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 余昊天 徐岚熠
摘要:禹州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齐名。烧制钧瓷是一种复杂且高难的技艺,其中不可控的窑变因素更是出神入化,因此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在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制瓷技艺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在禹州当地实践研究的结果为基础,为钧瓷技艺在保护与传承的方面提出几点借鉴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钧瓷技艺;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珍贵,它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与见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类社会文明载体。随着国际化趋向和现代化历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遭到不断挑战,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依附于口授和行为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正逐步湮灭乃至失传;具有珍贵历史意义价值的文献,或被遗弃,或被国外盗取;过度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钧瓷创烧于唐朝,拥有悠久的历史进程,文化底蕴十分丰富,钧瓷的烧制技艺是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其中意义重大。禹州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其烧制钧瓷的历史多达1700多年,其中原产于禹州的钧瓷,创烧在唐朝繁盛于宋朝,是我国北宋以来的一类重要瓷器品种。北宋期间设立了钧瓷“官窑”,钧窑因此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金元时期,钧窑瓷器在中国北方区域成为主要产品,形成了宏大的钧窑系,是我国六大钧窑体系之一。近年来,钧窑的钧瓷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钧瓷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
一、钧瓷传承现状及对策
(一)钧瓷商业化对艺人传承的影响
1. 商业化指的是权利人以自由、平等的交换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钧陶瓷的出现影响钧瓷的发展。由于时代的不断转变和不同需求,钧瓷也开始步入商业化。但是钧瓷不同于其他瓷器,它更偏向于艺术是属于观赏性很强的瓷器,实用性较差。所以禹州神垕镇大部分都以实用性较高的钧陶瓷为主,这种拥有钧瓷元素的陶瓷就既具有观赏性又拥有实用性。但是这种钧陶瓷是没有灵魂的,所以钧陶瓷的出现对钧瓷和钧瓷艺人是有一定影响的。
2. 商业化的出现注定要与利益相关联的。禹州市毕竟是钧瓷之乡,大量年轻人学习制作钧瓷也是为自己掌握一种生存手段,许多年轻人大概掌握技术之后就开始外出生存,但是制作的钧瓷品质一般不能做到传承艺人手艺的要求。在当地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中显示非常了解只占9%,不太了解占46%。并且年轻人大部分不会去选择制作钧瓷而是去做钧瓷代理商。商业化可以达到扩大钧瓷知名度,如举办两年一届钧瓷文化节,这虽能推进禹州市的发展,可对于真正意义上帮助艺人做到传承的目的相对较小。所以禹州政府就与钧瓷艺人合作创立钧瓷学院来招揽年轻人来学习钧瓷制作,就以孔家钧窑为例,毕业学生来孔家钧窑都给予福利设立自己的常规标准。
(二)钧瓷工业化对艺人传承的影响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由于钧瓷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钧瓷制造业逐渐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效率作为第一位,钧瓷大批量生產,钧瓷也从煤烧逐渐改进为更为高效的气烧。2012年钧瓷收入产值为22亿但是钧瓷的人工费用也相对较高,人工烧制的钧瓷收藏价值很高但是出窑率相对较低,很难达到供应量。物以稀为贵,名家出品的钧瓷更是争相购买,价格又普遍偏高,据调查有59%不愿意购买价格高于1000元以上的钧瓷,但是有51%的市民表示购买钧瓷首先看收藏价值和质量,这就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钧瓷技艺传承比较困难,所以年轻人很难有意志力传承,政府目前就设立青年艺术家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钧瓷行业。
(三)大众对钧瓷传承的态度
“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在国际多次作为国礼。更何况在钧瓷之乡禹州市,家家都有钧瓷,但是据问卷调查显示有70%的市民和商家表示钧瓷虽然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大,除禹州市至河南省外就很少再听到钧瓷的信息,并且钧瓷大都以实体店的方式出售。因为钧瓷的窑变方式独特,釉色随机性很大,线上销售图片往往会与实物差异很大,顾客大都不属于内行,对于钧瓷的审美上与内行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线上销售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因此钧瓷很难吸引除省内或禹州市内的人来学习。
钧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釉色样式多变。对现在的人们来讲吸引力并不大,更何况钧瓷在禹州市很常见自立门派的小商家居多各种品质的钧瓷随处可见,导致人们对钧瓷的保护概念有所降低,所以对钧瓷的的艺术传承遭到一定影响。政府就以这种状况创立钧瓷品牌,建立钧瓷纪查大队有效的提高人们对钧瓷文化的保护意识以让钧瓷的生产品质得到提高。我们从孔家钧窑董事长孔春生了解到留住人才首先要门槛低,这样才能更有效招收大量人才,降低家族企业的观念的重视,培养大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解决了钧窑入门的问题。
二、禹州钧瓷技艺的传承方式与创新
