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引起人体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2]。腰痛饮为临床治疗腰部疼痛疾病的常用药。 腰椎牵引治疗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治疗方式[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疼痛、下肢麻木等长期症状, 致使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以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90例。此研究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进行实时监督。对照组患者中, 男48例, 女42例;年龄35~68岁 , 平均年龄 (50.62±7.21)岁;病程 1~8年 , 平均病程(3.86±1.55)年。观察组患者中, 男50例, 女40例;年龄33~69岁 , 平均年龄 (51.08±7.22)岁;病程 1~9年 , 平均病程(3.92±1.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腰椎CT或腰椎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18~75岁;无骨质疏松症;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直腿抬高加强实验阳性;患者自愿参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诊断不明确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具有精神性疾病患者;病情严重, 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体表破损患者;脊柱严重畸形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按摩、腰椎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磁疗、超短波疗法、中频干扰电疗法)、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 腰痛饮具体药物组成:当归15 g、桑寄生15 g、黄芪20 g、牛膝20 g、杜仲20 g、枸杞子15 g、防风15 g、骨碎补15 g、鸡血藤20 g、丹皮15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10 g。上药水煎服, 口服100 ml/次, 2次/d, 连续服用20 d;腰椎牵引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体重调节牵引床拉力, 一般以自身重量的50.00%为最小拉力, 最大拉力不超过自身重量的80.00%, 患者仰卧于牵引床, 使用束缚带固定于患者腰部上下, 松紧适度, 进行间断牵引, 年龄较大的患者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 力量适度, 1次/d, 20 min/次, 1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FIM评分。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主要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4个等级, 痊愈是指临床症状消失, 无疼痛,腰部功能恢复;显效是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 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是指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减轻, 背部功能较前好转;无效是指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FIM量表评价患者的自理及社交能力, 主要分为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交流、社会认知, 总分126分, 分数越高, 代表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越强。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81.11%(73/9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44 %(85/9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FIM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FI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IM评分对照组 90 治疗前 73.35±10.51治疗后 88.84±12.31a观察组 90 治疗前 72.81±10.48治疗后 105.63±14.24ab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腰痛”、“腰腿痛”、“痹病”范畴[5]。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久坐或肥胖, 腰椎间盘反复受压, 使椎间孔变小, 甚至压迫神经根, 最终导致腰椎间盘受累, 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6]。腰椎牵引治疗具有松弛背部竖脊肌、固定制动腰部、恢复腰椎正常列线及改善突出病变部位与神经之间关系的作用, 其主要是通过牵引增加腰椎之间的间隙, 使变形的椎间孔恢复正常, 减轻病变对神经的压迫, 降低椎间隙压力, 从而改善腰腿痛及麻木症状[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M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FI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量表是临床测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方式, FIM量表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经过治疗后发现, 经过腰椎牵引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与FIM的评分呈正相关[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行走、转移、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缓解较为明显, 然而在交流、社会认知及括约肌控制方面患者分数变化不大,推测这与本病的性质有关, 本病一般不累及大小便功能、交流、理解和表达方面。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疼痛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证实了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临床疗效显著。然而本次研究由于患者人数限制, 关于腰椎牵引联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需要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