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灵杰
(勃林格动物保健)
众所周知,乳房炎会危害奶牛的健康并影响牛奶的产量和品质,是造成牧场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另外,乳房炎对奶牛后期的繁殖性能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如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等,导致死淘率升高。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对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和认知都在不断提升,但它依然是威胁世界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奶牛是经济型动物,饲养奶牛的最终目的就是产奶,因此要做好乳房炎的防治工作,奶牛乳房炎一定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而防控乳房炎,保护好奶牛乳房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奶牛1 个产奶周期包含305 天的泌乳期和60 天的干奶期。在干奶期,奶牛会经历停止泌乳、分娩和再次生乳的生理和代谢变化,以及饲养环境和日粮营养结构改变等一系列应激。这些均会导致奶牛在干奶期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得机体抵御外界病原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奶牛的乳腺在干奶期会经历泌乳细胞的自动退化以及再次生乳的过程,乳头管和乳腺组织抵抗外界病原感染的能力在这一时期会有所下降,使得环境中的致病菌更容易入侵乳腺组织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更容易引起乳房炎。例如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病原的功能会在这一阶段受到抑制。研究显示,干奶期的乳房炎发病率是泌乳期的2 倍甚至更高,且产后发生的临床乳房炎大多数都是由干奶期的感染所致,环境性致病菌导致的乳腺感染在产后2~8 周的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25%~60%。干奶期的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奶牛在下个泌乳期的生产表现和牧场的经济效益,所以乳房炎的防控要从干奶期做起。
干奶期是让持续泌乳的乳腺组织休整和恢复的时间,以便在下个泌乳期有更好的生产表现。在干奶期,奶牛的乳房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动退化期、退化稳定期和生乳期。
该时期是乳腺自动停止泌乳的阶段,通常需要30 天左右,此阶段是乳房炎新发感染的高风险阶段,尤其是在干奶后的前2 周。在这一阶段,乳腺仍然会少量泌乳,但是又停止了正常的挤奶,为病原微生物在乳腺内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乳房内压力增大、乳头管扩张,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并且乳头管中的角蛋白栓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又取消了乳头药浴工作,因此为环境中的致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乳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环境性病原菌的感染。
该时期是完全停止泌乳的阶段,约为2 周。在这一阶段乳头管收缩,乳腺内抑菌物质浓度增加,且大部分乳头管中都已形成完整的角蛋白栓,细菌的渗透侵入以及生存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乳房炎极少发生。
生乳期是在产犊前2 周,乳头管扩张,角蛋白栓逐渐脱落,分泌初乳又会导致血钙浓度的降低从而引起乳头括约肌收缩能力的下降,而干奶药物在这一阶段的药物浓度和有效性也存在明显下降,从而有利于细菌侵入,进而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
干奶期的乳房炎主要由环境性病原菌导致,自动退化期和生乳期是乳腺感染的高风险阶段,所以干奶期是预防产后发生临床乳房炎的重要时期,也是控制牛群整体乳房炎的核心环节。
由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干奶阶段经历了诸多的变化,所以干奶期是乳房炎的高发时期,但也是乳房炎防治的最佳时期。然而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干奶牛不产奶,营养需求低并且很少生病,很容易被饲养人员所忽视。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干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会对奶牛产后的产奶表现、繁殖能力以及整体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因此牧场应提高干奶期饲养管理的重视程度,设定明确的乳房炎防治目标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目标是消除上个泌乳期已存在的感染,以及预防新发感染。近年来,针对在干奶期使用干奶药物,并配合乳头内封闭剂的做法都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两者的联合作用在临床乳房炎防控方面的高效性。首先,干奶药浓度高,且药物在乳腺内的作用持续时间长。其次,在干奶期进行治疗不会损失奶产量,也不用担心抗生素残留的问题,所以使用干奶药在干奶期治疗上一个泌乳期已感染的乳腺是乳房炎治疗的最佳方案,尤其是针对像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类在泌乳期很难治愈的病原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容易引发长期的隐性感染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干奶期的治疗效果都是最为理想的。
乳头管是抵御环境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物理性防御屏障。乳头管的管壁呈条纹状,乳头管中的上皮细胞会在管壁内形成网状的硬质角蛋白聚集在乳头管末端,封闭乳头孔并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孔进入乳腺组织内部。作为奶牛乳腺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角蛋白栓不仅能够抵挡致病菌的入侵,其所含的高浓度脂肪酸等物质还对病原的感染有抑制作用。另外,乳腺导管括约肌的伸缩功能,同样有利于乳腺抵抗外源感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奶牛乳头都能在干奶到产犊之前有完整的角蛋白栓保护,尤其在干奶初期以及产犊前2 周的关键阶段。在干奶前2 周,部分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乳头内的角蛋白栓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产犊前2 周角蛋白栓开始脱落,干奶药的作用降低,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乳腺感染的风险。在这些关键时刻,乳头内封闭剂就发挥了其关键性作用,乳头内封闭剂的作用原理是模拟奶牛乳头管天然形成的角蛋白栓,在乳头内设置一道物理屏障,基于其成分中不含有抗生素,所以并不能作用于已存在的感染,但是能够简单并高效的防止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孔侵入乳腺组织内部,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特别是干奶初期和接近产犊的阶段。相关研究显示,与在干奶期仅使用抗生素相比,牛群配合使用乳头内封闭剂后,产后新发乳腺感染的风险会降低25%。另外,与没有接受任何干奶治疗的牛群相比,使用乳头内封闭剂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下降73%。从这两方面的结果来看,干奶药物在预防乳腺感染方面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乳头内封闭剂的使用则大大提升了干奶期新发感染的预防效果(表1)。
干奶药和乳头内封闭剂在干奶期的乳房炎防治上各自发挥其不同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帮助奶牛的乳腺在干奶期完成最佳的修复和保护,使牛群能够在下个泌乳期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更好的产奶表现,最终让养殖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表1 干奶药与乳头内封闭剂对防控奶牛乳房炎的作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