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彦锋 乔建荣 靳萱 雷鸣 姚守恩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脂溢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双侧发际逐渐上移,颠顶部发质细软,毛发稀疏,头皮油脂分泌旺盛,瘙痒异常。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以20~30岁男性多见。目前缺乏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观察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10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赵炳南著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2]中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 毛发稀疏,脱落,头皮搔痒,脱皮屑,头油多,大便不干,小便清长或微黄,舌红体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数。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0~35(28.6±5.3)岁;病程1~9(3.4±0.34)年。对照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21~33(28.4±6.3)岁;病程1.1~8(3.3±0.4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组 口服银川市中医院医院内协定处方加味除湿胃苓合剂。(银川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方剂组成:炒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炒山楂、生薏米、白鲜皮、地肤子等,用药方法:上药200ml浓缩口服液,每服100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1.2.2 对照组 口服赵炳南经验方祛湿健发汤。方剂组成:炒白术20g、泽泻10g、猪苓10g、萆薢10g、车前子10g、川芎10g、赤石脂10g、白鲜皮20g、桑葚子20g、生地15g、熟地15g、首乌藤15g,用药方法:日1剂,每次200ml,1日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三个疗程,共3个月。
①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瘙痒、鳞屑、油腻、脱发进行积分评估,根据严重程度评为 0,2,4,6分。②临床疗效: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痊愈:瘙痒、油腻、鳞屑症状消失,毛发色泽粗细正常,皮脂分泌正常,积分为0;显效:新生毛发较多,瘙痒、油腻、鳞屑明显减轻,症状积分下降>70%;有效:脱发区多量毫毛生长,瘙痒、油腻及鳞屑减少,症状积分下降介于30%~70%;无效:未见新生毛发,或者见少量毫毛长出后又掉落,症状积分下降<30%。③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2。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时间瘙痒鳞屑油腻脱发治疗组50治疗前4.2±0.74.0±0.64.2±0.84.8±0.7治疗后0.8±0.5①②1.1±0.6①②0.8±0.5①②1.1±0.7①②对照组50治疗前4.1±0.83.9±0.74.3±0.74.6±0.6治疗后0.9±0.5①1.0±0.6①0.8±0.5①1.2±0.8①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中医称脂溢性脱发为“发蛀脱发”,认为“发为血之余”和“肾,其华在发”,发的生长有赖于精和血,而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脾为气血之源,故脱发与肝、脾、肾三脏最相关。结合本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及相关因素,现代中医多认为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和忧虑多思等,一方面致精血亏虚,发无以所生,日渐枯槁脱落;一方面致脾胃运化失常,不能运化水湿,久而酿成湿热,湿热上蒸于头,同时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毛发脱落[2-3]。
基于以上,脾虚湿热型是脂溢性脱发的主要中医证型,其治疗的关键是健脾利湿清热。祛湿健发汤是赵炳南老先生的经验方,针对脂溢性脱发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补肾健脾、利湿清热、补泻并施、标本兼治,组方精准,配伍得当,通过长期临床应用,疗效好,无副作用。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是我院协定处方,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胜湿和补肾健脾的作用,在临床中用来治疗脾虚湿热型皮肤病已有3年多的历史,临床疗效明确,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同时该合剂对脾虚湿热证脂溢性脱发亦疗效明确。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