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着医院所有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敷料制作等工作[1]。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品,有较高的职业暴露危害风险。近年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保障其职业安全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2]。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实施了安全防护系统干预,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93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时间均超过10个月,无精神障碍或严重躯体疾病。其中护士27人,工人12人,消毒员4人,另进修人员及实习生共50人。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7人,男2人,女45人,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29.63±3.26)岁,文化程度:初中2人,高中3人,大、中专及以上42人;对照组46人,男2人,女44人,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0.21±2.91)岁,文化程度:初中3人,高中3人,大、中专及以上40人。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系统干预,研究组实施安全防护系统干预。系统干预内容如下:(1)建立健全消毒供应管理制度。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器械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室成立职业防护小组,在深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2)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参与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操作示范等方法进行职业暴露及防护相关知识宣教,宣教内容主要涉及职业暴露危害、职业危害预防标准、职业防护技能、消毒灭菌知识、职业暴露处理原则等。培训后,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操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再次接受培训,直至通过考核。(3)规范操作行为。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放《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规范手册》《消毒供应中心员工手册》,人手1本。对消毒供应中心各工作流程的操作规范进行细化(比如手工清洗前佩戴护目镜,液面下刷洗等),让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1.3 观察指标 (1)系统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评分,评分涉及危险熟知、感染知晓、应急处理、操作规范四方面,各计1~5分(完全不懂/不规范计1分、略懂/规范计2分、部分知晓/规范计3分、基本知晓/规范计4分、完全知晓/规范计5分)。(2)对比两组的意外行为发生率,包括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锐器刺伤等。
2.1 职业防护行为 两组干预前的各项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研究组干预后在危险熟知、感染知晓、应急处理、操作规范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的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2 意外行为 研究组共有5人发生过意外行为(锐器刺伤3人、烫伤2人),发生率为10.64%(5/47);对照组的意外行为发生率为23.91%(11/46),其中锐器刺伤6人、烫伤3人、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2人。研究组的意外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1 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主要有四类:一类是物理因素。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各种清洗消毒设备,如消毒供应水处理器、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高低温灭菌器等。这些大型的仪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制造出各种噪声,长期在这种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造成听觉损害,损伤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失眠、耳鸣、内分泌紊乱等症状。第二类是生物因素[3]。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医疗物品、器械均受到过污染,这些物品设备上可能附着了各种的病原微生物。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回收、清洗等环节均会接触到这些受污染的物品、器械,所以相比其他医务人员有更高的受感染风险[4]。第三类是化学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在对医疗物品、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时需要使用到各种化学制剂,如除锈剂、酶制剂、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而这些化学制剂普遍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若不慎接触到这些制剂则会引起皮肤或黏膜损伤。另外,这些化学制剂普遍具有挥发性,即便是不直接接触制剂,挥发的化学物质混合在空气中,也会经呼吸道进入工作人员体内,从而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第四类是生理及心理性因素[5-6]。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从回收到发放全院的各种医疗器械、物品以及一次性无菌物品需要进行多次搬运,工作人员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很容易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从而损害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生理健康。
3.2 职业暴露防护 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物理危害因素,医院应积极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为消毒供应中心配备空调、暖气,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7]。高温灭菌设备应安装抽风机。集中进行高压灭菌,完成后即刻关闭灭菌器和抽风机,以减少噪音污染。及时保养、维护各种清洗灭菌设备,以减少机器运转的噪声。条件允许可安装隔音或消音设备,并要求工作人员佩戴耳罩以减轻噪声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化学制剂必须集中保存,并要指派专人看管。使用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正确使用化学制剂,杜绝过度使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设备,以免化学制剂接触皮肤或入眼[8]。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地后要及时开窗透气。一旦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同时用皂液或流动水下进行冲洗,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消毒包扎,必要时预防用药,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上报不良事件并进行追踪。本院为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实施了系统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在危险熟知、感染知晓、应急处理、操作规范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意外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则能规范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流程,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减少职业暴露,同时还能提升其对职业暴露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实施安全防护系统干预,能够有效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保障其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