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告诉我们: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

2019-05-20 03:07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案做人文本

最会讲作文的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走了。作为名师,贾志敏一直倡导“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他的语文教学影响几代师生。

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

教课,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

拿到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要读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对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的理解可以有所不同,然而,凡属主流的、本质的、重要的东西必须准确把握,毫不含糊。因为,“教师的眼里是容不得丁点灰尘的”。

教师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是正常的,不用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

二、教学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

教案是教师写下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而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修改教案,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

教学就是这样,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

三、用一辈子备好“一节课”

现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浮躁虚高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课堂上的热闹,很少让学生安静下来,读点书,提些问题。离开文本远了,时间长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从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的话,那么应该是个教育专家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个历史老师上课,听课时竟忘了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课太精彩了。课后,他問那个历史老师:“你备课花了多长时间?”那个老师说:“我备这堂课直接时间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我也是这样实践着的。

四、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原动力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悟出了一个真谛: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原动力。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爱的落脚点在哪里?我认为,除了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外,更多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欢愉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毫无精神压力的气氛中学习,变“要他们学”为“他们自己要学”。

我上每一堂语文课,课前要花大量的时间熟悉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备课,不放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不放弃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

在我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辛酸的泪水,更有甜美的甘露。我付出不少,但得到的则更多。我爱孩子,爱给孩子上课,我爱这一份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我更爱这项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

猜你喜欢
教案做人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成功箴言
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