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百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外贸”已然成为当下互联网时代增长最快的贸易模式。与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相比,“互联网+外贸”的审计工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在收集审计凭证、完善审计的方法方面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也会对外贸企业的审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国内,不乏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其中在“互联网+外贸”模式的研究中,更多是从国家政策角度出发,分析政策对“互联网+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外贸”新模式对审计带来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例如吴雷(2018)根据苏州发展“互联网+外贸”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蔡晨颖等人(2018)结合进口税新规,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李晓龙(2018)探讨了e WTP机制下跨境电商规则的框架性结构相关问题。然而,只有深入分析互联网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找出传统外贸企业和“互联网+外贸”模式的区别,才能从根本上挖掘出当下的审计工作痛点,提出实际性的建议。
“互联网+外贸”模式下的企业相较于一般传统外贸企业具有互联网、无纸化、电子支付化等特点,因此,在这一新模式下,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将区别于传统审计,同时对事务所的审计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简要来说将对审计资料来源、审计范围、风险控制难度、审计人员要求这四大方面产生影响。
当对外贸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传统的外贸企业会提供纸质版的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包括特定的审计年度期限内的纸质会计资料,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这些纸质版资料具有清晰可寻的优点。但是,在“互联网+外贸”的创新模式下,相关活动数据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在信息系统。数据首次输入计算机,系统就会根据输入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传统的纸质审计材料已经被电子版的会计信息取代。虽然电子版的相关材料会减轻会计师的工作量,使操作更方便简洁,但是用于审计工作的电子版会计信息很容易丢失,一旦系统遭到破坏,或者是被恶意篡改和伪造,便很难区分,这将导致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增加。
传统外贸企业的被审计内容,通常为企业特定年度期限内的财务报表、相应经营活动会计资料以及信息等,但是对于“互联网+外贸”模式下的企业来说,不只是要审查和确认被审计外贸企业的相应会计报表等信息,还要审查其网络信息安全和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所以,事务所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其工作量也更大。
“互联网+外贸”新模式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分散性的特点,“互联网+外贸”的创新模式下事务所对外贸企业的审计活动存在电子数据遭遇非法入侵、恶意破坏、泄漏和篡改的可能性,同时还可能面临着系统故障、病毒入侵系统等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交易活动的标准化、严格化,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外贸企业电子信息系统存在缺陷会影响其内部控制效果,导致其网络安全的风险把控能力下降,对外贸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难度就会加大。
在对传统的外贸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相关审计人员只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如审计、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但是在“互联网+外贸”的创新模式下,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才能满足“互联网+外贸”创新模式下企业正常审计活动的需要,如果审计人员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同时,外贸市场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审计控制规则各不相同,所以审计人员在对“互联网+外贸”企业的交易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时需要清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审计督查要求和监管规则,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增加审计风险。
当前,“互联网+外贸”创新模式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审计资料来源、审计范围、风险控制难度、审计人员要求这四大方面的变化。针对这些影响和变化,不难发现目前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在制度、专业人才、技术方法、相关软件等方面还不完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企业审计工作和传统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在审计资料来源、审计内容、审计风险预测控制、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外贸企业审计法律、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互联网+外贸”模式下对企业审计的需求。虽然当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对外贸企业有针对性的指导还是欠缺的,随着我国“互联网+外贸”行业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准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不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应对政策解决审计的政策盲点,那么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准确而具体的审计准则,从而增加事务所对外贸企业审计作业的风险。
对“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企业在被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相关的专业技能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专业人员能力不足将会增加审计的风险。传统的审计活动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会把企业活动相关的财务报表和纸质数据报表以及会计凭证资料、企业账簿以及全部的初始信息资料给注册会计师,传统的纸质版凭证资料被非法改动很容易察觉,但是在“互联网+外贸”的创新模式下,交易信息被电子数据代替,若被非法人员篡改数据,审计人员很难识破。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来源资料的真实性和确定性就难以保证。因此面对新模式下的外贸行业,对审计也产生了新的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对新模式下的外贸企业进行审计时仅具备审计以及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计算机相关网络知识以及互联网商务背景、基本的外语能力等互联网外贸相关技能也同样重要。当下,具有会计、外语、审计、互联网、计算机、法律等综合型知识的审计人才还比较少,老一辈的审计工作人员可能在审计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很强但是其英语或者其他外语能力、计算机、互联网等知识匮乏,当下的审计工作人员可能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或者相应的外语能力,但是又没有积累过硬的审计经验。因此,当下我国比较缺乏会计、外语能力、审计、互联网、计算机、法律等综合能力强的审计人才。
审计过程中的电子版资料收集过程是动态的,审计工作人员确认困难。互联网模式下的外贸企业具有传统外贸企业所没有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做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对外贸易的线上交易活动且24小时无间断。这将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在对外贸易线上系统运行的条件下获取资料。而传统的外贸企业审计是在相应周期内完成的财务结算活动后进行的。但是“互联网+外贸”的创新模式下企业的不间断交易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在信息系统不间断的工作过程中收集所需的审计资料和证据,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收集审计佐证资料的难度。
