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中文化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2019-05-27 12:21文/郑
传媒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符号

文/郑 科 黄 敏

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自2017年12月3日播出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2018年12月10日开始播出的第二季更是好评如潮。该节目突破了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叙事结构, 以“剧场式”表演、“揭秘式”引导,倾情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给沉寂、冰冷的文物注入生命力和温度,使涌动在骨血里的家国情怀被深度激发,掀起文化领域的“现象级风潮”。事实上,单就内容和传达的思想而言,一个以文物和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节目,原本很容易流于教育和宣传的形式,那么《国家宝藏》何以能赢得受众追捧,既叫好又叫座,并创下豆瓣9.5的高分奇迹?笔者从符号学理论出发,探究《国家宝藏》中呈现的符号元素,解读蕴含在内的文化密码,找寻文化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

一、文化传播与《国家宝藏》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探寻、挖掘、提炼、再现中国人‘独具之特质、独立之精神’,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与思想,既是满足国人精神食粮的追求,表达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找寻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百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大背景下,《国家宝藏》秉承了“国家舞台”的创新与坚守,肩负文化领航和文化担当的重任,通过以新颖丰富的演绎方式让一件件国宝“活”起来,生动再现瑰宝背后恢宏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深情审视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它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契合时代主题,而从节目程序和内容构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宝藏》方方面面蕴含着深厚的故事和情感寄托,试图唤起大众重视文物、守护文物、传承文明的文化自觉,将民族灵魂和文化血脉永远延续。

二、《国家宝藏》的文化传播维度表现

《国家宝藏》第一季和第二季,沿用文物文化为主线,以国宝“前世今生”,呈现文化魅力,其核心主打文化为节目内核主题,借助综艺节目的外衣,利用电视、视频客户端等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实实在在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自信。笔者结合节目内容、节目传播渠道、节目传播效果等多维度分析《国家宝藏》的文化传播。

(一)节目内容形态

一档节目的成功,获得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归节目本身。一方面是节目自身的内容受到观众喜欢,包括节目舞台艺术、节目的核心价值等;另一方面是节目周边附加价值,使得节目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1.由静变动,拉近距离。《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的内容主体即是文物,但是文物作为“国宝”,是静态的,甚至是冰冷的,它与民众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无法实现话语交流。而《国家宝藏》的走红,获得豆瓣上的高评分,恰恰是利用节目的形态,拉近文物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感,不再是仅仅透过博物馆的玻璃橱窗慢慢欣赏,更多的是用解读演绎、故事话本的方式,让民众知晓文物的“前世今生”。由静变动,让文物“活”起来,既是直观展现文物本身的工艺价值,也是用故事方式解读文物由来历史,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认知文物内涵文化价值,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2.“流量消费”变理性回归,打造慢节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指出:电视本身的性质就是娱乐性的,这表明在电视上所展现的一切都是娱乐,都是为了娱乐。观看电视不需要思考,但人们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而正因为电视的包罗万象,其他的一切都按照电视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最终成就了娱乐的时代。

诚然,在电视媒介营造的环境中,文化综艺节目为大众提供娱乐功能,但在《国家宝藏》中的国宝守护者既有明星演员,又有专家学者,不单单用明星的噱头来吸引观众,更多将快节奏的流量消费放慢,逐渐回归理性,用他们知晓的专业知识传递文物背后蕴藏的人文魅力,用自己的精湛技艺重演文物形成或者守护过程中的传奇故事,让受众在放慢的媒介环境中感知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细细品味,感叹文化瑰宝的魅力。

3.由单一转多元,丰富舞台魅力。在以往的文物类文化节目中,不是鉴宝藏宝,就是以主持人单人讲述的方式,穿插涉及文物的历史短片为佐料,形式比较雷同。《国家宝藏》以舞台中有舞台的方式,既有历史小剧场现场再演国宝的由来,又有国宝守护人亲历讲述,增加观众的观赏性。相较于第一季的“国宝盒子”,《国家宝藏》第二季采用LED盒子,以更加震撼的形式加以展现,同时由于其具有更加透亮的成色方式和显光方式,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节目的视觉导演江宇昊介绍道,“这一季节目还加入了先进的播控技术D3,能够在软件中实现舞台的设计,即见即所得,这一尖端装置具有时间轴编辑方便、可分为多层线上直接操作、可在现场调节画面等特点,节约大量彩排时间,便于配合节目总导演和当期导演调整舞台效果,为现场团队呈现最完整的最终效果”。

(二)节目传播渠道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最初的传播渠道是电视,依托中央电视台播出,利用央视的自身影响力,拓展节目传播,形成热点,随后延伸到各大网络视频网站、视频APP客户端、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B 站)等,进一步丰富节目传播渠道。而利用青年群体活跃在B站的特点,《国家宝藏》第一季投放在B站上后,第一期节目播出,反响出奇热烈,不仅收获超20万点击率,连弹幕评论都累计达到30000+。

