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佛堂小学 陈晓燕
《朗读者》中指出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现如今,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快速更新,导致大多数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淡。如果我们强行让他们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事实上,在上小学之前,用心的爸爸妈妈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们对阅读充满兴趣。我询问自己上幼儿园女儿的老师关于阅读的话题时,她说:“当她在朗读绘本的时候,小朋友个个神情专注,充满期待,对阅读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
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据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减弱的一个因素是成年人为他们朗读的时间减少。因此,我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声地开始朗读《我爱阅读丛书》系列的《开学啦!》:“在小猪家里,已经有即将开学的气氛了。猪妈妈给所有的鞋子都上了蜡……”。我利用每天中午十分钟不到的时间给孩子大声朗读。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法,“老师朗读的声音是学生永久的记忆”,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听书”的快乐,进而对阅读产生向往之情,并且爱上阅读。读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在跟他们谈话,而声情并茂地朗读,兴许能奏出生动的旋律。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大声地朗读课文。而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默读。那我们就建议孩子可以自己阅读。学生阅读需求的关键词往往是“好看”“有趣”,因此,挑选读物时要遵循“儿童本位,兴趣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什么季节就让他们“开什么花”。顺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才能读出感觉和情趣来,才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比如《稻草人》《没头脑和不高兴》《晴天也会下猪》《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每月一本,一个学期下来,可以读四本书。
1.规定共读内容。先定好学期的阅读计划,再购买书籍,其次给出一周的购买的时间。
2.规定共读时间。如果在校时间允许,可以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共读,也可以安排在家阅读。阅读是需要引领的。师生共读,并不是师生间互不干涉,你读你的、我读我的平行式阅读,也不是放羊式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功能。
3.规定共读进度。一般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先自行共读内容,再进行交流。因此需要对同样的内容进行交流。低段的孩子不需要过多地摘抄阅读笔记,但是要进行阅读的登记。我发给每个同学一本《阅读存折》,每天记录阅读内容和时间。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欠缺,需要家长的帮扶,所以家长的监督尤其重要。
4.制定阅读目标。首次要读懂书中故事,了解书中人物;其次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积累一定的读书方法;最后交流读后感受,感悟作品的人文魅力。
5.记录阅读单。为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在读完之后我们应该及时进行记录,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简单填写。对于低段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如果让他们觉得填写阅读记录单是一种负担,那就适得其反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阅读单
6.上好阅读交流课。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对已读内容的交流。如《没头脑和不高兴》,在读到《奶奶的怪耳朵》后,你认为哪个环节写得最精彩?孩子们就会各抒己见,有的会对精彩部分进行朗读,有的会用自己的话发表见解:哦,原来如此,闹闹每次在闹的时候,奶奶都听不见,而他温柔地说话的时候,奶奶听得清清楚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老人。
1.读写结合。如学生在读完《没头脑和不高兴》之后,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教师顺势让学生选择想描述的对象“没头脑”“不高兴”,或者是其他人物,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如“泰焦傲”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他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甄用工”勤学苦练,我们要向他学习。
2.积累词句。“不高兴这下乐得弹出了眼珠子”“真好看,只是挺吓人的,看得我头发都竖起来了”,这样的好词好句比比皆是。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预留时间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随文积累,会让孩子印象深刻。
3.制作手抄报。除了积累、交流、写话等形式,还可以让孩子制作手抄报,并组织点评,展示。
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帮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咀嚼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扫清阅读障碍,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积累语言,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的理想目标是,让孩子不仅要成为一个在校阅读者,还有逐渐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