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又嘉
风险认知是公众做出风险反应的源点,诸多风险事件或事故传播乱象,往往都可以回归这一根源进行剖析。在风险研究中,风险认知研究意义重大。它往往被作为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风险治理的基础与前提。我国风险认知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徐联仓、谢晓非认为,公众的风险认知状况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它可以相当确切地反映出整个社会发展、变化对人们心理状况造成的影响以及反应。
从广义上说,风险认知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从认知心理的视角来看,风险认知涵盖了人们对风险的知觉、理解、记忆、评价、反应的整个过程,它是由风险信息获得、风险信息编码、风险信息贮存、风险信息提取与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所构成的风险分析的全过程。
作为开展风险认知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传播学,立足于自身的学科视角,为该方面研究做出了重要推进。在我国国内的传播学学科中,风险认知的研究文献及成果持续攀升。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国际传播学领域中风险认知研究进行全面性分析与挖掘的文献。笔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国际传播学领域中风险认知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 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国内传播学领域的风险认知研究拓宽新思路。
Cite Space是信息化可视化专家陈超美教授和团队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笔者主要运用该软件的关键词聚类与突变词检验功能,然后结合具体文献的反查和阅读,对国际传播学领域中风险认知研究的发展阶段、领域分布、活跃度情况、前沿进展进行探讨和综合研判。
笔者采用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简称WOS)。2018年4月6日,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主题词“risk perception”对相关文献进行全时间段的检索,显示检索到文献记录共计51687 条。在“类别”中选择“Communication”进行“精炼”,获取文献记录共计831条。时间跨度显示为1988-2018年。
在WOS数据库中,对831篇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读取,并在Excel中绘制“国际传播学领域风险认知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由于2018年4月采集的数据无法反映2018年全年情况,所以绘制图表不包含2018年的数据)。如图1所示,风险认知研究成果大致呈现了逐年攀升的趋势。第一篇文献呈现时间为1988年。它是由Pilkington,CJ和 Richardson,DR发表的《亲密关系中的风险认知》(《PERCEPTIONS OF RISK IN INTIMACY》)。2016年,文献数量达到30年内最高峰值101篇;2017年,发表文献数量小幅回落至86篇。
为了对风险认知研究的发展阶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Cite Space中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有研究指出,突变(burst)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期内有很大变化。Cite Space中的突变词检测功能可计算并提取词频突变的焦点词,而这些新兴的处于上升阶段的焦点词可用于揭示学科的前沿。运用Cite Space(5.1.R6.SE)对文献数据进行导入,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将时间切片设置为 3年,Term source选定Title+Abstract+DE+ID;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关键词),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50。由此,生成关键词共现。在此基础上,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自带的突变词检验分析模块“Burstness”,对突变词进行检测。通过调节突变词检测参数,获取突变词27个,经过对相关文献的人工反查,去掉无意义关键词1个(als finding),纠正关键词1个(aid纠正为aids),获取突变词26个,生成突变词检验结果图(如图2)。
结合图1文献量的时间分布、图2中突变词信息和文献的具体阅读,可以发现,国际传播学领域中的风险认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9年(12年),风险认知研究的发端期与探索期。共计发表文献总量31篇,文献发表数量增速速率为0.67,仅出现2个突变词。此阶段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极少,无法形成集中的研究热点。
第二阶段:2000-2006年(7年),风险认知研究的稳步发展期。共计发表文献总量140篇,文献发表数量增速速率3.57。突变词同时涌现,其中,7个突变词出现于2000年;2个突变词出现于2001年;1个突变词出现于2004年。10个突变词时间跨度在2~9年间,其中,大多数突变词时间跨度长。突变词平均时间跨度为5.5年。这个阶段研究前沿集中涌现,并得以较长时间的持续,不断形成集中的研究热点。
第三阶段:2007-2017年(11年),风险认知研究的高速发展期。共计发表文献总量638篇,文献发表数量增速速率4.73。突变词集中涌现,并出现彼此之间的高频替代。14个突变词时间跨度在2~7年间,其中,大多数突变词时间跨度短,突变词平均时间跨度为3年。这个阶段形成了研究前沿的高频爆发与迅速替代。
利用Cite Space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功能,能够帮助探索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同时,在某个聚类所包含的突发节点越多,那么该领域就越活跃或是研究的新兴趋势。
Cite Space中对关键词进行自动聚类,共生成9个主要的聚类,运用LLR算法对聚类进行自动命名。对聚类结果采用“Timeline View”进行显示,并用红颜色的“★”对26个突变词进行突出标识,生成“关键词聚类与突变词标识图”(如图3),此后,通过“Cluster explorer”读取聚类信息。根据关键词聚类,显示9个聚类;根据每个聚类中所包含突变词数量来判定各自的活跃度,显示活跃度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如表1)。
表1 研究领域分布与活跃度情况表
聚类#0 small country count 包括40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mean year)为2008年,包含8个突变词:“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传播/沟通)、“benefit”(利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公众对科学的理解)、“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public attitude”(公众态度)、“acceptance”(接受/采用)、“food”(食品)、“representation”(呈现/表征)。同时,该聚类包含了“risk communication”(风险传播/风险沟通)、“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gene technology”(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转基因食品)等关键词。从所含突变词个数来看,该领域所含突变词最多,研究极为活跃。
