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旅文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

2019-05-21 10:06:40谭明交冯伟林
关键词:社员融合旅游

谭明交,冯伟林

(1.长江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2.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2013年“精准扶贫”正式在十八洞村提出。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村,严格贯彻精准扶贫精神,领略精准扶贫内涵,充分结合地域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禀赋,充分利用紧靠里耶集镇拥有的里耶明清古街、里耶古城、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古遗址等文化资源IP及正在发展壮大的旅游名片,紧紧结合里耶镇旅游开发建设,三年时间将岩冲村打造成里耶的后花园。结合本村拥有的柑橘等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乡村度假游、周末亲子游、体验采摘游等系列“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乡贤+农民”的方式探索“三变”新路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精准扶贫扶到了点、扶到了根,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分享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走上了依靠自身特色、发挥区位优势的乡村振兴的特色路。

一、 岩冲村情与资源禀赋

湖南里耶古城地处湘鄂渝三省(市)边区的酉水河畔,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最南端,镇域总面积259.2平方公里,人口4.46万,镇区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1%,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里耶古镇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农牧业生态,具有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浓、内容丰富、禀赋优良、品牌响亮的优势。2002年6月,里耶古城遗址的发现和3.74万余枚秦简的出土,举世瞩目,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有“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的美誉。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必须“保护好、研究好、管理好、利用好”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全面保护、抓紧开发、充分利用”的要求,按照“打造龙头,形成合力,延伸产业链,塑造大旅游”的发展思路,以里耶古城景区建设为龙头,以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旅游区建设为纽带,将里耶融入大武陵片区旅游圈,实现将里耶古城建成大武陵地区生态文化核心旅游目的地及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围绕把里耶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打造以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遗址为代表的秦文化,以里耶明清古街为代表的商埠文化、以八面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全面抓紧做好里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十三五”期间,里耶古城景区,八面山景区和惹巴拉景区共拟开工建设22个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

湖南省龙山县岩冲村与里耶古镇隔水相望,海拔在300米~450米之间,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8个村民小组301户1231人,劳动力660余人,贫困数为123户494人(2016年12月底数据),贫困户占总户数的41%,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贫困程度高。民风浓郁,土家族人口占95%以上,是酉水河畔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区。岩冲村是龙山县南边地区柑橘主导产业村,柑橘种植面积107公顷,产业发展后劲强。2014年岩冲村确定为县委书记(县委办)扶贫工作联系点。三年来,岩冲村群众以“扶贫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以苦为乐、变苦为甜”的“五苦精神”,展开了一场反贫困斗争。

二、农旅文融合发展内涵与机理

(一)研究综述

国内外通过旅游方式脱贫助力乡村发展的研究较多且成果较丰富,特别是旅游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国外旅游方式助力扶贫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此阶段将贫困作为旅游乘数效应和旅游经济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研究主要是基于旅游经济为贫困地区带来的现实收益上。例如,Knetsch结合户外游憩活动的需求和供给,研究旅游活动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旅游乘数效应[1]。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此阶段研究的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旅游发展消除贫困的重要作用成为主要内容。但是这些研究内容只注重旅游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影响的研究,既没有把贫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也没有把消除贫困作为目标。例如,Matthew和Harold以印度尼西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效应[2]。第三阶段,20世纪末至今。此阶段真正将旅游消除贫困作为研究的重点。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PPT(Pro-Poor-Tourism)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转向旅游对消除贫困的作用。Deloitte和Touche认为旅游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对贫困人口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3]。

我国旅游方式助力扶贫研究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等区域的开发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4-6]。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此阶段研究成果少,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对消除贫困的影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此阶段研究领域扩大,重点转向对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重视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以及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融资渠道。此外,研究方法由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量分析。有从兴办经济实体形成旅游产业方面考虑,给出旅游扶贫的概念,认为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由政府兴办经济实体,使贫困地区走向富裕的道路[7-8]。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研究角度由贫困地区转向贫困人口。研究方法多样化,广泛运用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数学理论分析、发展经济学模型。有以秦巴山区为例,结合投入产出法,提出旅游业对该县扶贫贡献效应的数值分析、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的三位一体研究模式,全面测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效应,为旅游扶贫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定量研究分析方法[9]。通过农旅文融合发展方式助力精准脱贫研究的比较广泛,但多停留在理论阐述和分析,本研究结合农旅文融合发展助力精准脱贫、步入乡村振兴轨道的典型案例,理清农旅文融合的内涵、机理、动力、过程、结果,剖析将农旅文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的“村党支部+合作社+乡贤+农民”平台运作过程及成功经验。

