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2019-05-23 02:04肖慧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

肖慧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思想  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8.014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历史进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取得了当今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坚持和落实人民主体思想,激发人民的主体性。所谓人民主体性,“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为性和目的性的总和”。[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民主体思想

从历史观的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这样就打破了此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确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真相进行了揭露,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露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本身、劳动者与其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异化、丧失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物奴役人的种种弊端,从而提出要对异化进行扬弃。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更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是如何剥削人民并使人民丧失了主体地位的根源。“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3]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要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先在分配方式上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然后在政治形式上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5]进而才能实现平等的国民教育、科学自由、信仰自由、有正常的工作日、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护,等等。从价值论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一生革命事业的最高价值追求,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人才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当人们能够完全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活动,做自己的主人时,人类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而无产阶级正肩负着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存在条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科学诠释了人民主体思想,这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此,党的历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人民主体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并贯彻落实于治国理政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人民主体思想。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生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充分相信群众,并依靠群众力量,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史观。在认识论上,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并且,他对人民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历史定位,即不同时期,“人民”的范畴是不一样的,但总归而言,“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8]反之,都是人民的敌人。同时,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取得了中国革命获胜的法宝之一——群众路线,并且在中央苏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明确了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明确提出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9]可见,在那时,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彻底的革命道路,就是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推翻“三座大山”,使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上。并且,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同样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主体思想的认识,并不断践行群众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当然,这些成就最终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受益,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党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10]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邓小平对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亦即,坚持将人民当作历史实践主体和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11]首先,邓小平强调人民群众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只有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上去了,生产力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12]所以,在现实工作中,就要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既要通过精神层面的鼓励,也要通过物质利益来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其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充分考虑人民利益,积极为人民谋利益,并形成了严格的标准来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比如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其中之一便是要看党的各项工作“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3]

江泽民对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进一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并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从历史逻辑看,江泽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强调在工作中要重视人民的利益,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从实践逻辑看,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经济上,突出发展的时代主题,对经济发展结构进行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上,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文化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不懈奮斗的精神,同时,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等。可见,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部署是全方位的,其最终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对人民主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胡锦涛人民主体思想的首要内容。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将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以及作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4]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群众,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15]在具体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6]通过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扩大人民民主等途径来保证权为民所用的实现;体恤和爱护人民群众,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采取具体举措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举措,真正落实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17]这充分体现了胡锦涛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目标。

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诠释与实践进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论哪个政党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8]当然,实现这条道路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解决人民关切的问题,并进行全面部署。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反恐活动,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总之,要把实现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目的和歸宿,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

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针对一些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腐败和“四风”问题,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给予坚决打击。在反腐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并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反腐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在作风建设上,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论是反腐败工作,还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都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但是,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9]对此,党和政府必须制定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通过颁布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从制度上严明政治纪律等六大纪律并落实党内监督责任,通过国家监察体系和巡视制度,加强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督查。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并号召全党学习焦裕禄、廖俊波等同志的先进事迹。

人民满意是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20]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及时回应其现实关切和内心期朌。积极深入基层和群众,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实事,比如,解决人民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并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和改善生活环境等,这样才能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由此可见,这种工作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

纵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党的历代领导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他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都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他们的理论逻辑也是一致的,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条主线;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都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并且还将持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DSZ1008)

注释

[1]郑礼平、赵嘉蒂、周康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主体性》,《浙江学刊》,2015年第1期,第116~1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3][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1、436、44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6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8]《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5页。

[9]金冲及:《毛泽东传(198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919页。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28页。

[11]蔺淑英:《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5期,第3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8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

[1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第1版。

[15][17]《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0、104页。

[16]刘亚玲:《从十七大报告看当代中共领导集体的人民观》,《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第78~80页。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19]《習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79页。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43页。

责 编∕马冰莹

Abstract: The thought on people's position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the thought")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previous CPC leaders have adhered to the thought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ed it i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thus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of the though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Party leaders hav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hough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and imbue it with new meaning of the times.

Keywords: Marxism, thought on people's position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historical evolution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