三、《国家宝藏》节目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先驱索绪尔对符号学的定义是“研究符号的学说”。什么是符号?皮尔斯在解释符号时指出,“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者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符号学最初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字,后来不断拓展,文字、图像、声音等都是属于符号系统。在皮尔斯符号学体系中,“三元传播模式”在传播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模式分析了符号的意义是生产与传播,受众对符号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指代关系,而是一个由感知、认知和行为符号类型相互关联的复杂体系,需要从符号本身、符号对象、解释项三方面进行解读。解释项是皮尔斯符号学对传播关键的启示,它代表着符号在每个符号使用者心目中所引发的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思想。解释项包括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皮尔斯的符号传播过程,意向解释项与效力解释项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互动,最后彼此融合,进而形成共同解释项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符号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对文化进行研究。语言、文学作品、影视综艺节目等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亦是一种符号系统。《国家宝藏》是借助文字、影像、声音、镜头等多种符号进行传播的综合符号体系。从解释项出发,文物文化的传播是传播发送者与解释者之间通过这一符号体系探寻共通意义的一个动态互动过程。

(一)确立意向解释项,突出文化概念

“意向解释项”,是指传播者对传播符号意义的最初理解。《国家宝藏》以文物为出发点,强化节目的引导力,秉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从“意向解释项”上找准节目的文化传播定位,突出文化为节目内核,以央视作为平台,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1.以文化为节目核心,打造原创文化综艺节目。一档综艺节目要保持生命力,具有节目的延续性,不能只是注重节目的形态,更多的应体现在节目核心上,只有当节目的核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时,节目发展才能持久。从目前的两季《国家宝藏》来看,节目在题材选择上注重大众化、亲民化,选择的文物代表,不是以其名气大小作为界定标准,更多的是注重文物的故事性,讲述文物背后蕴含的有关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容。如《国家宝藏》中王菲介绍样式雷建筑烫样时,不仅让观众一睹中国建筑的魅力,更是故事化介绍王其亨及其团队为收集整理、归档解读样式雷图档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另一方面,向世界证明,中国古代建筑并非没有设计,其中蕴含古人对建筑设计制作的大智慧。同时节目在介绍文物上,一方面采用前世传奇,演绎过往,讲述文物由来;另一方面,用记录方式展现文物今生的守护,故事性与记录性并存,兼具趣味性和严肃性,让文化成为节目的内核,用一种原创的综艺节目形态完成文化传播。

2.借力综艺节目外衣,弘扬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体现文物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反映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技艺发展及艺术造诣。通过文物为实体化载体,多层多维挖掘历史文化,从内心深处唤醒受众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家宝藏》节目选用文物+故事讲述+文化意义挖掘的方式演绎,相比单一的介绍文物本身,更多地从文物及文物背后的保护故事讲述。同时,固定的主持人串联节目,选取与文物性格匹配的明星嘉宾演绎文物的传奇故事,在实现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过往历史的连接,延续文明的传承,为受众注入精神层面的力量。而有专家等素人守护者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更多的是表现当代中国人的匠人精神,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弘扬了真善美的精神内涵。

节目既有唯一的001号主持人串联节目,又有小剧场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传奇,用综艺的外衣包裹节目的内核,更多的想要受众通过综艺节目形态,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认知文化根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

(二)关注效力解释项,满足受众文化精神需求

“效力解释项”,是受众对传播符号意义的理解。《国家宝藏》选取的不是以往耳边常听的文物,而是以博物馆为介质,让博物馆推选出自己馆藏中的国宝与受众分享,是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角度出发,满足受众的文化精神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面对“娱乐至死”的消费环境,《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它找到了对优秀文化的恰当表达方式,为静态的文物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趣味与宏大并重的表达方法。通过璀璨夺目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法技术呈现、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与艺术价值,并且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文物作为节目的内核,贯穿短剧、音乐、讲述等电视语言进行演绎,将文物背后的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将文物所承载的文化进行传承,成功引起了受众心里的情感的共鸣。用一道道精美的“精神甜点”治愈、提升着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它所传达的那些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和情感寄托的,使得受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缩短, 产生了亲切感,引起情感的关注与共鸣。

(三)共享共同解释项,互动与主动同屏共振

“共同解释项”,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为了达成合意,进行的意义共享的过程。《国家宝藏》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仅是传播符号的接收者,也是主动的传播者。

1.文物专家和明星艺人自带流量。《国家宝藏》不同于其他的综艺节目,节目邀请到了博物馆馆长、与国宝的传承保护息息相关的人物以及诸多明星艺人加盟,把文博领域跟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明星艺人粉丝群体庞大,自带观众和流量,这为节目快速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宣传渠道。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及自带流量的意见领袖,为节目吸引了大量受众。充分利用粉丝资源,可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毒式传播,快速实现节目品牌化推广。同时,节目的高质量也有利于受众回流,形成口碑传播,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享文化传承。

2.借助新媒体扩大节目的传播。由于《国家宝藏》高水准的节目制作技艺,以及利用B站的传播,通过弹幕,让受众也成为传播者,再一次对节目内容进一步解读,衍生新的内容,再次传播,虽然衍生的内容有可能是针对节目中小剧场中明星动态表情连拍再解读,但带来的传播效果却是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节目中。

3.实现文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国家宝藏》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传统和现代熔于一炉,激活历史文化基因,号召文化传承,进而启迪社会大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激活历史基因,进而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国家宝藏》中每一件文物都会演绎一段鲜为人知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特别是在“今生故事”部分,讲述现代人如何守护国宝,实现文化传承。让受众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思考文化传承的意义,实现由原有的被动接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变为潜移默化的接受,让文化传承的意识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符号
什么?海底宝藏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寻宝记
巨大的宝藏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