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18 09:16陈少芬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上臂手术过程上肢

陈少芬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上臂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发病率明显上升,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1]。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为了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需选择一种合适的麻醉方式[2]。以往上臂骨折手术过程中,通常会选择采用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但是难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还需要行反复穿刺与探查,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也明显增加[3,4]。近年来,我国麻醉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也被广泛应用于上臂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5]。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治疗的上臂骨折患者中选取92例,纳入标准:①ASA分级为I级-II级;②不存在手术禁忌;③术前明确诊断为上臂骨折。排除标准:①对研究中所用麻醉药物过敏;②穿刺部位感染;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存在精神病史;⑤伴有精神系统疾病;⑥伴有心脑血管疾病;⑦存在神经阻滞禁忌;⑧中途退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4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82岁,平均年龄(75.19±2.85)岁,男性32例,女性14例;ASA分级I级36例、II级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岁-83岁,平均年龄(75.22±2.19)岁,男性34例,女性12例;ASA分级I级37例、II级9例。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嘱咐患者术前禁水、禁食8 h,术前半小时给予其2 mg咪达唑仑与0.5 mg盐酸戊乙奎醚肌肉注射;入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将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尽量与肢体紧靠,头向对侧偏。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采用HITACHI Noblus日立超声机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探头选择高频线阵探头,将目标臂丛神经清晰显示出来,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穿刺针抵及目标神经,将1%利多卡因(湖北天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839)+0.3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63)混合液注入,剂量控制在25 mL-30 mL之间,对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对照组行传统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选择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以及甲状舌骨肌上方,在穿刺点采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将穿刺深度控制在1.0 cm-2 cm之间,妥善固定好针头,当回抽无血、脑脊液以及气体时,将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注入,剂量控制在25 mL-30 mL之间,对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并发症(Horner综合征、喉返神经损伤、麻醉药误入血管、惊厥)发生情况。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则为差;患者主观感受到轻微疼痛感,需采用小剂量镇痛药物辅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则为良;未出现任何疼痛感,术中只需行镇静处理,无需使用镇痛剂,手术顺利完成,则为优[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行卡方检验,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均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上臂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上臂骨折手术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为上肢神经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能将上肢感觉运动神经与交感神经阻断,改变上肢血流动力学,促使血管重建得到有效改善,确保手术平稳进行[7,8]。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选择上肢神经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将人体解剖定位作为依据,然后再行穿刺操作,通常穿刺点会选择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以及甲状舌骨肌上方。实施该麻醉方式时,受到麻醉师临床经验、解剖变异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极可能出现阻滞不全、麻醉无效等情况,需要辅助用药。除此之外,该麻醉方式还极易引发神经损伤与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麻醉安全性低,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表1 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对比(Mean±SD,min)

表2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本研究中,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t=8.154,9.998,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χ2=6.133,P<0.05),提示与传统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臂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更加理想,麻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其次,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χ2=4.039,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究其原因,将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臂手术过程中,不仅能清晰显示肌间沟以及腋路解剖结构,同时还可将穿刺针位置实时显示出来,通过调整穿刺斜面方向,促使麻醉药物能够注射到所有神经分支中,不需要利用穿刺针触及神经,出现异感之后行神经定位,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同时也保障了阻滞效果,能避免盲目穿刺下引发的神经与血管并发症。除此之外,该麻醉方式能有效避免针头穿刺到大血管,进针线路也能被清晰显示出来,进而明确神经和针尖之间的距离,将麻醉药误入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上臂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起效快,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上臂手术过程上肢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