与此同时,新的外贸模式下,双方交易的主要支付方式是线上转账。如此的线上电子付款方式给审计带来的难题不仅得识别交易本身的真实可靠程度,还得检查电子付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性。因此,新的对外贸易模式下对审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要求更高,以往的审计技能已经达不到对“互联网+外贸”企业的审计需求。
当前,用来辅助审计工作的软件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仍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我国的主要会计师事务所已开始使用审计的相关软件进行审计辅助工作。审计软件有如下三大功能:数据处理、审计方法应用、审计文件的编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数据处理。一般而言,应用会计信息模板收集电子数据再通过系统将会计电子数据导入审计软件,有助于减少审计工作量。但是,由于我国的审计软件仅仅是为社会不同部门的审计单位服务的审计软件,各行各业的审计内容、方法和过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当下的审计软件不具备针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审计效果,使得在审计过程中对风险的评估以及识别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在使用现场审计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互联网+外贸”模式下的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缺乏相应的审计界面或审计界面与现场的信息软件不兼容,同时审计人员无法获取审计的数据接口,不能有效获取会计电子版数据。这将直接导致审计会计数据收集的速度下降,增加了审计的风险,甚至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按时完成。
结合本文分析的对外贸易创新模式下对当前审计技术需求的变化,基于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我国“互联网+外贸”的外贸模式起步较发达国家而言相对晚些,当前仍是初始的发展阶段,相应的外贸企业的审计业务也同样属于较新的业务领域。所以,我国的“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困难。往往法律准则都是发现了问题才得以提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我国现阶段的外贸企业的审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为推动当下“互联网+外贸”模式的审计业务发展需要尽快出台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相关的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但是准则里面却没有提及详细的审计规则和指导性的审计程序方法。因此,建议学习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审计制度经验。与此同时,不仅需要依据理论上的对外贸易“互联网+”模式对审计的影响来制定一些标准和规定,还需要吸取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反馈的关于 “互联网+外贸”模式下对外贸企业的审计问题来制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相关审计准则。同时,还需要紧跟我国外贸新模式下的发展趋势,尽早出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相关法律法规等。随着我国互联网模式下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外贸”模式下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审计规则迫切需要补充和完善。
“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审计除需要对财务报表等纸质版材料进行审计之外,还得对“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的安全情况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人员若综合能力达不到要求则会导致审计检查风险的增大。
因此,对我国“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以解决审计风险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引导,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在CPA考核里合理增加一些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内容,从而引导新一批注册会计师对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能的掌握。
与此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计划作相应调整,会计和审计的相关专业要重视学生技能领域的专业化和丰富化。同时,在高校培养的人才方案中,会计、审计的相关专业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领域的专和广,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领域。最后在社会招聘阶段需要强调对审计工作人员能力丰富性的重视,防止招入社会部门的审计工作人员能力单一。当然,会计师事务所更应该加强对原有的老审计员工互联网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互联网+外贸”模式下的强大团队,不断提高团队审计质量,从根本上降低审计的风险。
“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审计工作人员应需要在传统的审计流程和技术基础上,考虑“互联网+外贸”模式的特点,添加与“互联网+外贸”审计相关的技术内容。在传统对外贸易企业里,审计内容有以下方面:审计单位对企业进行企业活动情况确认和调查,测试其无差漏,符合实质性的测试和导出数据报告。显而易见的是,传统的审计技术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企业审计程序,故有必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互联网+外贸”模式下要考虑被审计企业的互联网技术能力以及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控制和网络运营情况,要对企业的电子付款方式进行安全性审查、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授权情况进行审查等。在测试其真实性的时候,应当强调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交易的安全性。由于测试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时需要较强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邀请外部计算机专家进行测试防火墙以及技术加密等辅助的审计工作。同时测试企业交易数据记录是否存在差错或者遗漏。在导出数据报告时,报告内容不仅突出财务报表的信息,还可以反映该企业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是否安全有效,以达到增加互联网外贸企业公共信誉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外贸”企业交易数量的增长,审计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迫切需要开发一款具有实际价值的“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审计软件,这不仅具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实用价值,而且还会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首先,审计软件必须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从会计软件中快速有效取数。审计工作无论是对被审计企业进行现场会计数据佐证资料等的提取,还是线上远程进行提取,当下审计软件多是采取电子模板的方法进行取数。但是往往外贸企业其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复杂和多样化的特点,给审计工作人员造成取数困难。然而传统的审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互联网+外贸”企业审计的数据获取。其次,审计软件必须能够减少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审计,会导致审计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判断审计风险。最后,审计软件应该建立涵盖多种资料的数据库,例如“互联网+外贸”新模式下的法律法规、创新模式下的审计准则、创新模式下常见的风险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工作人员的检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