(二)农旅文融合内涵

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是指农业产业随着发展跨越传统农业产业边界,与其他产业相互改变产业链的过程,同时另一产业的无形要素也跨越其产业边界应用到农业产业,对相应功能模块进行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为交叉融合的典型案例,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是主动融合与被动融合的过程综合。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三产促进农业一产直接连接三产带动二产。农业与其他产业(这里以旅游产业为例)交叉融合会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农业体验、农村服务业等农业的多功能,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体[10-11]。

(三)农旅文融合机理

本研究以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例来构建交叉融合的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并从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的动力、过程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解析。

图1 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交叉融合模式

农业产业基于资源平台将其农业休闲、体验、观光等新功能应用到旅游产业的产业链中,从而产生了农业旅游类产品。随着该农业旅游类产品及其衍生农业产品的丰富和发展,旅游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发生了改变,并逐渐发展为以休闲农业类旅游资源开发为导向,以具有乡村特色及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为基础,主要以游客为产品销售对象的农业旅游产业链。同时,旅游产业将其旅游文化、旅游宣传、旅游带动、游客消费等功能应用到农业产品中,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产品销售与体验,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满足了体验游、休闲游的需求。随着农业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在农业资源开发上逐渐开始注重对农业产业资源中旅游资源的发掘和提升,其产品的销售对象不仅能满足游客观光游览的基本需求,也能满足游客既享受城镇生活,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具有乡村味道的体验需求。里耶镇岩冲村充分结合拥有的柑橘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和所处地理区位优势,成立代表农民为农民说话替农民争利的中间组织——真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社员”模式,探索适合本村的“三变”模式,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监事会主席,社员推荐社员中的能人任合作社理事长,总经理从社员中产生或者外聘,共同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柑橘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增加,且最大化惠及村民。在发展壮大柑橘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紧靠集镇拥有的里耶明清古街、里耶古城、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秦简古遗址等文化资源及正在发展壮大的旅游名片的深厚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乡村度假游、周末亲子游、体验采摘游等系列“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柑橘产业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把就业、效益、收入内留农村。

三、助推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

(一)精准脱贫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从2014年开始,根据岩冲村的基本情况,以494名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以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为手段,以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为根本,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抓好基层组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社会民生等建设,不断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加本村贫困农民收入,让其最大程度分享社会发展红利。短短三年时间,多措并举宣传政策,真抓实干一线落实。做到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扶到了点、扶到了根。2016年全村整体退出总脱贫123户494人(2016年12月数据),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分享到了社会发展红利。首先,实现人人安全用水,累计建设水窖156口。二是实现人人出行亮化。安置路灯202盏。三是实现人人共享服务。共建文化广场、公共健身场所3个。四是实现户户安全用电。农网改造覆盖全村,安装3台变压器450千伏安。五是实现户户住房安全。累计改造、新建、修缮房屋54栋。六是实现户间道路硬化。全村实现主干道路硬化5公里,户间道路硬化6公里,新修产业路8公里。七是实现智能管理到家。在村主干道、自然寨等人口密集区安装喇叭。八是实现就医就学便利。全村贫困户由财政解决每人15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九是实现集体经济壮大。改良品种36.78公顷,提供7万多株苗木,全村柑橘产业红红火火。十是基层管理强化。驻村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村干部配备到位,严格执行扶贫队、村干部坐班制,实行为民服务全程办理,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二)思路清晰布局乡村振兴远景

乡村振兴的五个目标,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产业的带动,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聚拢人气,带动产业的发展。而我国许多县域缺乏农业产业的支撑,大多数乡村只有种养环节,加工、流通等都到了城市。怎样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引领一个地方特别是一个村的产业振兴?为了实现岩冲村的产业兴旺,认同了三个必须:第一,必须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强基础;第二,必须面向新产业新业态谋发展;第三,要坚持以农民增收、消除贫困,致富奔小康为导向。梳理了一条主线:以政府为引导,在岩冲村域内,由村两委主导发起,乡贤和骨干村民带头自觉自愿参与,组建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相匹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服务组织(合作社),以“三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资源集约经营起来,产权交易起来)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激发岩冲村内生动力。立足利用产业链、生态价值链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具有的特色生态资源,有针对性选择柑橘特色产业,定位农旅文融合发展路径,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民族文化价值,实现集体增效、农民增收[12]。让柑橘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岩冲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岩冲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广纳民义汇集乡村振兴建议

