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珍
摘要:“W-E课堂”是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设计开发的一款微信小程序。首先,对英语课堂和小程序本身进行分析,找出小程序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其次,对小程序的功能模块进行介绍分析。最后,通过理论阶段应用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后期的实践应用进行展望。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于各行业的微信小程序带入教学课堂,从而尝试挖掘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价值。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英语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8-011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of "W-E Classroom" Based on WeChat Mini Program
LIANG Qin-zhe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W-E Classroom" is a WeChat Mini program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ase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First, analyze the English classroom and the Mini program itself to find out the point of application of the Mini program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Secondly, the function module of the Mini program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theoretical stage, the futu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prospected.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troduce the WeChat Mini program applied to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 era, and try to explore its val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WeChat Mini program;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ase; design and analyze
1 背景
對教育行业而言,应用哪些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支撑,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其中包括师生双方需求,学科特点,学校的网络环境、物理环境和技术水平以及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挖掘适合应用于教学的模式、策略和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小程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从高度依赖平台转向高度依赖生态;从原生应用转向网页应用;从以拥有为中心的用完闲置转向以使用为中心用完即扔。这相当于从‘农耕的互联网转向了‘游牧的互联网。”微信小程序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需要做出更多的创想和尝试,并积极探索,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本文依据小程序的优势,结合研究科目的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此进行小程序应用于课堂的探究。
2 微信小程序与“W-E课堂”
2.1 微信小程序
根据Talking Data《2018微信小程序洞察》报告分析,小程序在2018年年初日活跃用户达1.7亿,月活4.3亿,参与开发者超过100万。同时,第三方开发者的迅速加入,新增市场需求,形成运营规模。而传统的应用、平台、媒体及机构将移动应用市场的经验间接引入小程序市场加速了小程序行业生态的初步成型,也为日后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扩大了行业关系链。围绕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小程序和公众号将微信上原本的“人—人”关系拓展为“人—资讯”,“人—服务”和“人—场景”等复杂连接,从而共同打造“信息传播—服务触达—场景链接”这一微信公众平台生态 [1]。
2.2 “W-E”课堂
以英语(English)课堂为例,基于微信(WeChat)开发的小程序的“W-E课堂”不同于其他教学媒体。“W-E课堂”并非完全将小程序作为资料载体或授课工具。由于小程序还未大量出现于课堂,因此,在尝试阶段,只是将其作为授课的辅助手段。模块设计中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后的部分资料展示及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测试,同时,添加课堂活动环节。分析科目本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情境,开发出相应功能模块。
“W-E课堂”的设计开发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准备,包括前端分析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其中前端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W-E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教师和小程序三大教学活动因素为设计主线,教师设定限制性准入条件筛选学习者群体,而后从资源引领、活动引领和总结引领三大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传递、内化、拓展知识,固化成果[2];第三部分是设计模块的功能开发,在Page文件中主要包括WXSS组件样式、WXML框架设计、JSON数据结构、JS动态调控四个基本属性控制和嵌入式响应交互文件。
3 “W-E課堂”的设计与功能分析
3.1 前期设计
3.1.1 模式与理论
如图1所示,首先,课前预习阶段,“W-E课堂”小程序依据发现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引领式带入课堂。在本阶段,学习的深入情况取决于学生个体对科目知识及小程序界面设计的情感,兴趣将影响整体知识的接收程度。其次,课堂活动环节,参照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此教学策略的关键之处在于个体水平的发挥和群体之间的协作。无论个体水平差异还是群体合作差异都将影响最终活动结果,因此,可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集体意识。此环节的设计难点在于整个活动需要线上线下知识点融合,也需要学生在媒体环境和实体环境中进行实时配合与协作,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将成为影响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任务驱动式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后,在任务驱动式学习中,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来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其本质就是通过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基于三个设计层,知识点难度逐层增加,完成任务所需时间量也将随之上升,以达到让学生的情感、动作和技能依次深入。
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整个设计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协作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协作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和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协作学习,教师和不同学生的观点就可以进行共享,从而达到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4]。
3.1.2 目标与内容
将微信小程序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一是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其二是为了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后,不同于其他教学媒体的地方在于减少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进行其他操作的频率。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聊天、游戏、刷微博等。
在内容方面,小程序中的资源并非教材内容的完全搬运,也非网络资料的简单复制。模块内容依据小程序本身的特点,微信服务端丰富的API提供了网络、媒体、文件、设备等功能,可以获取用户信息,支持本地存储[5]。就英语科目而言,听力内容在课堂上存在局限,微信小程序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Listening,可集体进行,也可单独使用耳机。Speaking,借助小程序中的辩论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Reading和Writing,可结合课本,在线上线下皆可完成。分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使用网络和媒体辅助教学使资源使用和共享更为便捷。
3.2 功能分析
Home模块: “W-E课堂”小程序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在“Welcome”页面中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二维码借助第三方平台草料二维码实现签到功能,签到信息包括学生姓名,联系方式以及自动定位显示的地址。除此以外,签到时可添加文字备注,并上传图片附件。此功能方便教师课堂点名,若学生已履行请假手续,可直接在签到时备注说明并上传已批准的请假条。二是通过wx.navigateTo实现的“Content”页面,此页面主要存储课前预习内容,包括Listening,Reading和Writing三个小模块。学生可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打卡。
Activity和Setup模块:“Small debate competition”页面中主要是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组微辩论活动。其中包括立论阶段、驳论阶段、质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固定时间。相关数据的设置可在Setup模块中完成,可为每个阶段设置提前5秒,10秒或15秒的提醒。课堂英语辩论,在练习学生口语的同时,提高听力能力,并增进小组协作,增加课堂互动,活跃教学氛围。
Mine模块:在“Personal homepage”页面中,有两个功能,一是查看课前和课堂作业已完成情况。二是继续完成“W-E课堂”中剩余的在线任务。此模块衔接前两模块并进行交互,从而让“W-E课堂”小程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4 反思与总结
将微信小程序引进课堂,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学科,都是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在“小程序能走多远(互联网前沿追踪)”一文中,赵子忠说“小程序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
物,目前还处在且行且看的起步阶段,这种创新值得鼓励。未来微信小程序开发者需要在当下的互联网生态以及用户习惯中间,找到自己的定位。”由于小程序依存于微信,依托于手机的载体特殊性和学生操作的不可控将会为后期的功能开发和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小程序是一款正在生长的产品,需要给它注入充足的发展能量。因此,在开发前期的前端设计方面,还需不断总结,从而进行多次改进和完善。“W-E课堂”的教学案例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有很多类似于本文章的仅停留于理论阶段的研究,但只要不断去尝试,去探究,相信能在实践阶段挖掘更多的创新之处,从而为微信小程序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实现更多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力. 趋热的小程序能颠覆移动互联网吗[J]. 中国报业, 2018(15).
[2] 王朋娇, 崔璨, 姜爽. 引领式SPOC教学模式构建及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9).
[3] 刘红梅.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 江苏高教, 2016(4).
[4] 杜琼英. 远程开放学习中学习小组构成及功能探讨[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9).
[5] 涂相华, 薛锡雅, 曾志平, 等. “WECO课堂”: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师生交互系统[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5).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