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康 王璐
摘 要: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异质性的角度探讨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故此,本文研究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国家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没有发挥正向作用,分投资区域的角度来看,仅对独联体的投资表现出较小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对我国进一步开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产业结构升级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对外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仍处于不断深化推进阶段。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技术的进步为前提,早在1990年,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1990)就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而最早开启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研究的学者当属日本学者寇伽特和昌(1990)。之后,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开展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方面:一是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性展开研究;如沈能、赵增耀(2013)以及比泽尔和克里克斯(2008)、阿尔阿札威(2012)等。二是分析探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如卢汉林,冯倩倩(2016)、而霍忻(2017)等。三是引入吸收能力,探讨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经济效应。这三方面研究肯定了逆向技术溢出所产生的示范、模仿和竞争效应,但少有学者研究如对“一带一路”国家这样经济较不发达国家的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又是否能引致如中国这样吸收能力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此,本文欲搭建省级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投资区域探索“一带一路”国家差异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的影响。这将为我国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和供给测结构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二、模型構建和变量说明
1.数据来源
由于世界银行研发投入相关数据只更新到2015年,本文样本年限区间为2003年-2015年。数据来源范围包括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及各省的统计年鉴。选取样本“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个别缺失的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填补,刨除数据大幅度丢失如卡塔尔、巴林、孟加拉、阿富汗、不丹、马尔代夫等十三国不计入样本。
2.实证模型构建
文章依据研究目的,借鉴了L-P模型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溢出渠道,还同样引入人力资本变量作为交互项探讨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对外投资国家异质性对其的影响。
3.变量说明
各省研发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将各省的名义研发支出折算为2003年的不变价格衡量,折旧率δ取5%水平。基年研发资本存量处理如上:。为了保持单位一致性,以2003当年汇率换算为美元计价。
分别表示各省由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口贸易渠道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其公式如下:、和。公式中:由2003不变价格衡量的“一带一路”国家j国美元计价GDP。RDjt表示j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当年研发支出以2003年不变价GDP与世界银行披露的研发比重进行相乘而得。分别表示我国t期对“一带一路”国家j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口额。而(i省t期OFDI存量比上我国对“一带一路”各国OFDI存量的比重)、(i省t期进口额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i省t期实际利用外资额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则是作为权重在全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获得的研发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求得各省的份额。
Hrit表示各省人力资本水平,按照各省的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比重乘以教育年限列式求得:其中小学计6年,初中及中专计9年,高中及大专计12年,本科及以上计16年。
除此之外,本文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化HL指标来说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CHY:。θi分别表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3维向量与层次由低到高排序的向量X1=(1,0,0)、X2=(0,1,0)和X3=(0,0,1)之间的夹角。Yi和Li则表示第i个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对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时,并依靠Hausman检验来判断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还是随机效应模型(RE)。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效应和区域效应模型1回归结果见表:
由上表可得:当引入人力资本交互项进入模型后,对外直接投资变量的系数显著。再分别使LnHLit对LnSofdiit求偏导,接着将Lnhr的均值2.2142代入得:-0.0007(总体)、0.00031(独联体)、-0.0006(东盟)-0.0012(中东欧)。可知,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并未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针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大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长的经济周期才能反馈出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目标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与中国相差不大,甚至有的落后于中国,所以暂且无法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
至于独联体投资区位优势较佳,并且其高度重视这次“一带一路”建设活动,中国与其截至当前的产能合作也在持续稳定推动着。所以尽管该地区投资风险和技术方面不是“一带一路”国家中最具优势的,却表现出较好的经济合作潜力。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DI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并没有发挥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这可能是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本身技术水平的限制或者是“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长期性,需要较长的反馈周期。同时这之中,对独联体的投资是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可以后续加强合作。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应该鼓励实施对“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当下,国内对沿线国家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相比进口渠道,影响比较微弱。接下来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结构、适度扩大投资规模等措施,发挥投资国间的比较优势。
(2)当下,我国省级投资外部性并未在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应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状况对各区域的投资加以引导,尤其是西部地区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中其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大力扶持本地优势新兴产业的成长。
(3)政府应重视人力资本因素。首先可以通过扶持教育机构,针对性培养特殊技术人才,来打造本地人力资本优势。其次,依据本地区市场,对相关企业人才培养给予扶持,帮助打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最后鼓励这些企业的投资向“一带一路”上教育水平高的国家进行倾斜,推动人员和研发要素的跨国流动。
参考文献:
[1]Cantwell J,Tolentino P E.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J].Discussion Paper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1990,(139):1-58.
[2]Kogut B., Chang S.J.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401-413.
[3]沈能,赵增耀.空间异质性假定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J].科研管理,2013,(12):1-7.
[4]Bitzer J Kerekes M.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J].New Evidence Economics Letters 2008,100(3):355-358.
[5]Alazzawi.Innovation,productiv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duced R&D spillovers[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2012,25(7):167-179.
[6]盧汉林,冯倩倩.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04):218-223.
[7]霍忻.中国TS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水平提升影响程度研究——基于溢出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7(7):54-63.
作者简介:黄建康(1965- ),男,江苏苏州人,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经济学博士,江南大学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产业金融理论与实务;王璐(1994- ),女,江苏连云港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