聚类#1 ubiquitous computing acceptance model 包括25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9年,无突变词。该聚类包含“environment”(环境)、“framework”(框架)、“social rust”(社会信任)、“internet”(互联网)、“mobile phone”(移动电话)、“mobile communication”(移动传播/沟通)等关键词。该领域研究不含突变词,表明该领域研究很稳定。
聚类#2 explicit recommendation 包括24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4年,包含4个突变词:“aids”(艾滋病)、“susceptibility”(易感性)、“parallel process model”(平行加工模型)、“risk behavior”(风险行为)。同时,该聚类包括了“health”(健康)、“fear appeal”(恐惧唤起)、“self efficacy”(自我效能)、“information seeking”(信息寻求)、“mass media”(大众媒介)等关键词。从所包含的突变词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活跃。
聚类#3 discounting cue 包括24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1年,包含7个突变词:“women”(女性)、“social reality”(社会现实)、“gender”(性别)、“gender difference”(性别差异)、“risk factor”(风险因素)、“cultivation analysis”(培养分析)。同时,该聚类还包括了“television”(电视)、“news report”(新闻报道)、“scary world”(可怕的世界)、“social media”(社会化媒体)、“risk”(风险)、“perception”(认知)等关键词。从突变词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活跃。
聚类#4 theoretical mediator 包括18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5年,包含5个突变词:“impact”(影响)、“judgment”(判断)、“message”(信息)、“intention”(意向)、“emotion”(情绪/情感)。同时,该聚类还包括了“persuasion”(劝服)、“prevention”(预防)、“behavior”(行为)、“efficacy”(效能)、“perception attitude framework”(认知态度框架)等关键词。从突变词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活跃。
聚类#5 patronizing adult entertainment club 包括17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6年,包含1个突变词:“unrealistic optimism”(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同时,该聚类还包括了“support”(支持)、“optimistic bias”(乐观偏见)、“perceived impact”(认知到的影响)、“media influence”(媒介影响)等关键词。从所含突变词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稳定。
聚类#6 parents understanding 包括17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6年,包含1个突变词:“breast cancer”(乳腺癌)。同时,该聚类还包括了“coverage”(报道)、“health information”(健康信息)、“heuristic systematic model”(启发式系统模型)、“fear”(恐惧)、“anger”(愤怒)等关键词。从所含突变词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稳定。
聚类#7 news exposure 包括12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6年,无突变词。该聚类包括了“policy”(政策)、 “health communication”(健康传播)、“public health”(公众健康)、“exposure”(曝光/暴露)、“attention”(注意)等关键词。从所含突变词的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很稳定。
聚类#8 public meeting 包括12个节点。该领域平均年份为2006年,包含1个突变词:“credibility”(可信度)。该聚类还包括了“participation”(参与)、“management”(管理)、“conversation”(对话)、“procedural justice”(程序正义)、“community”(社区)、“politics”(政策)等关键词。从所含突变词的数量来看,该领域研究较为稳定。
1.热点关联领域。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突变词与其他关键词所属文献进行具体阅读,对国际传播学领域中的风险认知研究的所覆盖的风险类型、研究方法、热点关联领域进行总结,见表2。
表2 国际传播学领域中风险认知研究基本情况表
如表2所示,国际传播学领域中的风险认知研究覆盖了多种风险类型,被渗透进多个热点关联研究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被不断推进。突变词中的“纳米技术”“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科学传播/沟通”“乳腺癌”“艾滋病”是风险认知研究中的不同种类风险,并一度成为研究前沿。它们所对应的热点关联领域即为“科学传播/沟通”“科技传播/沟通”“健康传播”“健康行为”。
2.研究推进方向。通过文献阅读,发现风险认知自身研究的推进主要在如下四个方向。
(1)风险的特征维度。风险认知研究得以顺利开展首先需要把握个体对风险进行认知的风险特征维度。现有研究对个体认知风险的维度进行了不断地挖掘与探索,突变词中风险的“利益”(benefit)、风险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都是属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前沿。在这部分研究中,被不断发掘并检验的风险特征维度主要有:发生的可能性、频率、可控性、严重性、熟悉性、暴露程度、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灾难性潜力、地理接近性、时间距离、不平等性、易感性、个人相关性、利益与损失比、风险原因、风险责任等。同时,风险认知中的情绪/情感(忧虑、恐惧、愤怒等)维度也得到了关注与揭示。
