合适的护理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措施进行确定。在不增加护理人员的情况下,灵活机动调整岗位。在护理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选择在我院有着至少5年护理管理经验的人员,并且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可在实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2.2 管理制度的确定:在对管理制度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儿科急诊室中患儿的相关需求和日常护理的相关情况进行确定。首先可以制定出严格合理的儿科急诊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将责任落实到人[2]。
1.2.3 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对走动式管理实施时,首先可对患儿的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这些信息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的评估。
1.3 疗效标准: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好转,但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患儿+有效患儿)/所有患儿。同时需要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软件,使用χ2检验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若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由于小儿急诊患儿的特点,其身体抵抗力和机体各项功能的发育均并不完善,因此在实际的治疗和护理中往往无法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对于走动式管理而言,最初是企业中高层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强化和基层员工的沟通并取得更大收益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概念指的即为高阶主管利用时间,经常抽空到办公室走动的管理行为。通过这种管理方法,能够让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并及时了解到员工当前的工作状况,也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处理措施,是当前流行的全新管理方式。而走动式管理也有着自身独特优势。首先传统管理方法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方法会导致高阶管理人员无法准确了解基层状况,甚至会收到错误信息,因此会极大的影响到管理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管理质量较低。而走动式管理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通过走动式管理,可让管理人员准确有效的了解到当前基层存在的情况,从而对其进行解决。而在小儿急诊科室,是能及时有效的对于每一位患者的护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更是能够通过走动式管理及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对患儿而言有重要意义[3]。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在小儿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走动式管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