根据岩冲村的基本情况,以84户320人(2017年动态调整之后数据)为主要帮扶对象,县委办驻岩冲村扶贫工作组统一思想、提前行动、巩固成效。率先通过“火炉会”“院坝会”“代表会”等方式和横幅、展板、宣传栏、公示牌等方法与全村百姓融为一起,零距离、心换心,“听真话”“听实话”“讲真话”“讲实话”,将各种政策宣传到老百姓的面前,解答百姓各种诉求。让全村百姓在火炉前、院坝中、集中点详知各项帮扶惠顾政策,老百姓对党的扶贫政策心中有数。在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让老百姓全程参与,让老百姓既为演员又为裁判,成为村里的真正主人与发声者。重点围绕柑橘、脐橙、养殖业等产业,突出能人带动、平台搭建、抱团发展,走出一条市场化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四)搭建平台支撑乡村振兴载体

构建合作社。岩冲村合作社由老人社员、乡贤社员、党员社员、柑橘大户社员、建档立卡户社员、存款社员、企业社员、普通社员、房屋社员、土地社员组成,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合作社下设党小组、理事会、监事会三个执行管理部门,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资金互助部、联合购销部、产业服务部、社区服务部、财务部,执行合作社日常工作,监事会监督合作社工作,党小组组织指导合作社工作。合作社收益15%用于老人社员分红,15%用于贫困户分红,15%作为公积公益金,15%作为风险金,10%作为管理费,30%用于社员分红,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召开分红大会。

图2 岩冲村合作社组织架构图

以需求为导向。对不同村民、村民组织、党委政府的需求进行调查评估,以需求为导向确定合作社的功能,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争取村民最广泛的参与。以需求定资金规模,以优先股的方式在老人社员或乡贤社员中筹集。以巩固村社共同体利益为根本目标,坚持村社利益共同体原则,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三位一体,实现“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四权统一,使村社土地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社利益共同体成员民主自治名副其实。以在内部成员中封闭运行为基本原则,村社共同体内的合作社成员的信用是以村社为边界,合作社成员的成员权、份额地权、承包权等也只能在村社内部合作社中作为有效抵押品。以老人小组审批贷款为管理基础。村社内置金融的管理实行党小组组织指导、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下的理事长或干事长负责制。以政府资金和乡贤敬老资金为种子,以政府种子资金引导乡贤注入敬老资金,撬动村民入社资金。以土地抵押作为安全底线,在运用村社熟人社会的社会资本提高信用安全外,把村社成员的地权抵押作为合作社信用安全的基础保障。以乡贤和老人社员为核心社员,合作社有多种社员,但以乡贤社员和老人社员为核心社员,理事会和监事会主要由乡贤构成。以服务为重点,家庭做生产比合作社做生产更有优势。专注于服务,不把合作社的钱直接投入生产,是合作社降低经营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社员的贷款难问题,有效规避了金融机构在农村管理无抵押贷款时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其核心是建立起与产权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能够使社员土地产权(成员权、承包权、经营权)抵押结款。通过真正的合作社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以实现2020年共赴小康的目标。

(五)落地落实农旅文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扶贫村资源禀赋,在深刻理解政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旅文融合发展,让“输血”到“造血”不是口号。坚持农业主体地位,将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适应新常态发展的理念破解岩冲村“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转变农业发展路径与方式,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阵地建设,打造组级或者自然寨的小花园,硬化庭院及农户房前屋后空地,打造竹篱笆围栏,种木槿、找篾匠、买竹子,全部编制竹篱笆、木槿墙,保持农村风格原貌,体现农村特色,营造美丽乡村创建氛围。积极谋划和制作简单实用的村情简介卡,美丽建设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片,在入村口、村部等制作高标准美丽湘西精品村宣传牌,组建村内土家文化活动队伍,筹建摆手舞队、龙灯队、舞狮队,将美丽乡村创建与岩冲土家文化有机结合并通过独有的方式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系列政策,通过技术指导、种植推广、销路拓宽,发展休闲农业、亲子农业等多功能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岩冲村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壮大农业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全村发动、全员参与,通过通村到户道路硬化、主干道路绿化亮化、文化广场标准配齐、户户花香四溢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实现农村美。

猜你喜欢
社员融合旅游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中国书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 11:23:10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民主与科学(2014年2期)2014-02-28 1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