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艳,王 晔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陕西 宝鸡,721001)
静配中心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药物特性,由专业的药护人员遵照既定程序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抗生素和细胞性毒物[1-2]。静配中心改变了以往在开放环境中配置静脉液体的方式,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密闭、干净的药物配置环境。静配中心的存在是对药品质量和输液安全的保障,也提高了药品管理成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降低医疗成本支出,使得护理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患者展开护理服务,促进护理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提高用药安全和工作效率[3-4]。改良预警评分是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提出并予以改进的生理科学评分,在急诊和ICU中被广泛应用,在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使护理治疗更有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疾病治疗效果[5-6]。护理标识通常被用来进行不同治疗种类和用药情况的区分,减少护理不到位引起的不合理用药事件,也可缓解护理人员在面对紧急抢救和患者数目增多等特殊情况下,工作量骤增带来的压力[7-8]。为促进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本院自2017年1月起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联合应用改良预警评分和护理标识,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
回顾分析静配中心2016—2017年护理管理情况研究资料,设置2016年1—12月接受静脉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接受静脉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45.96±2.18)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64例,消化系统疾病52例,神经系统疾病48例,泌尿系统疾病3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74岁,平均(46.24±2.35)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66例,消化系统疾病53例,神经系统疾病47例,泌尿系统疾病34例。入组患者无静脉给药禁忌证。排除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凝血功能或造血功能异常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病等认知沟通障碍者。入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上述数据间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注重药物配置工作的实时监测,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解决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预警评分结合护理标识进行护理。
1.2.1 改良预警评分:对入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和体温共5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静脉给药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预警评分的填写,根据填写结果予以动态监测,4分者,每小时监测1次;3分者,每2 h监测1次;2分者,每4 h检测1次。对于评分上升者,应及时查看,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医护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对轻度患者来讲,护理人员应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了解静配中心工作情况,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工作;对于存在“潜在危重症”风险的中度患者来讲,护理期间应注重家属思想工作的开展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进行重度患者的护理时,应迅速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患者病情需要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方式,在此基础上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1.2.2 护理标识:将药物按照其类型用不同颜色区分,普通药物置于蓝色区域,抗菌药物置于黄色区域,中成药置于绿色区域,红色区域用来放置抗肿瘤药物,并贴上紫色的“高危标识”,高危药品置于红色区域,标识各个药物的具体名称,根据药物特性置于相应的区域,用对应颜色标识区域架标识牌。工作人员服饰区分:临床药师、工勤人员、配置人员和实习生的服饰颜色分别为蓝色、浅绿色、粉色和白色,便于患者区分不同人员工作职责。进行普通药物配置时穿蓝色防护服,配置抗菌药物时穿粉色防护服。静脉滴注药物用大小为6 mm×6 mm的纸张记录患者所需药物名称、功效、用药用量、不良反应等基础信息;细胞毒性静脉滴注药物用8 mm×8 mm的纸张记录患者所需药物名称、功效、用药用量、不良反应等基础信息。静脉注射药物用黄色标识,静脉滴注药物用绿色标识。
参照本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判定,问卷采用百分制计分法,按照得分由低至高分成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0~90分)和非常满意(>9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对管理工作越满意。问卷经Cronbach′sα值检验,问卷的整体信度值为 73.6%,证实量表可信度较好。2组干预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由药物配置(40分)、药品发放(30)分和文书书写(30分)组成,分数越高,证明护理管理质量越好。同时进行2组不合理用药概率、空气沉降菌生成率、输液反应率和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0%,与对照组的护理管理满意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护理管理评分为(76.08±1.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1±1.8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管理满意度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出现药物用法用量不当事件患者16例,出现溶剂选择不当事件患者15例,出现溶剂剂量不当事件患者13例,出现用药频次不当事件患者12例,共56例患者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药物用法用量不当6例,溶剂选择不当4例,溶剂剂量不当4例,用药频次不当3例,共不合理用药17例,发生率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空气沉降菌生成事件18例,输液反应24例,感染反应20例,发生率为31.00%;观察组空气沉降菌生成6例,输液反应11例,感染发生8例,发生率为1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静配中心工作需要先进的药物配置技术和药师共同参与,是现代医院药物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药物治疗效果和医院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11]。静配中心为药学专业人员和护理人员提供静脉药物配置和无菌操作平台,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具体症状表现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与口服方式相比,静脉给药使药物经静脉直达病灶,见效快、效果好,但同时也提高了用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12]。为此在提高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同时,需注重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往护理管理工作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解决,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作出准确预测,护理管理水平有限。改良式预警评分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评估,对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工作开展情况有着良好的预测作用。在了解患者具体症状表现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静脉治疗药物,进而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13-15]。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和患者了解科室的布局,促进风险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16-17],能够帮助静配中心的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在落实基础护理措施得分前提下,促进工作人员规范化操作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提高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质量,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18-19]。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所得结论证明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能够提高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可提高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意味着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在降低静配中心患者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组空气沉降菌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能够降低静配中心风险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运用至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使得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提升,降低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