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人概念的产生及其伦理演变

2019-05-25 07:50张雯琪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变迁

张雯琪

摘要: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人以及其引发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要想更加深入的研究老人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老人的概念,以及现代社会中老人地位的轉变。文章在探索老人概念的历史化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老人地位的历史变迁,旨在为进一步探究老人问题打下基础。

关键词:老人概念;历史变迁;老人的地位;削弱

一、前言

老人作为我们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人们生育观念转变,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1982年7月至8月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维也纳成功召开,会议明确就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此次会议已经深刻表明人类社会已经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将会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对老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对老人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何为老人?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的地位必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老人如今的社会地位?无论是基于理论角度还是现实角度,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这两大问题。

二、老人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

(一)基于体貌特征标准的老人概念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自古以来我们将步入老年的人们称之为老人。但是关于老年的起点,人们却是众说纷纭。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分化,老年的起点也不尽相同,从而关于老人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我们将称何等人称之为老人?一种最为直观的老人定义标准主要是基于人类表面特征的变化。我国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在对“老”加以解释的时候曾提出:“考也。七十约老……言须发变白也。”在本文看来,须发变白是老人的显著性标志,70岁以上才能算作老年。由此可见,人的体态特征是古代定义老人的重要依据,其所显示出来的退行性变化经常被看作是老人的典型特质。这不仅是《说文解字》的一家之言,早在《礼·曲礼》中就有类似的文字:“七十曰老,而传”。这里说的是,人到了70岁就已经步入老人时期,完全可以将家室托付给后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70岁为老人的起点还考虑到在家长制下长辈在家庭资源代际传承中的决定作用:70岁之前尚不能称之为老人,还能支配家庭资源,但步入老人时期后就逐渐放弃对家庭资源的掌控权。

(二)基于社会经济标准的老人概念

关于老人的定义,在我国古代不单单是参考上述的标准。实际上,从社会经济领域出发对老人的定义更加普遍。早期我国不少朝代都会实行“免老”政策,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关于老人的定义会直接影响到赋税征收、兵役和徭役征发所面向的人口规模。据《文献统考·户口考》中记载:“晋武帝、北齐武成帝以六十六以上为老,唐代宗以五十五为老,宋太祖以六十为老”。可见税役是中国古代定义老人的主要社会经济依据。不过近代关于老人的定义更多地是基于社会保障的需求。19世纪末,德国率先颁布了老人救济法令,其中将65岁看作是获得保障金的起始年龄。在这之后许多欧美国家都沿用了该标准。比如,美国1935年推出的《社会保险法案》等。

(三)基于人口学标准的老人概念

从人口学的角度出发,老人的定义最早要从人类是否保有生育能力这一方面着手。瑞典学者桑德巴(Sundbarg)在20世纪提出了经典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轻重老人的起点定为50岁。 但历史步入20世纪中叶,人们就逐渐不再认可这一标准,原因是单用生理标准来定义老人难以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因为老人的定义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生理问题,其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们也可以将不能具备从事生产劳动能力、可以不能达到生产劳动基本要求的人群定义为“老人”。或者可以考虑相关心理指标,某些人虽然生理状态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却饱受焦虑抑郁的困扰,他们对生活越来越没有希望,总是以一个“老人”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各种问题,这类人我们也完全可以将其称之为“老人”。

三、老人地位的今昔对比

(一)传统社会中的老人地位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由于社会知识量的增长极其缓慢,老人们的经验和技术就是一大笔财富。老农对自然节气的掌握,老工匠的拿手绝活,以及他们的生活阅历对社会来说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老人可以掌握大量的土地、家畜和生产工具,此外他们还享有解决纠纷、传递文化、分配土地等资源的传递,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在西周《礼记·王制》中曾有如下记载:“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丐问焉,则就其室以从珍。”大意是:朝廷非常尊重老人,除了允许其扶拐杖到处活动外,还规定80岁的老人可以上朝。当皇帝向90岁的老人请教时,必须带新鲜的水果并亲自到其家中。不难看出,古代社会中靠人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一个及其受尊重的社会群体。