(2)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风险认知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大量研究者深入挖掘并检验了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因素(心理特质、情绪/情感及其他)、社会与文化、媒体/媒介与信息等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在突变词中,“女性”(women)、“性别”(gender)、“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即体现了个体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 (unrealistic optimism)体现了个人心理特质的影响;“情绪”(emotion)体现了个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培养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媒介对“社会现实”(social reality)的反映,媒介的“呈现/表征”(representation),“信息”(message),媒介的、信源的、信息的“可信度”(credibility)均体现出了媒介与信息的影响。鉴于此,可以认为,这部分突变词很好地呈现出了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在传播学领域的风险认知研究中,对于影响因素中的“媒体/媒介”“信息”尤为关注。
“媒体/媒介”方面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已经得到挖掘与检验:媒介类别、媒介曝光、媒介报道及其呈现框架、媒体内容类别(娱乐节目/新闻节目)、媒体名人效应、以计算机为中介、交互形式等。由于近年来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介对个体风险认知的影响得到了研究者的跟进探讨。同时,在社交媒介对风险认知发挥影响作用的研究中,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了社交媒介对风险认知的间接影响,即社交媒介通过影响其他因素或变量,间接发挥自身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如社交媒介通过促成线上社会资本、改变媒体可信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来发挥对风险认知的影响。
信息方面,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获得了研究关注与探讨:信息形式(文本/图片/视频)、信息类型(叙述/非叙述信息/统计信息/示例性信息/叙述性信息/比较性信息/百分比信息/频率信息/积极信息/消极信息等)、信息来源(载体)、信息来源可信度、信息框架、信息内容(场景/文化)、信息的相互矛盾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充分性、信息质量、信息可视化程度(图形信息/条形图信息)、信息放置位置等。
(3)风险认知的心理机制。风险认知研究属于心理学范畴,传播学领域也有在尝试着在本学科的视域内对风险认知的心理机制进行探索与检验。突变词中的“平行处理模型”(parallel process model)即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推进成果。同时,精细处理可能性模型在该部分研究中应用也较多。相关研究主要覆盖了信息注意、信息处理、信息回忆、判断、归因、决策、问题解决等方面。
Marx et al对个体风险认知中的经验式信息处理系统与分析式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旨在创造、回忆、突出相关个人经历并引发情感反应的传播或交流可以引发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更多的关注、信息处理与预测参与。Pachur T,Hertwig R,Steinmann F通过实验法检验了易得性启发式、情感启发式与各类型癌症风险判断的关联。An S实验研究表明对抗抑郁药品有高回忆唤起的个体对抑郁症患病率的估计值高,也就是通过易得性启发式改变了个体对抑郁症的风险认识。Shirley S,Scheufele DA,Corley EA基于美国大规模电话调查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低水平信息加工,高精细化信息加工使得“利益大于损失”更为凸显。
(4)风险认知—态度—意向—行为。风险认知研究中有大量研究者基于风险沟通、风险治理、行为干预的视角,对个体的“风险认知—态度—行为意向—行为”进行关联式的探讨与检验。突变词中的“判断”(judgment)、“公众态度”( public attitude)、“意向”( intention)、“接受/采用”(acceptance)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关联式研究的反映。
在这部分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很多经典的分析框架与模型,如健康信念模型、电视解释过程模型、风险认知态度框架、认知中介调节模型、序列调节模型、健康行为阶段性模型等。同时,结合与运用的理论主要有保护动机理论、环保主义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交流隐私管理理论等。研究结论显示,风险认知与行为应对之间实则具有极其复杂的关联,二者的关系往往受到其他诸多变量因素的干预和影响。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个体对新媒介的使用愈加普遍化,个体基于新媒介平台的信息行为随之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目前,有部分研究基于原有的“风险认知—态度—行为意向—行为”的思路,对线上行为予以研究,即针对风险认知与线上行为的复杂关联进行探索,现有研究已经拓展使用了一些经典模型,如公众的情境理论模型、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模型、风险信息寻求和处理模型、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等。
总体而言,国际传播学对风险认知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我国国内传播学科中的风险认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启示的研究视野与理论资源。但是,目前的风险认知研究仍然具有可以进一步开拓与挖掘的空间。
1.认知过程、认知机制的考量有待深入。认知过程及其机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其涉及了注意、信息处理、回忆、思维、推论、判断、归因、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这些实则已经在认知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研究。未来可以以传播学的视角与之勾连,再加大对认知心理学理论、模型的引入和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深化传播学学科对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探索。
2.新媒介发展背景下,中宏观变量(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有待进一步挖掘与考察。由于个体是镶嵌在群体之中、社会关系之中、社会结构之中的,很多中宏观变量(要素)实则会对个体认知、态度、意向、行为产生影响。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些中宏观要素发生了哪些改变?它们如何在传播学考量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作用路径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做出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