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入,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探究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及模式,希望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开发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0-01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来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却存在落伍现象,其中出现的某些工具软件早已成为过去式。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大大降低。
1.2 教学缺乏针对性
班级授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存在它未曾解决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弊端就是缺乏针对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并不相同,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获得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上的一刀切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上缺乏针对性,也因此导致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不到位。
1.3 教材内容存在诸多重复
我国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属于地方教材,从小学和初中的教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诸多重复点,比如在小学教材中曾经学习过Office的操作,但是在初中教材中同样有这些教程。教材内容的重复,虽然学生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但是同样由于知识相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甚至导致厌学。
1.4教材之间缺乏联系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材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教材之间缺乏联系,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存在限制,从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所影响。
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有很大帮助。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设计理念
2.1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方向
在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中,其中对学生可获得价值的选择极为重要。一般来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培养相应的技能,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课程结构以学习为主。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内容向学生实践的过渡。因此,在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主要以传递教学知识为主,但是在微课程的授课时切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第二、实现课程设计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考量,从而实现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的综合性教学。
第三、课程的设计应该体现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拓展上需要予以重視。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整合并且灵活使用。
2.2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整合设计
要想实现课程的整合,对课程设计的整合必不可少。在课程设计的整合中,需要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首先,对于使用率在逐年下降的知识点,可以合理地将它们去除。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促使知识回归本真。当然,对于偏僻知识点的去除,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删减。其次,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整合设计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在微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出现分割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正确的整合方式予以解决,并且确立正确的连接方式。
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3.1合理地选取和分解知识
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其特点是微课程通过针对性地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重点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将以往杂乱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成功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虽然微课程有诸多优势,但是却不适合于任何一个课程,而是适合将多个课程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知识的连贯、学生学习的连续。除此之外,还可以保证知识点易于记忆。
在微课程对于知识的选取和分解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各科目知识点的联系进行研究,并同时均衡学科的难易程度。
第二、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思维出发,从而保证微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三、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同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在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在微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3.2 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微课程的设计如火如荼,但是究其设计的本质,都大同小异。其口号也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为目标,到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微课程的设计者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创造出不一样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始终不能忘记创新这一主题,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创新性资源,就是指将学习的知识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微课程之所以和传统的课程模式有所区别,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也是原因之一,通过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微课程的课程价值发挥到最大。微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微课程开展新的教学方式,通过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学习过程的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兴趣的基础上保证了学习效率。而学生也通过微课程,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在微课程的设计模式中,主要分为前期分析、微课程的制作、微课程的应用和实施以及微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四大模块。
4.1 前期分析
在微课程进入正式的设计阶段之前,需要进行多因素的分析,从而确保微课程的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微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中,主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微课程应用方式的选择。
在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时,微课程的两个特点需要特别注意,在关注微课程小的特点之外,还需要不忽视其课程的本质。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知识点精准、结构完整,从而实现其实用性。
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微课程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构建进行指导。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除此之外,微课程设计之前还需要对微课程的应用方式进行选择。微课程的应用方式和传统课堂中的多媒体课件不同,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程应用方式的选择。
4.2 微课程的制作
微课程的制作是微课程设计中的最关键的一步,其中教学素材的整合以及微视频的编辑极为重要。对于丰富的教学素材,并不需要全部使用,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在PPT模板选择方面,需要风格统一,其背景音乐也不能过于喧宾夺主。此外,解说词的录制必须流畅、清晰无杂音。在进行画面切换时,需要保证时间的充足,保证其实用性。
其次,在微视频的编辑方面,制作者应该使用多种开发工具,充分发挥不同开发工具的优势,从而保证最佳的效果。一般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结构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其次,画面布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者,对知识点的讲解具有启发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3 微课程的应用
微课程应用模块,主要是指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微课程完成学习任务。在微课程应用的过程,和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视频观看结束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或是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
4.4 微课程的评价与反馈
微课程开发与设计是否有效,其最终的评价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微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模块中,主要是根据微课程本身及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从微课程本身的评价来看,主要从内容选取、整体结构、技术应用以及视频效果出发。从微课程的应用效果来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任务卡,在任务卡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程的参与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微课程应用效果的评价。
5 结语
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其不断优化,从而保障其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35.
[2] 蒋镜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56-158.
[3] 何颖.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設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 朱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15.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