(一)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就是指由上一代创业者将自己所学传承给下一代。作者在禹州及神垕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期间发现钧瓷技艺的从业人员一般为当地人,且最为普遍的是家族从业。钧瓷的烧制技艺以家族传承为主的代表如在钧瓷界被称为“钧瓷世家”的卢家钧瓷。南宋时期,经济、政治中心南移,战事频繁,官钧配方失传,钧瓷生产面临停烧局面。清末时期,禹州神垕镇人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三兄弟在家族先人的打造的基础下历经千万探索与实验终于烧制出卢钧,钧瓷才得以逐步恢复。卢钧以禹州当地特有的制瓷原材料,在配制釉料时加入铜元素,以助产生有利的窑变,最后在风箱炉小窑中高温烧制。为此卢钧也叫炉钧。卢钧技艺一时天下闻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卢钧成了钧瓷的代名词。子继父业,为了将钧瓷技艺继续弘扬下去,卢家人在钧瓷烧制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卢氏第三代传人卢广文通过不懈努力烧制出前所未有的新型釉色,让钧瓷釉色制作配方技艺取得了新的突破点,釉色配方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激励了卢家制作钧瓷的信心。卢正兴是卢家的第四代传人,他日以继夜不断烧制钧瓷,在20世纪80年代创烧的天青釉色达到了宋钧水平,让钧瓷技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钧瓷技艺的家族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下一代历史经验与思想根基,下一代传承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钧瓷技艺继续继承,推陈出新;家族传承方式下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坚定,这为下一代传承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鼓励,且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有助于继承人对钧瓷烧制技艺的理解和认同。家族传承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传承者特有的钧瓷配方可传授给下一代,这是家族传承独特的优势。
(二)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钧瓷技艺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师徒传承是以师傅将自己长期以来的个人经验传授给徒弟,这种方式下徒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都是是否能学好技艺的重要条件。经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需要技艺学习者长期实践与实验,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笔者在对钧瓷大师晋晓瞳进行专访中了解到,晋晓瞳大师对自己传授技艺的徒弟要求很严格。“一名合格的钧瓷技师,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培训。从生手到熟手,再到独立生产的过程,需要不断的重复学习。技术工人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从高中毕业开始成为一名精品技师需要近十几年的磨炼。”晋晓瞳大师回答到。在钧瓷技艺传承人才的培养中,对人员素质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钧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设计理念也与时代潮流相同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钧瓷的代表作品“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常年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赠送与会的元首和政要。钧瓷的影响力随之扩散到全世界,钧瓷的爱好者遍布国外,钧瓷烧制技艺的学习者也从国内向国外推进。
师徒传承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它的传承范围相对狭隘。然而,这种传承方式在某个方面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传承双方是通过模拟血缘连结的师“父”与徒“儿”关系,于是技艺的传授人会将技艺学习者管束的十分严厉,技艺学习者也会更加努力,不断练习。
(三)教育传承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教育传承分为线上网课教育与线下校园教育,它打破了以往傳统传承模式的局限性,扩大了传承的范围与影响力。但禹州本地传授有关钧瓷技艺的高校比较少,且入校学习的学生文化水平偏低,大都为本地人。学生在学习到钧瓷技艺中的基本技能后很少能自主选择留在禹州本区进行钧瓷工作。很多钧瓷大师在了解到这一缺点后,将培养钧瓷技能者的方向转移到了外地,比如大宋钧窑的传承者一直有校企合作的想法,并且也在这个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与人员。他们表示待外地高校伸出橄榄枝后,公司还要对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果符合要求后会与高校签署有着共同长远发展的协议。大宋钧窑现已与武汉理工大学、郑州工程学院有过合作。科技的不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将钧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多开展钧瓷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烧制钧瓷技艺的规律。钧瓷教育网上传承打破文化的地域性缺点,将钧瓷文化弘扬到不同地方,为钧瓷技艺的学习者带来一定便利,有助于钧瓷爱好者对齐钧瓷技艺的传承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婧.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神垕钧瓷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
[2]卢青.钧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传承策略[J].许昌学院学报,2017(03).
[3]刘冠辰.河南钧瓷艺术现状分析及传承探究[D].青岛大学,2016.
[4]吴敏.顺应论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钧瓷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5]徐岩,沈守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5(02).
[6]何晔,苗延荣.浅谈禹州钧瓷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6).
[7]谢一菡.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