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100044) 薛 明
【提 要】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全国白血病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及次均费用情况,为我国医疗控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SAS9.2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不合理费用,并对漏报率较高的地区采用克里格插值法估算出全国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别和不同费用科目的白血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果 2010-2017年白血病次均费用持续增长,2017年增至20392.6元;肿瘤专科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增速最快;东部地区费用最高但年均增速最缓慢,中部地区年均增速最快;各地区药费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但其占比却有所下降;各年龄组白血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差别较大,总体呈“倒钟型”曲线分布,其中15~34岁人群次均住院费用最高且涨幅最快。结论 随着治疗白血病的靶向药物的普及,白血病患者直接经济负担有所加重;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7年综合2级和3级医院白血病患者次均费用药占比下降明显,肿瘤专科医院药占比却从49.2%升至53.3%,政府部门应考虑加大对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和医保报销力度。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前十的癌症。据估计,2015年全球约有60.6万新发病例,35.3万人因白血病死亡[1-3]。截至2016年全球约有167.5万白血病患者,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2010年起,癌症居我国死因之首,而白血病则是我国死亡顺位前十的癌种。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白血病新发病例7.53万人,死亡病例5.34万人,死亡率为3.96/10万[5-7]。
白血病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据推算,2005-2006年中国白血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0.85万元,住院总费用达26.17亿元[8]。近年来,随着白血病发病数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医疗技术和药品的应用,在延长肿瘤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涨,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9-10]。然而,我国现有关于白血病经济负担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大多只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家或几家医院费用的测算,缺乏全国代表性的白血病经济负担研究,且这些研究年代较早,很难反映我国白血病经济负担的现况,对我国现阶段的白血病相关政策的制定指导意义十分有限。
本研究利用全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估算了2010-2017年我国白血病次均费用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人群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的收费项目在次均费用中构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循证依据;也可为我国医疗控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1.资料来源
2010-2017年我国白血病住院费用的信息来源于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本研究共用到2010-2017年近5.5亿条住院病案首页信息。
2.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中医院疾病目录规定的不同疾病的ICD-10编码范围[11],白血病患者的选取标准为主要诊断编码为C95的病例,本研究主要对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医院白血病经济负担进行估计。
考虑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在部分地区漏报较为严重,可能导致由此计算出的结果存在偏倚,故采用地理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填补2010-2017年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缺失县区的数据。
利用全国已知县区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12]来估计未知县区的值。空间插值法数据需满足以下条件: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具有平稳性,无趋势效应,采样点大于50个。经数据检查后可得,本研究为全国性数据,因此无趋势效应;数据量较大(采样点大于50),因此可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本数据对于任意两个彼此间的距离和方向都相近的位置,其差值的平方也应相近,因此符合平稳性。所以本研究可以用克里金插值法做出预测。公式如下:
1.白血病次均费用总体情况
估算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白血病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为20392.6元。2010-2017年白血病次均总费用持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4.1%。分医院级别看,2010-2017年肿瘤专科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增速最快(8.8%),综合三级医院次之(5.8%),综合二级医院增速缓慢(3.3%)。分地区来看,2010-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东部地区费用最高但年均增速最缓慢(5.5%),2017年增长至23519.4元;中部地区年均增速最快(10.8%),2017年增至23301.6元,接近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费用最少,年均增速居中(6.1%),2017年增至19307.7元。具体见表1。
表1 2010-2017年全国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情况表(元)
2.白血病次均费用及构成情况
从次均费用构成看,药费占比最高,但增速相对较慢,故占比却有所下降。从2013-2017年,东部地区药占比由48.5%降至42.1%,中部地区药占比由48.9%降至44.1%,西部地区药占比由51.0%降至40.0%;各地区间药费差距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药费增速较快,年均增速为7.0%,显著高于东部地区(1.4%)和西部地区(1.1%)。在各类医院中,白血病住院费用的化验费占比仅次于药费,且逐年升高,以中部地区为例,2010-2017年化验费占比从10.1%升至17.8%,费用也从2010年的1143.9元增至2017年的4146.4元,年均增速为20.2%。此外,在各地区中护理费和耗材费涨幅明显,以东部地区为例,年均增速分别为13.7%和9.6%。具体见表2。
分医院等级来看,2010-2017年,肿瘤专科医院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药费增长较快(7.7%),综合三级医院药费增速较缓(1.9%),综合二级医院药费有所下降(-1.0%);各类医院间药费差距显著,2017年白血病患者住院平均药费在综合二级医院为4103.1元,综合三级医院为10194.7元,肿瘤专科医院17182.5元。此外,护理费和化验费增幅明显,以肿瘤专科医院为例,2010-2017年,护理费由124.8元增至441.7元,化验费由1602.5元增至4419.8元。具体见表3。
3.白血病分年龄别次均费用及构成情况
从年龄划分来看,各年龄组白血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差别较大,总体呈倒钟型曲线分布。2010年0~4岁组费用最低,25~34岁组费用最高,两组差距为4351.0元;2017年 0~4岁组费用仍为最低,费用最高组前移为15~24岁组,并且两组差距扩大为7602.9元。从变化趋势来看,2010-2017年白血病患者各年龄组次均住院费用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年龄组涨幅最缓(3.37%),5~24岁组涨幅最快(7.5%)。具体见表4。
表2 2010-2017年不同地区白血病次均费用构成情况表(元)
表3 2010-2017年不同类型医院白血病次均费用构成情况表(元)
表4 2010-2017年全国分年龄别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情况表(元)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身体健康[13],其高昂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分地区来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白血病次均住院费用较低但年均增速较快,除了控费效果可能不如东部理想外,更可能由于更先进同时相对更昂贵的治疗技术和手段逐步在中部和西部采用。
从次均住院费用看,2010-2017年综合二级和三级医院白血病患者次均费用药占比下降明显,但肿瘤专科医院药占比却从49.2%升至53.3%。可能与肿瘤专科医院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更为广泛有关[14]。但是,其高昂的费用显然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政府部门应考虑加大对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和医保报销力度。有关将靶向药物纳入重大疾病报销范畴的研究显示[15]:虽然平均医疗支出有所增长,但社会总成本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劳动力损失大大降低,从而节省了治疗白血病的总成本。此外,我们观察到化验费和耗材费占比上升明显,提示在制定控费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从费用的年龄维度看,与其他年龄相比,15~24岁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最高且涨幅最快,提示应重点关注这个年龄段患者人群,控制其住院费用过快增长,避免疾病负担进一步加大。此外,各年龄组次均住院费用差别较大的原因可能与白血病分型不同有关:查阅文献可得[16],我国白血病患者中<10岁组以急淋居首,急粒次之;10~20岁组以急粒为首,急淋次之;20~40 岁组以急粒居首,慢粒次之;>40岁组以慢粒多见。
虽然本研究覆盖了全国的数据,但是依然具有局限性。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白血病,治疗方案及费用差别较大,而受数据限制,我们未能进行深入地分层分析。但结果依然可以看出次均费用的持续上涨,提示在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补偿封顶线,此外,与药品提供者协商可盈利的合理价格同样重要。期待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能减轻社会与患者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