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天航 宋吉官 石 俊
(大连市友谊医院外科ICU,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慢、呼吸极度的窘迫、发紺明显但患者的精神状态安静,可平卧,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吸氧改善慢[1]。ARD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没有有效的针对药物治疗,临床上常常以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ARDS。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一种新型的压力控制通气的模式,其具有操作简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且适应广泛等特点[2]。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为(48.9±10.6)岁。所有患者在进入ICU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为(21.99±6.21)分。所有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发病为:严重感染者6例,重症胆管炎者5例、多处严重外伤者5例,胸腹部手术4例、吸入性肺炎3例、溺水4例、药物中毒3例。将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IPPV组(间歇正压通气)及BIPAP组(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每组各15例。
1.2 ARDS诊断标准[3]:①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呼吸窘迫;②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③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伴斑片状、片状高密度影;④患者无左房高压的临床征象;⑤肺毛细血管楔压不超过2.1 kPa。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抗休克、抗感染。利用山莨菪碱、激素等药物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部分患者进行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1.3.2 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方式来机械通气,若患者有躁动,可适当利用药物镇静。①IPPV组的参数设定:PSV+PEEP+SIMV,PEEP为5~15 cm H2O,潮气量设定为6~8 mL/kg,呼吸频率(RP)为12~25次/分,PSV为8~15 cm H2O;②BIPAP组的参数设定:高压通气量6~8 mL/min,低压为5~12 cm H2O,氧浓度为40%~100%,呼吸频率及PSV的设定同IPPV组。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动脉血气的不同而相应的改变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BIPAP组与IPPV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BIPAP组的PaO2明显高于IP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1周后,两组PaO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的比较
表1 两组血气分析的比较
BIPAP组 15 47.6±3.7 69.7±7.2 85.2±8.1 IPPV组 15 48.3±3.7 55.2±8.0 81.8±8.4 P - >0.05 <0.05 >0.05
随着医疗水平平的不断进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且治疗的有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当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仍然是ICU医师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4]。临床上常用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是PEEP+PSV+SIMV的间歇正压通气所设置的参数常常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患者的RR及VT[5],这是由于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肺顺应性明显降低且肺容量也明显减少。因此,有研究提出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机械通气存在的问题。双相正压通气(BIPAP)指的是在患者自主呼吸时,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的压力,辅助提高高水平的压力与低水平的压力相互转换时的潮气量。本文以我院收治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采用BIPAP方式治疗,敏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降低幅度明显,尤其是在治疗1 d后,因此建议临床医师今早以BIPAP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总而言之,BIPA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肺组织的损害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