(二)现代社会中的老人地位

在《老龄化与现代化》一书中,考基尔和霍尔摩斯曾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老年人的地位变化。他们认为,老年人的地位与社会现代化程度成反比,及当老年人代人口中的比例很小时,他们的地位和最高,随着老人数量和比例的上升,其地位趋于下降。 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父母权力的维持和社会变迁的速度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如果社会变动得快,社会上就会存在“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父母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小,反之父母的权力也就越大。青年学者臧秀娟认为,现代社会中老人的先赋地位和自制地位都有所下降,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老人地位下降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并未对老人的变化给出明确的判断,如唐仲勋和叶南客认为,现代化理论还没有被充分的事实和数据论证老年人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下降,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老龄化政策都会给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但无论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何,在当今社会老人已经不可避免被视为弱势群体。该称谓反映了人们对老人地位的宏观共识,同时也反映了老人在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及竞争条件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四、老人地位削弱的各种表现

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的权利义务关系。现阶段老人地位的弱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弱化两个方面。

(一)社会地位削弱的表现

总体看来,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越重要,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所获得的社会尊严就越高;反之,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越轻微,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小,所获得的的社会尊严就越低。当今社会,老年人社会地位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收入明显减少

自1889年德国颁布《老年残废保护法》以后,许多国家都纷纷效仿,老年退休制度在全世界得到快速发展。老人退休后的收入明显减少,来源主要是退休金,且仅为原工资的60%~70%,也没有了奖金等活工资。而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等活工资两大部分,尤其是活工资可以说是占据劳动者工资的一大部分。但是老人退休后这部分的活工资就会被扣除,从而使老人收入受到较大影响。除此以外,老人退休金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物价增长幅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物价的波动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虽然我国已有退休金和社会经济发展挂钩的新机制,但老人的生活水平仍受到不利影响。

2. 合法权益遭到漠视

与中青年人一样,老人也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在社会上仍有部分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漠视和侵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在医疗保障方面,老人的需求远远不能被满足。有些老人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十分迫切和热望。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为数不少的单位由于种种愿因而长期拖欠离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不少离职退休人员只是小病不看,大病硬撑,重病找点药自我治疗。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一种比拖欠养老金更加普遍和严重的侵害老人权益的行为。

3. 社會价值备受忽视

人在步入老年时,难免会出现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功能与社会角色的退化,创造财富的能力下降,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增多。虽然社会中大多数人能正确的认识老人的特殊性,能够给与老人足够的关爱,但是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将老人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认为其没有价值和作用。他们把老人看作是包袱而不是潜在的人力资源,而对于这一部分资源,“用它是宝贝,不用它是包袱”。不用他们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使得想继续工作的老人产生无用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个别老人甚至会酗酒赌博,既破坏了家庭和睦,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倒真成了社会的“包袱”。

(二)家庭地位削弱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也从传统的家长制模式过渡到现代的空巢模式,这就使得老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老人家庭地位的削弱主要表现为:家庭中老人从主导角色逐渐转变为非主导角色,从中心角色逐渐转变为边缘化角色。在传统社会中,老人是一个家庭的主导者,身上肩负着抚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同时,他们也掌握着家庭经济支配权和家庭重大事物的决策权。传统社会老人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权利,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出晚辈的大量生产生活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那些原本只掌握在老人手中的经验方法已经广泛普及到年轻人。此外,社会中已有专门普及这些知识的机构——学校和互联网,这就使得老人逐渐失去了家庭中的地位。

从以上几点均可以看出,无论是老人的社会地位还是家庭地位都出现了削弱的趋势,老人逐渐沦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五、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老人概念的历史演进和老人地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老人定义的传统标准和依据是不科学的,在我国老龄化人口迅速增长的前提下对老人的重新定义已经是学术研究即为现实和迫切的任务。作为老年学的单元问题,我们必须先对老人的标准和定义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化,形成规范体统的关于老人的定义。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这种转变使得老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逐渐成为弱势群体。我们只有明确老人概念,清楚老人地位,才能对此进一步展开研究,才能为研究世界老龄化问题探索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老龄问题研究——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资料辑录[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3.

[2]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戴维.L.德克尔.老年社会学[M].沈健,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4]臧秀娟.老年人地位变迁的社会学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5]唐仲勋,叶南客.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老年人地位[J].人口研究,1990(06).

[6]孙丽,虞满华.现代化进程中老年人地位的弱化及原因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8).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历史变迁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近年我国有关经济结构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
汉语拼音声母zh与日语吴汉音对照
汉绣的现代激活方式
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及其教育方法的历史变迁
中国乡村共同体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走向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从“草根文化”到“符号文化”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