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呈霞
圆是公认的最完美的图形,也是我们初中阶段研究的首个曲线图形。大家对圆了解多少?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对圆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到了初中,在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又来学习圆。这里,需要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化曲为直,解决与圆有关的计算、证明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考是如何考查圆的。
例1 (2018·贵州安顺)已知⊙O的直径CD=10cm,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且AB=8cm,则AC的长为( )。
A.25cm
B.45cm
C.25cm或45cm
D.25cm或43cm
【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于点C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当C点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接AC、AO。
图1
∵⊙O的直径 CD=10cm,AB⊥CD,AB=
当C点位置如图2所示时,同理可得OM=3cm。
图2
∵OC=5cm,
∴MC=5-3=2cm,
故选:C。
【点评】分类讨论在本章中是解题的重要思想。本题中,对点C在AB的优弧还是劣弧上进行讨论是关键,再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
例2 (2018·甘肃白银)如图3,⊙A过点O(0,0),C( 3,0),D(0,1),点B是x轴下方⊙A上的一点,连接BO、BD,则∠OBD的度数是( )。
A.15° B.30° C.45°D.60°
【解析】连接DC,利用三角函数得出∠DCO=30°,进而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出∠DBO=30°即可。
解:如图4,连接DC。
图4
∵∠COD=90°,
∴CD是☉A的直径,
∴OD=1,OC=3,
∴∠DCO=30°,
∴∠OBD=3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以及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求特殊角的度数。
例3 (2018·浙江温州)如图5,D是△ABC的BC边上一点,连接AD,作△ABD的外接圆,将△︵ADC沿直线AD折叠,点C的对应点E落在上。
(1)求证:AE=AB。
图5
【解析】(1)由折叠得出∠AED=∠ACD,AE=AC,结合∠ABD=∠AED,知∠ABD=∠ACD,从而得出AB=AC,据此得证。
(2)作AH⊥BE,由AB=AE且BE=2,知BH=EH=1,根据∠ABE=∠AEB=∠ADB,知cos∠ABE=cos∠ADB,据此得AC=AB=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证明:(1)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DE≌△ADC,
∴∠AED=∠ACD,AE=AC,
∵∠ABD=∠AED,∴∠ABD=∠ACD,
∴AB=AC,∴AE=AB。
解:(2)如图6,过点A作AH⊥BE于点H,
图6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既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又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求大家要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转化的能力。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